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昌吉市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集体教案汇编
1昌吉市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集体教案汇编昌吉市小学科学学会2011年9月2昌吉市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等。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显微镜下的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我们的地球”主要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物质在变化”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探索宇宙”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教学基本目标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物质的变化,对宇宙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显微镜下的世界”、“地球和宇宙”、“物质的变化”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教材体系苏教版日期2011.09单元次序单元内容(教材篇目)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3一显微镜下的世界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会提问题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科学家的故事二我们的地球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构造。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了解地球表面在不断变化,了解火山、地震的现象。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学生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做简单的科学模型。会阅读书刊极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的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有生命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与植物。(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有生命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与植物。常见动植物卡片4三物质在变化1.过程与方法:(1)能从蜡烛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2.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1)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2)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测量水的器具四生物的遗传现象(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搜集有关生物遗传方面的信息。2.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并能提出有关研究的问题。(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类动物植物界都存在遗传现象。2.培养学生观察调查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科学精神。1.知道人类动物植物界都存在遗传现象。2.培养学生观察调查能力。知道人类动物植物界都存在遗传现5水滴里的世界昌吉市十小高春玲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知识与技能●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教学准备: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效果分析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2.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3.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4.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目镜(对着眼睛)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2.学生分组观察。6(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资料:列文虎克,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年10月24日生,生卒地均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其同时代人。他制造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他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他的遗物中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3)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现在让你用显微镜去观察,你想观察什么?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1)组织学生用多媒体认识在空气中、土壤里、动植物的体表、体内都存在微生物。(2)谈话:看来微生物虽然极小但种类很多,在大自然分布极广,并且还有许多微生物没有被我们所发现。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样将自己投入到微生物的研究中。四、拓展活动用消毒牙签在牙缝里或在菜板上刮一刮,再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上划一下,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看看能不能找到微生物。课后反思:72、做酸奶昌吉市十小孙侨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认识细菌、病毒。2、能够通过尝试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知识与技能:1、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2、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3、知道病菌的传播途径及一些预防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要关注与科学和人类有关的社会问题。2、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中带来的好处。3、能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等方式了解细菌、病毒的有关知识。教学重点:鲜奶发酵成酸奶难点:病菌的传播途径教学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粉笔灰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1、谈话: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吗?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回去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会有所发现。)3、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介绍做酸奶的方法:⑴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⑵清毒保温杯和勺子(可用开水烫一烫)⑶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⑷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4、强调:制作酸奶时需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消毒处理。二、布置作业: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8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谈话:前几天我们同学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亲自做的酸奶,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酸奶品尝交流会。要求:在酸奶品尝交流会上,你可以品尝其他同学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的,并且要选出你认为最好喝的酸奶。2、学生分组进行品尝并交流。3、质疑问难,在制作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4、学生提出问题。(师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二、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利用从网络、书本收集有关细菌的资料。3、学生进行组内交流,各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4、教师小结:⑴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⑵细菌的繁殖。⑶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三、了解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1、讲述:下面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2、谈话: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3、学生看教材插图,认识形形色色的病毒。4、教师介绍:病毒个头很小,有的病毒,几千个拼起来才有细菌那么大。病毒单独存在时,不会生长,繁殖,像一个没有生命的新生命体。然而,一但侵入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就能够生长繁殖,对生物体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麻疹病毒等。病毒比细菌小得多,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那么大,所以,一般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5、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四、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1、提问: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2、模拟病菌是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一位同学用沾粉笔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学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
本文标题:昌吉市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集体教案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28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