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政治考试总结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意义: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开辟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境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促进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现实意义:1、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我们正面临着并将长期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必须认真把握的新趋势新特点(: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城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礼仪的难度加大,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不断变化,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上存在消极腐败现象以及各类严重犯罪活动,等等。)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2、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由于世界力量失衡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由于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和风险,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军事等方面面临着严峻压力。由于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依然猖獗,地区和国际安全形式不容乐观。)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这是我们集中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3、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以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只有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只有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只有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有广泛的世界意义。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努力使当代人类1/5以上的人口进入和谐状态,这无疑具有世界意义。我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探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途径,将对当代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理想做出新贡献。2、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胡锦涛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民主社会。“和谐社会”必须是法治社会,发扬人民民主必须与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价值理想。公平就是要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平等权益。正义就是要保证社会所有成员获得其应得的各种权益。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道德追求,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是“和谐社会”的动力源泉。“和谐社会”是一个创造驱动型的社会。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和谐社会”是国泰民安的社会。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和谐社会”是安居乐业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物质条件,生态和谐就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是要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存权益尤其是环境权益,就是要建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3、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谈谈你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对中国的现实有清晰的认识:第一,在经济发展上还存在问题,应继续提升经济总量,提高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二,社会不和谐问题,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仍在扩大,还有1.5亿人口生活在联合国设定的贫困线之下;第三,社会事业发展问题,应尽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三不靠”人员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第四,资源环境压力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而增大,农业、生活污染源增加,如何加强环境治理,提高环境质量,将是面临的突出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发展问题,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为此,必须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才能真正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永续发展。这应当理解为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要在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公平正义、民主文明、生态良好的新目标,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这就把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统一起来了。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4.中国引入外资的风险有哪些?1,导入控制:对主导产业控制,产业链控制。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例如:玻璃行业,该行业中最大的5家企业已全部合资;占全国产量80%以上的最大的5家电梯生产厂家,已经由外商控股;18家国家级定点家电企业中,11家与外商合资;化妆品行业被150家外资企业控制着;20%的医药行业在外资手中;汽车行业销售额的90%来自国外品牌。2,导入挤压:抢占市场高地和核心投资领域。根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电脑操作系统、软包装产品、感光材料、子午线轮胎、手机等行业,外资均占有绝对垄断地位。而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外资公司的产品已占据1/3以上的市场份额。根据北京交通大学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发布的《2009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近10年来,外资对中国第二产业即工业的市场控制程度稳步上升,平均控制率已接近1/3,超过一般行业市场控制度的警戒线。近10年,外资对制造业市场控制度基本在30%以上。3,导入抑制:对创新的抑制。深层原因是整个经济系统对技术的需求是弱的。这与地方政府的示范效应是分不开的。各级引资主体——地方政府——真正感兴趣的不是外资背后的技术和管理,更不是外部技术对内部技术的溢出扩散效应,而是外资本身。外资直接带来的GDP数字增长远远快于培育国内企业自己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产能力,所以各级政府不愿意培育投资周期长、风险高的技术创新项目;在为吸引外资竞相奉献优惠的土地、税收等政策扶持的同时,忽视了为国内民间资本投资高风险、低回报的技术创新项目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4,导入摩擦:导致国际贸易摩擦。较大的贸易顺差是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多年来,我国对美、欧和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存在持续顺差。按照美国政府的说法,从2000年起,我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然而,从出口结构来看,外资企业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连续多年超过50%。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也超过50%。相当多的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必须要贴洋牌、挂洋牌。现在中国是世界上纺织品贸易的最大顺差国,同时是高技术产品的贸易顺差最大国。但是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有95%是加工贸易,90%是外商投资企业。事实上,中国承担巨大的贸易摩擦的压力,出口赢利的大部分却流向了外商投资企业的母国。5,导入风险: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失去经济的主体性。国家工商总局《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有些进入我国市场的跨国公司逐渐显现出新的态势,许多国内企业遭到蚕食。跨国公司凭其雄厚的资本,通过企业横向并购、品牌控制等方式迅速扩大规模和实力,在我国取得了市场竞争优势甚至是独占的地位。”5.怎样培养形成内生增长模式?内生增长模式可以概括为:以鼓励原创、保护竞争力为导向的市场制度框架内,使决定生产率提高的知识积累、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增值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和动力的经济增长机制,是内生增长模式的内涵所在。建立内生增长模式,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新”的转型。为了避免中国陷入引进依赖的陷阱,在中国利用外资带来的增长效应尚未走向极限的前提下,在导入增长模式中实施嵌入内生增长模式的战略,是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必须思考的战略。1,构建中国三大综合创新平台,打造中国创造的智能产业。第一平台:迎接高科技挑战
本文标题:政治考试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82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