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教学辅导六(第十—十一章
1第十章祖国统一构想和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一、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由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严重战乱等原因,造成至今未能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争取祖国统一进行了不停的探索。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根据国内外情况的变化,邓小平审时度势,为解决台湾和香港、澳门问题,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如今,香港和澳门已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顺利回归祖国,台湾也在和平统一的道路上逐步前行。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形成的。这一构想的提出本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但现实中却首先应用于解决香港问题,继而用于解决澳门问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2月—1981年8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1978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以及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第一次改变了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提法,不再使用以往惯用的“解放台湾”的口号,代之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的提法。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关于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从这一天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单方面停止了自1958年8月23日以来对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例行炮击。以上提法和做法事实上包含了“一国两制”构想的一些基本原则,表明中国政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第二阶段(1981年9月—1983年5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成熟。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的谈话,以2及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对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提出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该谈话对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作出了明确阐述,后来被称为“叶九条”。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叶剑英所提出的九条方针,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国家实现统一的大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一国两制”的构想由此形成。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表示,中国准备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法解决香港问题。第三阶段(1983年6月—1993年3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进一步发展和法制化。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华人学者,阐述实现祖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心代表团的谈话,以及一系列法律文件的制定。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时,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六条具体设想。这些设想后来被称为“邓六条”。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心代表团时说:“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这样,从“叶九条”到“邓六条”,“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内容更加完备充实,更加明确和系统化。1985年3月,第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基本内容与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基本涵义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高度自治;力争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3基本内容是: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作为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台湾;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坚决反对台湾分裂势力搞“台独”,坚决反对“外国势力”干涉台湾问题,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实现统一。“从实践方面讲:“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符合我国实际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国策。其实施的重要意义主要是:第一,顺利收回香港、澳门,保证了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发展;第二,坚持在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主权的同时,照顾到台海两岸的历史和现状,有利于避免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带来的不良后果,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也尽可能为中国经济建设争取到和平的国内外环境,第三,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树立了良好范例,提供了新思路,进行了有益探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邓小平曾说:“如果‘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个对国际上有意义的想法的话,那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讲就是实事求是。这个构想是在中国的具体情况下提出来的。”从理论方面讲: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现实出发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科学构想。其重要理论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创造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在一个国家内,可以同时容纳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第二,创造性地把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运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统一问题。认为,在一个国家内,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地区,可以参照这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起到了推进祖国统一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了验证。41.香港问题的解决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全面阐述了中国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提出要用“一国两制”方式解决香港问题。自1982年至1984年12月19日,期间经历了22轮的艰苦谈判。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上正式签字。该声明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12条,包括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实行“高度自治”、“港人治港”;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香港特别行政区仍为自由港和独立的关税地区,将继续保持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英国和其他国家在香港的经济利益将得到照顾。《联合声明》确定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政府在声明中还承诺,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中国政府会确保香港本身的资本主义制度及民主制度维持50年不变。等等。这些方针政策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集中体现。1990年4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按照“一国两制”构想解决香港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同年12月1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选举董建华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香港回到祖国怀抱。2.澳门问题解决在运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香港问题的同时,中国政府也将其运用于解决澳门问题。“一国两制”构想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成功实践,为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提供了借鉴,创造了有利条件。从1986年6月起,中葡两国政府经过4轮会谈,于1987年4月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中葡《联合声明》,就解决澳门问题达成协议。1993年3月31日,全国人大通过了《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中葡《联合声明》体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51999年5月15日,何厚铧当选为首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之后得到国务院的正式任命。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了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现实。这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性贡献。香港、澳门回归以后,中央政府坚持“一国两制”,坚持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行政,保证了香港和澳门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加强了内地与港澳地区的相互往来。“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显示了这一科学构想的强大生命力,对解决台湾问题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香港问题的顺利解决以及回归后十余年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充分证实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现实可行性。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我国新时期对台政策“和平统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实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并获得成功的实践,将有利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推进两岸关系正常发展,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与香港、澳门相比,台湾有自己的特点,按照“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和平统一的内容可以比港澳更为宽松。多年来,中共中央结合两岸关系实际采取正确决策,使“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在实践上也取得了明显成效。1.两岸隔绝的坚冰被打破1987年11月,两岸38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自台湾方面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后,两岸人员往来日渐增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渐频繁。61992年,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开始了两岸事务性商谈。1993年4月,两岸举行了汪辜会谈,即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会长辜振甫之间的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改善。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在新春茶话会上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提出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并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八项主张。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都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问题有所表述,不断丰富发展了这一方针与实践。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对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建设性主张,形成了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更加明确了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方法和途径,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决心和诚意。五、“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邓小平基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国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世界处于冷战状态。7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范围内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增长,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世界开始了多极化格局的进程。尽管战争危险依然存在,但随着苏联东欧剧变、世界多极格局发展,在可预测的较长时间内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二是发展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发展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各个国家的发展相互联系,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三是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780年代后,新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各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以致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20世纪70年末以后,邓小平逐步形成了关于时代主题的新认识。他认为,世界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我们可以争取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搞现代化建设。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所谓和平是相对于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而言的全球相对稳定状态;所谓和平问题即指世界并不安定,战争危险依然存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巨变,苏联解体,以美苏矛盾为代表的东西问题似乎应该终结了。但世界发展的现实告诉我们,今天,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各种因素导致的战
本文标题:教学辅导六(第十—十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95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