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仅供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参考)
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仅供参考)维度领域能力要点的标准结果指标教学设计能力一、教学背景分析能力(一)正确地理解教材1.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并画出单元知识框架。2.在分析中能够描述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PCK)3.能够将知识置于某一个知识或能力框架内进行解读,并挖掘本单元知识在学生发展中的价值。(PCK)(二)实证地分析学情4.教学设计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方法)。5.对学生新知识形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了调研。(PCK)6.根据调研资料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任务。(三)科学地确定教学内容7.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基础,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8.对课堂可能生成的问题有预案。9.教学设计中有对教学内容完成情况的检测。二、教学目标制定能力(四)清晰地确定课时目标10.教学目标符合课标要求。11.目标确定具有依据,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密切相关。(五)科学地表述课时目标12.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具体、贴切,具有可观察或可检测性。13.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表述有可操作性。14.三维目标表现为一个过程的多个方面,能进行有机整合。三、教学过程设计能力(六)合理地安排教学流程15.重点突出。16.流程安排兼顾了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逻辑,具有开放性和生成空间。17.有对教学环节时间的预计。(七)以学生为学习主18.重点活动的设计能够保证重要目标的落实。体地设计活动19.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20.对活动间的联系进行了设计,对活动效果的观测有预案。(八)策略选择21.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合理使用互动、小组合作、多媒体等教学技能。22.能够有效突破难点。23.灵活运用语言、板书、强化、反馈等基本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实施能力四、激发动机能力(九)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24.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身心状态,克服倦怠感等消极情绪,以饱满的精神、稳定的情绪面对学生,进而感染学生。25.保持亲切、宽容、温和或热情的教学形象,避免师生冲突。26.以民主、合作的方式处理课堂事件。(十)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27.以恰当的导入语或非语言的导入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28.向学生明确告知学习目标和任务,建立学习心向。29.通过创设直观情境、问题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30.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强弱,及时采取措施强化或补救。五、信息传达能力(十一)教学语言精练、生动31.教学语言精练、生动。32.运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和副语言加强信息传达的效果。33.根据学情灵活地进行讲解、阐释、举例。(十二)熟练运用板书34.板书设计巧妙,突出重难点和知识间的联系,有一定结构性。35.板书字体端正,大小合宜,有一定书写速度。36.板书的呈现随着课堂进程有生成性。(十三)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37.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演示符合特定学科的教学要求(如语文学科,不能让影像对语言文字喧宾夺主;数学学科,不能代替演算过程)。38.演播式课件的文字、色彩、光线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学习。39.必要时会使用交互式课件。40.熟练进行实物教具的演示或操作、实验、动作示范。(主要是理科)六、提问追问能力(十四)恰当地提问41.根据教学设计时构想的主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对象、以恰当的方式提问。必要时对主问题进行变通处理。42.根据课堂上变化的学情,临时提出一些散问题,或引起学生注意,或促进知识掌握,或启发思考。43.提问精当并有一定顺序,避免杂乱、肤浅等弊端。44.问题本身及其表述能让学生理解。45.掌握重复问题、重新表述问题、调焦(宽问题变窄问题)、停顿、搁置、分配等提问技术。46.减少自问自答、集体回答、是非问答等情况。(十五)有效地追问47.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灵活有效的追问,对困难者起支架作用,对优秀者起深化和拓展作用。48.掌握转引、提示、深化、转问、反问、回问等高级提问技术。49.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七、课堂变化能力(十六)体态和语言富于变化50.语言表述的内容富于变化,语音的音强、音长、音调、语速等富于变化。51.表情、手势、身姿、位置等根据需要灵活变化。(十七)信息传输渠道富于变化52.灵活运用视觉、听觉乃至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通道,变换信息刺激的方式。(十八)学生活动方式灵活多样53.课堂的某个教学环节,一般不超过15分钟的注意力极限。54.避免单一的口头语言活动的单调,适当加强笔谈、练习等动手活动。55.除了言语活动,灵活运用表演、游戏、竞赛等多种活动。八、多向互动能力(十九)教学组织方式灵活有效56.根据学习需要和特定学情,组织同位交流、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形式,掌握恰当分组、有效分工、控制时间等技能。(二十)认真倾听与及时反应57.教师能够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敏锐观察学生的课堂活动,根据捕捉到的反馈信息及时做出反应。以此实现真正的师生互动。58.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耐心等待学生的表述,避免垄断话语权、抑止学生连贯表述的弊端。59.引导学生养成发言面向全班同学、向听众负责的习惯,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并做出善意反应的良好习惯和交际能力。以此实现真实有效的生生互动。60.把课堂发言的评价权交给全班学生,避免隐蔽的教师独裁。九、及时强化能力(二十一)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强化61.运用重复、板书、提问、语音变化、手势表情、身姿体位等多种手段,对教学重点难点或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化。62.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强化。特别注意结课时的强化。(二十二)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63.运用口头语言(表扬或含蓄批评等)、表情、体态语(鼓掌、摇头、握手等)对学生的发言或行动作出评价,以正强化或负强化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反应或保持学习量。十、课堂调控能力(二十三)合理调控课堂的时间与节奏64.对课堂时间、节奏有很强的监控能力,避免前松后紧、拖堂等弊端。65.根据课堂上不可预知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或做出取舍。(二十四)合理调控教学内容的走向66.大体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控制课堂内容的走向,不因偶发事件或枝蔓错误地偏离主航道。(二十五)根据反馈信息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进程67.根据教学反馈的信息,对教学内容和进程进行灵活调整,必要时抛弃教学预案,抓住宝贵契机生成预设之外的教学内容。十一、个体关注能力(二十六)细心观察与关注个别学生68.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满足于少数积极学生烘托的课堂气氛,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69.利用提问、目光交流、走动接近、个别指点等形式,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进行感情和智力的支持。(二十七)照顾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70.了解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态度,适当给予他们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71.让作业有一定的弹性和选择性。(二十八)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72.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面谈、笔谈等形式,进行有效的个别化指导。十二、学习指导能力(二十九)指导学生习得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73.指导学生习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培养合作意识、加强合作能力等。74.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做笔记、圈点批注等。(三十)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学法75.熟悉多种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并能相机进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如自我监控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等。76.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教学评价能力十三、学生学习评价能力(三十一)确定评价标准77.在教学设计中给出了评价要点,并提出评价方式;78.能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反应的变化,并给予评价;(三十二)科学选择评价方法79.根据内容设计学生活动记录单,从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80.设计学生学习反馈单,了解课堂学习效果81.设计教师课堂观察记录表,以多种方式进行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82.把上述资料有序整理,作为教学反思的一些依据83.掌握命题的基本技能(三十三)有效利用评价结果84.及时分析记录单和反馈单等,能够根据分析结果对全班同学的大致学习进展进行判断并决定是否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85.能够根据分析结果判断个别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制定个别指导计划;86.掌握试卷分析技术十四、教学效果评价能力(三十四)确定教学效果评价标准87.能根据自己的教学任务评价确定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标准;88.能够根据评价确定单元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三十无)科学地评价方式89.能用实证的方法搜集自己或他人课堂和单元教学信息,能够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三十六)有效利用评价结果90.能够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教学改进计划;能够与他人交流交流评价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本文标题: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仅供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参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00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