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化学实验安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药品的安全存放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安全防护2.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分离与提纯的区别2)常用方法:a过滤(目的;仪器;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b蒸发(目的;仪器;注意事项)应用粗盐的提纯c蒸馏(原理;装置;注意事项)应用制取蒸馏水d萃取(原理;条件;仪器;注意事项;操作步骤)e分液3)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应用四氯化碳萃取饱和碘水溶液中的碘4)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二.化学计量在实验室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概念;符号;单位注意理解物质的量2.阿伏伽德罗常数:概念;符号;单位;关系式;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3.摩尔质量:概念;符号;单位;定义式;与化学式量的关系4.气体的摩尔体积:1)电解水实验探究2)1mol不同物质的体积比较3)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符号;单位;关系式注意:气体体积与温度、压强有关标况的条件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符号;单位;定义式;计算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1)所用仪器;2)操作步骤;3)误差分析;4)溶液的稀释或混合计算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1)简单的物质分类方法2)物质的分类3)分散系及其分类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分类: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4)胶体的相关性质:丁达尔效应;电泳;聚沉5)胶体的应用:明矾净水6)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的有机物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2)电解质的电离:1)电解质导电的原因2)电离3)电离方程式4)酸碱盐的分类方法(3)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4)离子共存问题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5)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2、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D=AD+CB)(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D、氧化还原强弱的判断:利用化合价;金属活动顺序表;反应方向;条件;反应程度;与同种物质反应生成价态不同的生成物E、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电子转移守恒;前强后弱;不交叉(化合价)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的性质1、金属的存在及通性(物理性质):2、金属的化学性质:1)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非金属单质反应2)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1)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氧气;盐酸(水);盐溶液(硫酸铜溶液)制备:电解熔融氯化钠用途(2)铝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氧气;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盐溶液;铝热反应;室温下,遇强氧化性酸钝化,加热可反应无氢气生成制备:电解熔融氧化铝用途(3)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氧气;盐酸(水蒸气);盐溶液;室温下,遇强氧化性酸钝化,加热可反应无氢气生成用途3、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化学计量数之比;物质的量之比二、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1、钠的重要化合物:1)氧化物:过氧化钠;氧化物的性质(物理及化学性质(水和二氧化碳))2)、盐Na2CO3和NaHCO3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色态白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与酸反应CO32—+H+=HCO3—HCO3—+H+=CO2↑+H2O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与碱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反应实质:HCO3—+OH-=H2O+CO32—与H2O和CO2的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不反应与盐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不反应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转化关系2、铝的重要化合物A12O3为两性氧化物: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3、铁的化合物1)铁的三种氧化物: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两种氢氧化物: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检验方法:1)KSCN2)酸性高锰酸钾3)直接观察4)氢氧化物5)K3Fe(CN)6三、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1、合金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2、常见的合金:铜合金;钢;铁合金3、金属材料的选择方法:用途;外观;性质;价格4、金属的分类:按组合成;性能分类5、金属冶炼的方法:电解法;热分解;热还原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1.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Si对比C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2、二氧化硅(SiO2)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1)酸性氧化物SiO2+4HF==SiF4↑+2H2OSiO2+CaO===(高温)CaSiO3SiO2+2NaOH==Na2SiO3+H2O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2)弱氧化性SiO2+2C===(高温)Si+2CO↑3)与碳酸盐反应用途:光导纤维。。。。3、硅酸(H2SiO3)物理性质: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Na2SiO3+2HCl==H2SiO3↓+2NaCl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化学性质: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4、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5、硅单质物理性质: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2)与强碱3)与HF二、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1.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2.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3.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1)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2Na+Cl2===(点燃)2NaCl2Fe+3Cl2===(点燃)2FeCl3Cu+Cl2===(点燃)CuCl22)能与非金属反应Cl2+H2===(点燃)2HCl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3)与水反应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HCl+HClO2HClO===(光照)2HCl+O2↑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4)与碱反应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5)与低价金属的盐溶液实验室制法:原理MnO2+4HCl(浓)=MnCl
本文标题:教案化学必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1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