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这是根据宋德如老师编写的教材提供的要点(仅供参考!)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及其发展一、教育的概述(一)教育的概念(二)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育责任(包括直接承担者和间接承担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2、受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可分解为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教育环境五种成份。(三)教育的本质属性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教育学及其发展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教育现象2、探讨教育的一般规律3、积累教育理论知识(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有二:一是探讨教育规律,积累理论知识;二是为教育实践服务。二者相辅相成。二、教育学的历史发展(一)萌芽时期孔子:《论语》提出“启发教育、学思结合、以身作则、因材施教”等《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本教育学专著在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都为教育学的萌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如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和谐发展思想和儿童阶段的划分,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和重视儿童思维与道德的培养等思想,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二)形成独立学科阶段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问世,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奠定了基础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确定了教育学作为相对独立学科的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新教育思潮,美国出现了进步教育运动,其共同特点是反对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主张学生中心、强调儿童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等第。这个时期的重要代表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主张六大解放A、解放头脑B、解放双手C、解放嘴巴2D、解放空间E、解放时间F、给予民主生活和自学纪律的条件(三)科学教育学建立时期(四)教育学的现代发展阶段被公认为最有影响的三大教学流派是: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探索教学论前苏联赞可夫教学与发展新思想前西德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第二章教育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发展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关系社会生产力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社会生产力(一)教育受社会生产力的制约1、社会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2、社会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结构3、社会生产力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4、社会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和教学的手段(二)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1)提高劳动者对生产过程的理解程度和劳动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2)能合理操作使用工具和机器,注意对工具机器的保养、维修,减少工具的损坏率。(3)提高学习知识、技能的能力,能缩短学习新技术或掌握新工种所需要的时间。(4)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据统计,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劳动者的合理化建设平均增加60%。(5)提高加强生产管理和能力。3、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第二节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三、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系(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三)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以促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发展是不均衡的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四)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决定教育活动要因材施教1、不同儿童的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2、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存在差异3、不同青少年儿童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第三章我国基础教育(上)第一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二、我国的教育目的2002年:党的十六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教育是发展3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基于教育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对我国新世纪的教育目的作了全新规设:“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我国中小学实现教育目的的对策(一)我国中小学的性质和任务1、中小学教育为学生的做人打好基础2、中小学为学生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3、中小学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二)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第二节素质教育及其实施途径(一)素质教育概念第四章我国基础教育(下)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概念狭义:课程是指学校的教学内容,是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是一整套以教学计划的具体形式存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既包括教学计划和教科书所阐述的信息,也包含由校园生活质量、教师态度、教学活动的道德背景所传递的各种信息在内的隐性教育内容。三、课程的类型与结构(一)课程类型1、学科课程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或科目本位课程,是依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择内容,组成学科,以学科的逻辑体系制定标准、编写教科书、规定教学顺序、教学周期与学时,并进行分科教学的课程。2、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指在过去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基础上综合相关内容,形成新的课程门类。如音乐和美术整合为“艺术”,生物课则融合了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学、解剖学、遗传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从综合的范围、程序和性质看,综合课程还有不同类别即关联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3、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又称问题课程,是以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的一种课程类型。4、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它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还可以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把课程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根据课程设置的要求的不同,把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根据课程内容性质的不同,把课程分为工具类课程、知识类课程、技艺类课程;根据课程管理主体的不同,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等等。(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全性和选择性4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5、建立正确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第五章中小学教师第二节教师劳动的特点一、劳动对象的主动性二、劳动地位的示范性三、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四、劳动空间的广延性、时间的连续性五、劳动结果的精神性、合成性、长效性第四节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一)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深化对教师培养制度的改革2.加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结合3.建立健全教师教育的制度保障体系第六章中小学学生三、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人1、学生是一个能动的主体2、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3、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4、学生是整体性的人(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三)学生是独特的人1、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2、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4、学生是责权主体(四)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5第二节学生的学习特点第三节学生学习方式及学法指导一、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二、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1、主动性2、独立性3、体验性4、特殊性三、现代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一是自我监控,二是自我指导,三是自我强化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以学习小组或团队为基本组织形式,有明确责任分工并指向团体学习目标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3、研究性学习第七章中小学教学(上)第一节教学概述一、什么是教学(一)教学的含义(二)教学的地位与作用1、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2、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3、教学是学生掌握间接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最有效形式二、教学的目标(一)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形成基本素质(二)发展智力、体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创新人才(三)进行社会主义品德教育,为学生奠定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第二节中小学教学过程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基本环节(一)引起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二)感知教材(三)理解教材(四)巩固知识(五)运用知识(六)检查、评估第三节教学原则二、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学原则(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四)直观性原则(五)巩固性原则(六)循序渐进原则(七)因材施教原则第八章中小学教学(中)6(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二)以直观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2、参观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1、练习法2、实验法3、实习作业法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在道尔顿中学实行的一种教学制度文纳特卡制是美国教育家华虚朋于文纳特卡镇公立学校创立的一种教学制度第三节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一、备课二、上课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四、课外辅导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第九章中小学教学(下)第一节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概念第十章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时代意义(一)开展教育科研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二)开展教育科研利于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三)开展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化的客观要求第十一章班主任工作第一节班主任工作概述一、班主任工作的作用(一)班主任是优秀班集体的缔造者(二)班主任是学生个体健康成长的辅导者(三)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目标的直接落实者(四)班主任是沟通整合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
本文标题:教育学复习参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32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