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A孟子B墨子C孔子D荀子2.提出“白板说”的是()A华生B洛克C卢梭D格塞尔3.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A高水平的智力B实践能力C健康体魄D创新精神4.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A实践能力的培养B思维能力的培养C想象能力的培养D创新能力的培养5.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A必然要求B必然结果C心理前提D必要保证6.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A条件B任务C途径D结果7.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A基本要求B基本原则C基本手段D基本途径8.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A安排课程表B分析教学任务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D组织教学活动9、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A教学程序B教学步骤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阶段10、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A分组教学B个别教学C道尔顿制D班级上课制11.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A温故而知新B不陵节而施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学而时习之12、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校外活动C劳动D共青团活动13、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A榜样法B说服法C陶冶法D锻炼法二、简答题1.关于学校文化的界说有哪些不同的观点?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3.对教师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应从哪几个方面来理解教师概念?4.简述课程实施的运行结构。5.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三、论述题1.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2.试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3.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B3、D4、D5.D6.A7、D8、D9、C10、B11、B12、A13、C二、简答题1.关于学校文化的界说有哪些不同的观点?(1)学校文化不仅包括学校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一些观念和行为,而且也包括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观念和行为;(2)学校文化既可能会给预定教育目的达成带来积极意义,也有可能阻碍教育目的的达成;(3)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3.对教师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应从哪几个方面来理解教师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概念界定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在理解教师这一概念时,必须把教师作为一个集合体,从其职业的特性、扮演的社会角色、承担的社会职责及与活动对象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考查。4.简述课程实施的运行结构。课程实施作为一个动态的序列化的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运行结构。(1)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5)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6)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5.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让的内在机制。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条件。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第三,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三、论述题1.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对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广泛而准确的掌握,对基本的技能熟练运用,对学科的基本结构能深入的理解。第二,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第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包括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动向,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学科发展的因素,该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及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的表现形态。第四,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包括领悟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和方法等。(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对教育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全面理解素质教育;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第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第三,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2.试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从哪开始。3.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1)原则的含义:启发性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他们的思维,不仅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还要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第三,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3)举例,略。(三人行郑重提醒:转载请注明来源)1996年要求:论述科学,准确,充分。(每题20分)。一、论述教育怎样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二、说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三、“传授-接受教学”与“问题-发现教学”各有何长处与局限性?四、教学有哪些辅助形式?它与上课又和关系?五、阐述学校德育中的知行统一原则1997年一、解释概念:(每题5分,共20分)1、学制2、教育目的3、班级授课制4、教学计划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2、概述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3、简述班主任的主要任务。4、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论教与学的基本关系。2、试分析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998年一概念题1.教育目的2.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3.教学过程最优化4.教学评价5.美育二回答1试述80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并阐述你对教育本质的看法。2试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不同主张并简要分析。1999年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30分)1、教育内容2、教学环节3、考试4、I·伊利奇的反学校教育论5、潜课程6、虚拟学校二、论述题(共70分)1、试论现代教育的经济基础及其功能(20分)2、简述现代教学制度的基本特点(20分)3、从道德形成角度说明中小学德育的关系(15分)4、试述法律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15分)2000年一概念题1.终身教育2.教育民主化3.民办教育4.教育目的5.课程6.范例教学7.综合技术教育8.教育评价二简答1分析课程的主要特征。2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3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和公共性。三论述题1在学习化社会中如何重新认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2简述教育理论,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的关系。2001年一、概念题(每题8分)1、教与学2、成熟优势说与学习优势说3、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4、教育的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5、显课程与潜课程二、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现代学制的基本类型。2、简析德育中“价值澄清理论”的基本内容。3、试析班级授课制。4、简论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三、以“我的学生观”为题,做一篇议论文。(20分)要求:1、结构完整,观点鲜明,成一家之言。2、字数不少于800字。2002年一、概念题(5分,共30分)1、课程2、公民教育3、班级授课制4、教育评价5、教学方法6、教育目的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简评“量力性原则”2、简述“全民教育”EDUCATIONFORALL理念3、简答“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的关系4、简析“受教育机会均等”三、论述题(共38分)1、试分析义务教育的强迫性、免费性和世俗性。(22分)2、阅读下列给出的短文,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1000字以内的短评。(16分)现代科学指出,人在生理上尚未完成,这一点对我们认识人,是有独特贡献的。我们可以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事实上,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为了求生存和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正如当代的一位心理学家所说的,人类生下来就是“早熟的”。他带着一堆潜能来到这个世界。这些潜能可能半途流产,也可能在一些有利的或不利的生存条件下成熟,而个人不得不在这些环境中发展。所以从本质上讲,他是能够受教育的。事实上,他总是不停地“进入生活”,不停地变成一个人。这是赞成终身教育的一个主要论点。(三人行郑重提醒:转载请注明来源)华东师大教育学考研试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历年真题时间:2010-04-2116:17来源:华师大作者:LiaoQing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历年真题(统考前1998-2005),主要题型包括:单选、名词解释、辨析、论述。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教育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全民教育《民本主义教育》教育民主化学习策略核心课程道德认识价值澄清法陶冶二、判断分析题(先判断正误,再作必要的分析。每题8分)1、教育目的就是
本文标题:教育学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33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