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教育对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教育对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王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摘要本文对1994-2004年间中国分区域农村各文化层次劳动力占全体劳动力比重对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结论表明,总体上看,具有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均对人均纯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影响较大,从小学到大学依次递增。东西部农村不同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对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系数存在差异,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及其对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整体上低于东部地区,在2000年实施西部开发政策以来,西部高等教育的回报显著提高。因此,从教育回报的基本状况及发展趋势来看,提高西部农村高等教育水平的比重将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农村的收入差距。关键词:区域差距教育结构变化综列数据一、引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东西部差距日益扩大,因此在2000年我国政府采取了西部开发的政策以推进西部地区发展,缩小区域差距。而东西差距不仅仅存在于城市,同样也存在于农村。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劳动力教育结构对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本文实证分析的目的在于识别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教育影响及其影响程度,同时,可以寻找有利于地区平等的政策方向和有效的政策的教育措施和方向。从理论上讲,各项投入组合会影响收入,这种投入组合包括物资投入和人力资本的投入。本文重点是要考察以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为替代变量的人力资本质量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根据该基本原理,我们设定了非常简单的实证模型。采用《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3-2004年间的统计数据,包括29个(不含重庆和西藏)省市自治区的汇总数据(clusterdata),本文采用如此长的纵列资料,并以2000年为分界点分成两个阶段研究收入方程的结构变化和区域差距,这在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研究的文献中也是不多见的。本文以下部分内容包括:第二部分主要描述1989年以来中国农村区域差距状况和变化趋势;第三部分,对本文所用数据进行介绍和简单的统计描述,并简单陈述了本文分析所使用的教育模型;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分析全国教育结构对农村人均收入的影响、1994-1999年和2000-2004年教育结构对农村居民纯收入影响的结构变化,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教育结构对人均收入影响的差异等;第五部分为结论。二、农村域差距状况及趋势1.省际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差距状况及趋势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区域差异明显。从绝对水平看,198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23.4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地区上海为444.0元,最低的青海为158.3元。二者差距为258.7元,极值比为2.8。上海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9倍,而青海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8%。而在2003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622.2元,其中,最高的地区上海为6653.9元,最低的贵州为1564.7元。二者差距为5089.2元,极值比为4.25。上海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3倍,而贵州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9.7%。根据《2004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的统计数据,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差距状况如图1所示。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福建山东辽宁河北海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江西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安徽新疆广西宁夏青海云南西藏陕西甘肃贵州农村居民纯收入(元/人)图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省际差距状况(2003年)若采用变异系数来衡量省际的区域收入差异的状况(其中x采用30个省市1的农村居民纯收入的算术平均数,而没有采用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平均数),我国自1983年起,该系数的变化如图2所示。在总体趋势上表现很明显,自1981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区域差异处于不断加剧的态势。从省际吉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的变化趋势来看,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0.200.250.300.350.400.450.50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1985年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变异系数图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省际变异系数变化趋势1其中,所有年份中都不包括重庆,1988年以前的数据中不包括海南,即自1984年至1988年为29个省市,1984年以前的数据中不包括西藏,包括28个省份,本文后面用于计算吉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的数据与此相同。0.005.0010.0015.0020.0025.00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1985年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吉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吉尼系数泰尔指数图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省际吉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变化趋势2.东中西部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差距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间农民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在1980年,全国平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91.3元,东部为217.6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7个百分点;中部为181.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4个百分点,西部为171.6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3个百分点。而在2003年,全国平均农村居民纯收入为2622.2元,东部为3616.6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7.9个百分点,中部为2382.1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2个百分点,西部为1878.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8.4个百分点。东中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1980年的1.27:1.05:1扩大为2003年的1.92:1.27:1。从图4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自1980年以来三大区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轨迹。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1980198519901995200020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图41980-2003年三大区域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态势及差距图三、数据和方法1、数据回归分析所用数据全部来源于《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这29个省份是除西藏和重庆以外的我国全部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去除这两个地区的理由是1997年重庆才被列为直辖市,因此数据不具有连贯性,而西藏的统计数据缺失破坏了数据的平衡性,因此亦予以去除。有关指标的统计描述见表1。表1三大区域的一些指标的统计描述东部中部西部组内省市数91011/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931570.42833.01709.79(元/人)19973289.82060.021470.3220003677.22173.581632.3120034417.852526.281920.95工资占纯收入比例199333.7717.5811.54%199738.4421.8415.07200043.528.8222.59200346.831.8927.35小学文化程度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199335.2437.6737.94199731.233.7937.69200028.1329.5236.4820032527.435.78初中文化程度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199342.6740.8528.03199749.0348.7433.86200051.5653.1436.5720035354.8639.18高中文化程度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199310.368.915.97199710.529.636.29200011.669.956.86200311.910.336.97大学文化程度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19931.890.880.5219973.341.570.8620004.192.211.6120035.92.51.78人口教育系数(年)1993746.8713.02558.811997802.3779.2618.52000832.4806.16653.042003854.8817.62676.18人均耕地(亩/人)19931.432.722.8919971.282.642.6420001.182.632.4720031.122.692.39户均生产性固定资产19932069.461865.802206.41(元/户)19973730.803770.274666.6620005130.494401.055480.7620035467.645414.616916.16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和服务支出(元/人)1993107.2851.2437.681997238.57138.893.422000312.169.2133.7632003404.07216.45165.732、理论方法我们的目标是研究区域纯收入的人力资本贡献函数,在第t时期的区域纯收入可被看成是由各地区物质资本投入(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自然资源(土地)的投入数量、农村居民人力资本状况和其他一系列选择参数所决定的,表示为:ititititititLNCYy;,,,这里ity代表第i个地区第t时期的收入,itC代表i地区第t时期的物质资本投入,itN代表i地区第t时期的完全外生的自然资源的投入数量,itL代表i地区第t时期的农村居民人力资本状况,其中,itC和itL非完全外生。it代表不可观测的区域特征,it是方程的选择参数。在本文的计量分析中,根据可以获得的数据以及理论分析结果,本文应用的基本回归模型如下:ititititititLNCy3210由于回归方程中的变量都存在一定的时间趋势,所以在做回归分析时,首先采用如下回归方程对变量进行消除趋势处理:ctY其中,Y代表回归方程中存在时间趋势的变量,t=year-1992,是随机扰动项,从为常数项。实际上,去除时间趋势后的变量dt_Y等于ctYYdt_因此,具体的回归模型如下:ititititititititititeassetplagdtlanddtslrrdteduspdlagdthighdthschdtsschdtpschdtnetinc____________876543210其中,i为省份,t为年份,0为常数项。lag_p_assetit为上期户均固定资产原值,代表物质资本投入itC,landit为人均耕地面积,代表自然资源itN,pschit为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重,sschit为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重,hschit为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重,highit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比重。lag_eduspdit为上期人均文教娱乐支出,r_slrit为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重。控制上期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和服务支出的目的是试图控制上期区域人均收入对该地区劳动力教育结构的影响,控制纯收入的工资性收入比例的目的是控制教育程度对收入构成的影响以及农村居民受雇状况的影响。四、模拟鉴于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历史,根据资料的可获得性和重要的政策影响因素,我们对1994-2004年劳动力教育结构做回归分析之后,又对1994—2004年的数据分区域分阶段进行分析。自2000年起,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国家政策作为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都是直接的。本文是想分析西部开发政策是否对教育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区域差异,因此选取2000年做为分界点。区域的划分主要是东部、中部和西部,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包括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1994-2003年劳动力教育结构对人均纯收入影响分析表2给出了1994-2004年29个省份11年综列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在回归分析中,发现存在序列自相关和组群间异方差,因此采用了FGLS回归处理异方差和一阶自相关。同样的理由,在以后的回归中均采用
本文标题:教育对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34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