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教育行政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1]
一、填空题1.教育行政是政府的职能,是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领导和管理。2.教育行政的目的在于保障全体公民的教育权利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3.教育行政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出现于本世纪初,其标志是美国的达顿和斯内登1908年发表的《美国公共教育行政》一书。4.在中国古代的氏族社会中,教育机构极为简单,官师合一。5.西周时期,统治者更加重视对教育机构的管理,实施了天子视学制度。6.唐朝把国子监作为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领导机构。7.元朝在承袭宋朝的教育行政体制外,还开设了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8.明清时期的国子监集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教学机构为一体。9.推动中国近代教育集教育行政变革的三股力量是洋务派、维新派和共和派。10.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在江西、陕北建立了解放区,推行以工农大众为核心的新民主主义教育。11.199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大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2.教育行政体制又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或教育管理体制。13.教育行政体制的核心是国家教育行政权力结构。14.教育行政的中央集权制是指教育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服从中央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或指导的教育行政体制。15.教育行政的地方分权制是指由地方政府依据法律的授权独立行使教育行政权利的一种教育行政体制。16.教育行政的中央与地方合作制是指由中央和地方分工合作共同管理教育事业的一种体制。17.教育行政的从属制又称完整制。18.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就是指各级政府领导下的教育职能部门。19.我国的中央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省以下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统称为地方教育行政机构。21.学校教育制度也叫学校系统简称学制。22.单轨型学制是指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上下衔接,自下而上构成连接阶梯的统一的直线型学制。23.双轨型学制,指一个国家同时存在两种不同形式的学校系统以完成各自的教育任务的学校教育制度。24.癸卯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后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行的学制。25.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26.从类型上,课程又可以分为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27.课程行政是指教育行政对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审定与管理。2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29.教学计划又称课程计划是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30.在西方,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最早提出了教学计划的思想,提出“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使得学校各项工作配合得法,组织得像一架机器、一台座钟那样准确。31.1992年8月,原国家教委在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这一指导性文件时将“教学计划”的名称改为“课程计划”。32.教学大纲又称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以纲要的形式,从整体上规定某一学科的性质、任务、内容、结构、授课时数、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建议等,据有关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评估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33.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34.课程事实是指通过教学活动把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35.教育人事行政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规制度,对教育人员进行管理的活动。36.校长的任期制即规定校长的任职年限的制度。37.常任制指校长一旦接受任命,除严重不胜任职务和因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务外,可以无限期担任现职。38.中小学校长的培训主要有任职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学历培训和理论研修。39.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采用过派任制、代用制和聘任制三种教师任用制度。40.教育的培训,按培训的目的可分为学历培训、专业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41.教育财政是国家对教育经费及其他相关教育资源的管理。42.教育财经是国家财政的一个组成部分。43.教育财政的基本制度主要有教育预算制度、教育决算制度、教师审计制度和教育税收制度。44.教育抉择,亦称教育财政决算,是指各级政府针对教育预算执行情况依法编制的会记年度结算报告,是各级政府财政总结算的组成部分。45.教育税收是指国家从国民收入中征收的用于发展教育事业的税赋,是一种国家专项税种。46.教育经费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教育费用,包括国家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事业的基金、各种社会力量和学生家庭及个人直接用于教育的费用。47.教育事业费的支出项目主要是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48.学校校舍按其用途常可以分为教学用房、行政用房、生活用房三个部分。49.普通教室的大小,应根据容纳的学生人数决定。目前国家规定的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小学每班45人,中学每班50人设计教室。50.如果小学平均每班45名学生计算,普通教室的面积应为47平方米;中学以50名学生计算,普通教室的面积为54平方米。51.教室内噪音应一般控制在40分贝以下,环境噪音对教学用房的干扰应控制在50分贝以下。52.城市学校和部分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应使用照明度达到150勒克司,大部分农村地区学校应达到100勒克司,教室照明度最低不应低于40勒克司。53.教室的通风有两种,既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54.实验用房一般包括实验室、准备室和实验仪器储藏室。55.校园用地可分为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56.一般认为,学校设备分为两大类,既直接用于课程实施与教学的教学设备和用于行政管理、学校生活所需的总务设备。57.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教学设备和用于行政管理、学校生活所需的总务设备。58.教育法规的内容主要是由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构成的,后者也称教育法律规范。59.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我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95年3月18日在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通过并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60.教育行政法规和教育行政规章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包括教育法律)授权,为贯彻实施国家教育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61.所谓“教育立法”,就是国家行政权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认可、补充、废止教育法规的活动。62.教育规划,又称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是国家或地方各级政府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规划,为实现一定教育发展目标,促进国家或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有关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规划、速度,以及相应的步骤和措施等所作的设计、部署和安排。63.教育规划的分类,根据所覆盖的区域划分,有宏观教育规划和为观教育规划。64.教育规划的分类,根据所覆盖时间的长短划分,有长期教育规划和短期教育规划。65.教育规划的分类,根据所涉及内容的复杂程度划分,有综合性教育规划和专题性教育规划。66.社会需求法是以个人的教育需求为依据制定教育规划的方法。67.学校布局法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政策和规划区域的人口分布确定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办学规模的方法,一般适用于地区或区域性教育规划。68.学校布局法包括预测、诊断和规划等三个环节。69.教育督导的职能主要是监督、指导和反馈。70.教育督导的监督职能主要起着控制和规范作用。71.教育督导准备阶段的工作任务包括组织准备、人员准备和方案准备。72.教育督导信息的整理一般包括归类、审核、建档三个步骤。73.中央教育督导机构是国家教育督导团。74.教育督导的主要原则包括法治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75.教育评价是一个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为教育决策服务的过程。76.教育评价作为一个概念最早于1929年美国教育家泰勒提出。77.教育评价的功能包括诊断功能、改进功能、鉴定功能。78.根据评价对象的范围来划分,教育评价可以分为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79.按照评价参照的标准,教育评论可以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80.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教育评价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和综合评价。81.根据评价的内容来分,中小学评价可以分为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82.评价的有效性,就是评价结果达到评价目的的程度。83.定量评价指的是对现实世界的条件特征作出定量的全局性的估计。二、多项选择题1.教育行政内容包括(ABC)等。A.课程行政B.教育人事行政C.教育财政D.教育规划2.隋朝国子寺下设(AB)A.经验总结法B.回归统计法C.文献分析法D.实验研究法3.教育行政的研究方法有(ACD)A.国子学B.太学C.律学D.经学4.维新派的教育主张是(BC)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B.废科举C.兴学堂D.变革政治5.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包括(ACD)A.干部教育B.技术教育C.工农群众教育D.儿童教育6.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有(AB)A.中央集权制B.地方分权制C.完整制D.分离制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CD)A.中央与地方共同负责B.统一管理C.地方负责D.分级管理8.我国现行的地方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有(AB)A.省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B.地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C.校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D.村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9.教育行正组织机构改革的原则主要有(ABD)A.精简B.统一C.效率D.效能10.教育行正组织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BC)等。A.工作作风B.政府职能C.运行机制D.办事程序11.机构改革“三定”方案的“三定”是指(BCD)A.定机构B.定岗C.定编D.定员12.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主要有(BCD)。A.直线型B.双轨型C.单轨型D.中间型13.在我国学制史上,清朝政府颁布过(BC)。A.壬子学制(南京)B.壬寅学制C.癸卯学制D.壬戌学制(北京)14.我国中小学的教学计划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受前苏联影响,片面模仿前苏联的模式,强调(ABD)。A.统一要求B.统一标准C.多样化的课程结构D.单一的课程结构15.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有(ABCD)等。A.课程质量B.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课程实施的组织C.教师实施课程的态度和能力D.课程实施前和课程实施过程中各种形式的交流16.课程实施的指导,从指导的主体可以分为(AD)。A.教育行政机构对课程实施的指导B.教育督导C.组织教师培训D.教育科研机构对课程实施的指导17.用才制度包括(ACD)。A.考核制度B.培训制度C.奖惩制度D.职务升降制度18.养才制度包括(BCD)。A.奖惩制度B.培训制度C.交流制度D.工资、福利、保险制度19.代谢制度包括(ABD)。A.辞职制度B.辞退制度C.回避制度D.退休制度20.校长的任职资格是(ABC)。A.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B.在中国境内定居C.具备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D.年龄不超过50岁21.校长的权力具有如下特点:(ACD)。A.受托性B.权威性C.对称性D.可授性22.教育经费的分配主要包括在以下层次上的经费分配:(AC)A.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B.在学校内部的分配C.在教育部门内部所进行的分配D.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分配23.根据1994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学费收取的标准主要有(ABC)A.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承受力B.生均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C.同一学校(或专业)实行同一种收费标准D.不同学校(或专业)实行不同标准24.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的教室自然控制温度法有以下几种:(ACD)A.利用自然通风B.利用人工通风C.减少热传递D.利用遮蔽物25.教学用房主要包括(ABC)A.普通教室B.专用教室C.教学办公室D.实验室26.学校生活用房主要包括(ABC)A.厕所B.总务仓库C.宿舍D.传达室27.我国的单行教育法有(BCD)等。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义务教育法》C.《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8.依据我国《宪法》规定,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交法律草案的有(ABC)A.全国人大代表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C.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D.中共中央政治局委29.有权向省、直辖市、自治区
本文标题:教育行政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41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