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学后记:学生能够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圆锥体积方面的实际问题,由于体积公式中有1/3,因此教学中教学生计算技巧,能约分的先约分,除不尽的用分数表示。圆锥的体积练习课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16~17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3、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计算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1.提问(1)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S、h各表示什么?(2)求圆锥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3)还知道哪些条件也能计算出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2.基本练习1、投影出示:(1)S=10,h=6V=?(2)r=3,h=10V=?(3)V=9.42,h=3S=?学生说出过程,进行计算2、计算下面各圆锥的体积。圆锥体积计算公式3、单位换算完成课本P16页第2小题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二、实际应用1.做课本P16第3题至第5题三、实践活动指导完成课本P17实践活动,用橡皮泥捏圆锥。圆柱、圆锥的整理与复习(一)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8页练习一教学目标:1.通过列举实例整理圆柱、圆锥的特征2.根据特征总结出圆柱的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整理特征,总结计算表面积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理念:1.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2.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整理圆柱、圆锥的特征举实例1.请同学们列举出生活中所见到的和用到的圆柱、圆锥的物体2.分类板书3.小结:生活中圆柱、圆锥的物体很多,才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要想设计出圆柱、圆锥的物体,首先要掌握它们的特征。(概括出圆柱的特征)(概括出圆锥的特征)4.请同学们介绍圆柱的特征。5.整理归类板书,同时课件显示:圆柱两个底面完全相同的两个圆长底面周长一个侧面一个曲面,展开是长方形宽高有无数条高,都相等圆锥一个底面圆一个侧面一个曲面,展开是扇形一条高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6.请同学们整理归纳。7.辨析练习课件显示辨析练习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里(1)下面物体的形状,不是圆柱体的是()①日光灯管②汽油桶③粉笔(2)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不能得到()①长方形②正方形③平行四边形④梯形(3)圆柱的高有()条,圆锥的高有()条①1条②4条③无数条(二)总结出圆柱的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学生总结,分别回忆总结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师:请同学们根据整理出的圆柱的特征,分别总结出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教师板书底面积S=π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基本练习完成书中18页第1题。(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课件显示:(1)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是20米,深2米①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②在池内的侧面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水泥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一个圆柱形罐头盒,底面直径6厘米,高10厘米①做这个罐头盒至少要用多少铁皮?②这个罐头盒上的包装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总结:联系实际,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求哪个面或哪几个面的面积2、P18第2小题瓶中装了多少升酒精?(三)课堂小结:师:通过练习,你这节课有何收获?(五)板书设计圆柱圆锥复习课V圆柱=2S底+S侧V圆柱=shV圆锥=sh/3圆柱、圆锥的复习课(二)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8-21页练习一教学目标:1.复习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加深学生对立体形体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概括化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理念: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学习方式以动手实践,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为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实验导入活动一:实验1.将一只土豆放入装有水的圆柱体的容器里学生观察、讨论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请解释这一现象学生汇报(水的高度增加了,原因是土豆的体积占有了圆柱体容器的空间)2.揭示课题板书:圆柱、圆锥复习课二整理和复习活动二:提出复习目标1.提问:看了课题后,你们准备复习哪些内容?(学生讨论汇报)2.出示目标:(1)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2)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并描述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3.归纳形成知识网络板书:长方体V=abh↓V=Sh圆柱体V=Sh↓圆锥体V=Sh三应用发展活动三:自主练习(学生分组提供数据、自主研究)1.综合练习(1)出示判断题:A.电线杆上下两个底都是圆,所以电线杆是圆柱。()B.一段圆柱形木材,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的部分是原体积的1/3()C.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也同时扩大2倍,圆柱体积就扩大8倍。()(用手势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2)出示填空题:A.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厘米和6厘米,以短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体,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B.把一根9分米的圆柱形钢材截成两段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4平方分米,这根圆柱形钢材原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C.(课件显示)一个铁皮制成的底面直径为20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形的礼品盒,捆扎时,底面成十字形,打结处用去绳子18厘米,共需塑料绳()厘米,做一个礼品盒至少要用()铁皮,这个礼品盒大约装()立方厘米的礼品。2.实践活动(1)出示课前实验的土豆。怎样求出这个土豆的体积?讨论汇报方法(2)向学生提供不同立体形体的容器,并要求学生根据下列表格进行实验容器的名称测量的数据土豆体积的算式与结果(学生自主选择容器,分组实验)(3)投影展示实验结果4、巩固练习课本19页第4、5、6、7题。四、总结提问: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们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五|作业课本20-21页六、板书设计圆柱、圆锥复习课长方体V=abh↓V=Sh圆柱体V=Sh↓圆锥体V=Sh教学后记:本单元要记的公式多,涉及的计算量也大,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先写相应的公式,再对照公式列式计算。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能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3、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会利用正、反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4、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5、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材P24“变化的量”及练习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2、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用表格、图像和关系式表达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重点难点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理解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相关资料、视频课时安排1教学流程学生活动教师指导落实知识点活动一:一、观察用表格呈现的变量关系年龄出生时6个月1周岁2周岁6周岁10周岁体重/千克3.57.010.514.021.031.5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体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1)表中年龄和体重都在发生变化;(2)小明的年龄增长时体重也在增长;从出生地到1周岁体重增长最快。适时引导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活动二:二、观察用图像表达的变量关系骆驼体温变化情况(体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1)一天中,骆驼的最高体温是40度;最低体温是35度(2)一天中,4点到16点体温在上升,0到4时,16时到24时在下降;(3)第二天8时与第一天8时体温相同,都是37度。三、观察用表达式表达的变量关系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的关系(蟋蟀叫的次数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T——每分叫的次数;H——当时的气温;关系式:H=T?7+3适时引导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用表格、图像和关系式表达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理解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课堂练习小组交流:举出存在一定关系的变量的例子如:一天的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家每月的电费是随使用电量的变化而变化;圆的周长随半径的变化而变化等。课堂小结你还能举出其它的存在一定关系的变量吗?作业布置能力训练教学后记用举例和说理的方法说明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提升思想方法的能力。教学内容教材P25~P27“正比例”及练习教学目标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正比例;2、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重点难点理解正比例的特征,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相同;学生自行归纳理解正比例的特征。教学准备课件、视频课时安排1教学流程学生活动教师指导落实知识点活动一:一、复习讨论1、你还能说出几个存在于生活中比的例子吗?(路程和时间的比;总价与单价的比)是不是所有一个量变化了,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他们的比值是一定的呢?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说明吗?2、启发谈话:大家说说你还知道生活中存在哪些相关的量?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之间也存在这种关系吗?(存在,正方形的边长变化了,它的周长和面积也发和变化。)你能说说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关系怎样(周长是边长的4倍)适时引导结合丰富的实例,初步认识正比例,为学习新知作铺垫。活动二:二、探究新知1、探究学习一研究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变化关系1)填表适时引导理解正比例的特征,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2)读解图像3)说出周长与边长的变化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4)那么周长与边长的比值发生变化了吗?(没变化,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研究正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变化关系1)完成表格2)读解图像3)说出面积和边长的变化关系(边长变化了面积也发生了变化)4)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确定的数吗?(不是)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规律和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相同吗?(不同,正方形的周长的比值一定,而面积与边长的比值则不一定)对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总是周长的4倍,也就是比值一定;正方形的面积是边边乘边长,与正方形的周长的变化规律不同。2、探究学习2速度一定时,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关系1)完成表格;2)用自已的语言描述路程和时间的变化关系(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3、探究学习3购买同一种苹果时,应付的钱数购买的苹果数量之间的关系1)填表2)用语言描述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数量的变化关系(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苹果的数量的比值相同。)值相同;学生自行归纳理解正比例的特征。三、归纳小结1、小组交流:描述上面几个例两个量的变化关系,即谁随谁的变化而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变化的过程中什么不变(比例不变)2、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相同。它们就成正比比例(板书)课堂练习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成)面积与边长呢?(不成)为什么2、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成正比例吗?(不成)为什么?(因为爸爸的年龄和小明的年龄比不是一个定值)3、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成正比例)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不成正比例)3)宽不变,长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文标题:数学教案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72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