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开关保护直流系统讲课资料
高压断路器设备常见事故及原因据有关的历史资料对全国电力系统高压断路器运行中的事故类型统计分析,拒分事故占2267%;拒合事故占6.48%;开断关合事故占9.07%;绝缘事故占35.47%;误动事故占7.02%;截流事故占7.95%;外力及其他事故占11.43%,其中以绝缘事故和拒分事故最为突出,约占全部事故的60%。1、绝缘事故绝缘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高压断路器的绝缘件设计制造质量不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拉杆拉脱,使运动部分操作不到位。另一方面是高压断路器在安装、调试、检修过程中工装工艺不到位。所以,严格高压断路器工装工艺流程、外购件检验、装配环境清洁度以及必备的检测手段等是杜绝绝缘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必须引起设计、制造和应用部门的高度重视。2、拒动、误动事故拒动和误动事故是指高压断路器拒分、拒合和不该动作时而乱动。其中拒分事故约占同类型事故的50%以上,是主要事故。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制造质量以及安装、调试、检修不当,二次线接触不良所致。因此,使用部门应该和制造部门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可能使高压断路器的设计定型、材质选择、必备的备品备件、工艺要求、调试需知等合理、实用,将人的行为过失可能发生的事故局限在先,做到防患于未然。3、开断与关合事故开断与关合事故是油断路器在开断过程中喷油短路、灭弧室烧损严重、断路器开断能力不足、关合速度后加速偏低等所致。因此,在高压断路器的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重视油断路器的排气方向、动静触头打磨、灭弧室异物排除、断路器开断能力的核定与选型、合分速度特性的调整等,以遏制开断与关合事故的发生,切勿疏忽大意。4、截流事故截流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多数都是由于动、静触头接触不良引起的,主要原因是动静触头或者隔离插头接触不良,在大电流的长期作用下过热,以至触头烧融、烧毁、松动脱落等。所以,对于高压断路器触头弹簧的材质选择与热处理、触头压力的调整,是防止截流事故发生的重要技术措施。5、外力及其它事故外力及其他事故主要是指操动机构的漏油、漏气、部件损坏以及频繁打压、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小动物短路。主要原因是密封圈易老化损坏,管路、阀体清洁度差,接头制造及装配质量不良等。此类问题,多年来一直是困扰国产高压断路器可靠运行的老大难。6、真空断路器的事故高压真空断路器以自身优越的开断性能和长周期寿命的优势,普遍得到了使用部门的认可。随着高压真空断路器的广泛应用,改进之后的新一代真空断路器普遍使用纵向磁场电极和铜铬触头材料,对于降低短路开断电流下的电弧电压、减少触头烧损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灭弧室及波纹管漏气,真空度降低所造成的开断关合事故,呈上升趋势,不容忽视。此外,对于切电容器组出现重燃、陶瓷真空管破裂仍时有发生,同时当前真空断路型号繁杂、生产厂家众多,产品质量分散性大,给使用部门的设备选型和运行造成了一定的难度。7、SF6高压断路器的事故SF6高压断路器以良好的绝缘性能及优越的灭弧介质而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各类电压等级的开断设备中。国产SF6高压断路器存在的共性问题是:漏气、水分超标、灭弧室爆炸、绝缘拉杆脱落、断裂、击穿、水平拉杆断销等。拉杆脱落必然要发生重大事故,必须重视;罐内灭弧室内的异物或者零部件的脱落,都将引起高压断路器内部绝缘的击穿、闪络。所以,努力提高SF6高压断路器装配环境的清洁度和严格工艺过程的控制,对于确保设备安全运行至关重要。8、隔离开关的事故隔离开关由于触头接触不良、局部过热烧融、绝缘子断裂和机构卡涩等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隔离开关安全运行的问题,据有关资料介绍,当前此类问题仍很严重。这就需要从设备设计、制造、运行、维护、管理等各个环节齐抓共管,标本兼治,从根本问题上着手来克服这一被动局面发电机继电保护装置及运行简介1发电机失磁保护失磁保护作为发电机励磁电流异常下降或完全消失的失磁故障保护。由整定值自动随有功功率变化的励磁低电压Ufd(P)、系统低电压、静稳阻抗、TV断线等判据构成,分别动作于发信号和解列灭磁。励磁低电压Ufd(P)判据和静稳阻抗判据均与静稳边界有关,可检测发电机是否因失磁而失去静态稳定。静稳阻抗判据在失磁后静稳边界时动作。TV断线判据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中任一条件:│Ua+Ub+Uc-3U0│≥Uset(电压门坎)或三相电压均低于8V,且0.1AIAISET(电流门坎)时判为TV二次回路断线,将失磁保护闭锁。│UA+UB+UC-3U0│≥USET用于判别TV单相或两相断线,低压判据判断三相失压。在电力系统短路或短路切除等非失磁因素引起系统振荡时,保护采取措施闭锁Ufd(P),可防止保护误出口。励磁低电压Ufd(P)判据动作后经t1(2s)发出失磁信号。励磁低电压Ufd(P)判据、静稳阻抗判据均满足且无TV二次回路断线时经t2(6s)发出跳闸指令。励磁低电压Ufd(P)判据、静稳阻抗、系统低电压判据均满足且无TV二次回路断线时经t3(1s)发出跳闸指令。2发电机过激磁保护过激磁保护是反应发电机因频率降低或者电压过高引起铁芯工作磁密过高的保护。过激磁保护分高、低两段定值,低定值经固定延时5s发出信号和降低励磁电压(降低励磁电压、励磁电流的功能暂未用),高定值经反时限动作于解列灭磁。反时限延时上限为5秒,下限为200秒。3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作为发电机定子单相接地故障保护,由基波零序电压部分和三次谐波电压两部分组成,基波零序电压保护机端至机尾95%区域的定子绕组单相接地故障,由反映发电机机端零序电压原理构成,经时限t1(3s)动作于解列灭磁;三次谐波电压保护机尾至机端30%区域的定子绕组单相接地故障,由发电机中性点和机端三次谐波原理构成,经时限t2(5s)动作于信号。二者组成100%的定子接地保护。保护设有PT断线闭锁。4发电机定子匝间保护保护由纵向零序电压和故障分呈负序方向判据构成,设置PT断线闭锁措施,作为发电机内部匝间、相间短路以及定子绕组开焊的主保护.故障分量负序方向判据通过检测流出发电机的负序功率实现纵向零序电压判据通检测中性点与发电机中性点直接相连但不接地的3PT开口三角绕组所输出的纵向3U0实现。保护动作于全停。5失步保护保护采用三阻抗元件,通过阻抗的轨迹变化来检测滑极次数并确定振荡中心的位置。在短路故障、系统振荡、电压回路断线等情况下,保护不误动作。保护一般动作于信号;当振荡中心在发电机-变压器组内部,保护I段启动经t1(0.5s)发跳闸命令,动作于解列灭磁;当振荡中心在发电机-变压器组外部,保护II段启动经t2(2s)发信号。保护装设有电流闭锁装置,用以保证在断路器断开时电流不超过断路器额定失步开断电流。6低频累加保护低频累加保护反应系统频率降低对汽轮机影响的累积效应,保护由灵敏的频率继电器和计数器组成,经出口断路器辅助接点闭锁(即发电机退出运行时低频累加保护也退出运行),累计系统频率低于频率定值47.5Hz的时间,当累计时间达到整定值3000秒时,经延时30秒动作于发信号。装置在运行时可实时监视:定值,频率f及累计时间的显示。发变组差动保护、变压器差动保护及高变差动保护是被保护元件内部相间短路故障的主保护,采用比率制动式原理。区外故障时可靠地躲过各侧CT特性不一致所产生的不平衡电流,区内故障保护灵敏地动作。为避免在变压器励磁涌流作用下保护误动,保护采用二次谐波闭锁。保护设有不经二次谐波闭锁差流速断功能,当差动电流达到整定值时瞬间切除故障。保护具有CT断线闭锁功能(实际未用)。CT断线判别与发电机差动保护相同。7励磁回路过负荷保护励磁回路过负荷保护用作转子励磁回路过流或过负荷的保护,接成三相式,由定时限和反时限两部分组成。定时限部分动作电流按正常运行最大额定电流下能可靠返回的条件整定,经时限t1(5s)动作于信号和降低励磁电流(降低励磁电流的功能未用);反时限部分动作特性按发电机励磁绕组的过负荷能力确定,保护动作于解列灭磁,反时限上限为10秒。8发电机转子一点接地保护发电机转子一点接地保护用于反应发电机转子回路一点接地故障,保护采用乒乓式切换原理,轮流采样转子回路正、负极对地电压,通过求解两个不同的接地回路方程,实时计算转子接地电阻和接地位置。保护经延时2秒动作于信号。9发电机对称过负荷保护保护装置由定时限和反时限两部分组成,定时限部分经时限5秒动作于信号。反时限动作特性按发电机承受过负荷电流的能力确定,动作于解列。保护装置能反应发电机定子的热积累过程。10发电机负序过负荷保护保护装置由定时限和反时限两部分组成,定时限动作电流按躲过发电机长期允许的负序电流值和躲过最大负荷下负序电流滤过器不平衡的电流值整定,经时限3秒动作于信号。反时限动作特性按发电机承受负序电流的能力确定,动作于解列灭磁。保护装置能反应发电机转子的热积累过程。11发电机过电压保护在发电机并网前,如机端电压达到1.3倍额定值时,发电机过电压经延时0.5秒动作于解列灭磁。当发电机并网后,自动退出此保护。发电机-变压器组是否并网通过主变220KV侧开关辅助接点状态进行判别。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包括蓄电池、充电装置、微机监控器)运行与维护的技术要求和技术参数,适用于电力系统各部门直流电源的运行和维护。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的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2900.11-1988蓄电池名词术语GB/T2900.33-1993电工术语电力电子技术DL/T459-2000电力系统直流电源柜订货技术条件3名词术语名词术语除按引用标准GB/T2900.11及GB/T2900.33中的规定外,再增补以下名词术语:3.1初充电新的蓄电池在交付使用前,为完全达到荷电状态所进行的第一次充电。初充电的工作程序应参照制造厂家说明书进行。3.2恒流充电充电电流在充电电压范围内,维持在恒定值的充电。3.3均衡充电为补偿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电压不均现象,使其恢复到规定的范围内而进行的充电。3.4恒流限压充电先以恒流方式进行充电,当蓄电池组电压上升到限压值时,充电装置自动转换为恒流充电,至到充电完毕。3.5浮充电在充电装置的直流输出端始终并接着蓄电池和负载,以恒压充电方式工作。正常运行时充电装置在承担经常性负荷的同时向蓄电池补充充电,以补偿蓄电池的自放电,使蓄电池组以满容量的状态处于备用。3.6补充充电蓄电池在存放中,由于自放电,容量逐渐减少,甚至于损坏,按厂家说明书,需定期进行的充电。3.7恒流放电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放电电流值始终保持恒定不变,直放到规定的终止电压为止。3.8容量试验(蓄电池)新安装的蓄电池组,按规定的恒定电流进行充电,将蓄电池充满容量后,按规定的恒定电流进行放电,当其中一个蓄电池放至终止电压时为止,按以下公式进行容量计算:C=Ift(Ah)式中C-蓄电池组容量,Ah;If_-恒定放电电流,A;t-放电时间,h。3.9核对性放电在正常运行中的蓄电池组,为了检验其实际容量,将蓄电池组脱离运行,以规定的放电电流进行恒流放电,只要其中的一个单体蓄电池放到了规定的终止电压,应停止放电。按3.8条计算蓄电池组的实际容量.3.10稳流精度交流输入电压在额定电压±10%范围内变化、输出电流在20%~100%额定值的任一数值,充电电压在规定的调整范围内变化时,其稳流精度按以下公式计算:δI=IM-IZIZ×100%式中δI-稳流精度;IM-输出电流波动极限值;IZ-输出电流整定值3.11稳定精度交流输入电压在额定电压±10%范围内变化,负荷电流在0~100%额定值变化时,直流输出电压在调整范围内的任一数值时其稳压精度按以下公式计算:δUM-UZ×式中δU-稳压精度;u=UZ100%UM-输出电压波动极限值;UZ-输出电压整定值。3.12纹波系数充电装置输出的直流电压中,脉动量峰值与谷值之差的一半,与直流输出电压平均值之比。按以下公式计算:δ=Uf-Ug2U
本文标题:开关保护直流系统讲课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74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