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有余数的除法一、说教材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及具体写法学生较难理解。总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针对这一状况,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以及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来理解“余数”这一基本概念。2、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书写格式,能进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等一系列基本技能。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的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及逻辑推理能力。本课的重点是:知道什么是“余数”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二、说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我主要通过游戏“猜猜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在纸上依次画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圈,比一比谁画得多,画好后,将自己画的个数数出来写在张上,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你所画的最后一个的颜色。)这个游戏的设计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小朋友们学完了这节课,也能和老师一样能猜出圆圈的颜色了。2、感受新知,探究新知。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来感受“余数”。(1)让学生来分一分桔子。6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7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在分好后说一说,两次分有什么不同?学生会说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么分都有一个剩下。这就让学生初步感知余数的概念,触及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2)将11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设问:如果每人分2个,剩下5个,可以这样分吗?这时就有学生会回答,5个还能再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1个,还剩下2个,这时老师追问:2个还能再分吗?学生会回答,不能分了。通过这个坏节,让学生有了“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数”这一基本概念。(3)老师手中有10颗五角星,要奖励给今天表现最好的4位同学,应该怎么分啊?谁来帮助老师来分呢?让多个学生上来分一分,老师对他们分的结果给予评价,让学生更深刻地明确“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数”。3、用数学方法表示。对前面分的结果用数学方法表示出来,再翻开书本50页,参照例题,来自学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竖式的写法。教师在学生写完后给予简单点评并说明各部分的意义。我认为这部分学生在前面学习了除法竖式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自学。接下去通过评价性的活动,看看小动物们做对了吗?出示三个竖式,来比较,观察除数和余数的关系,会发现其中一个小动物粗心大意做错了,余数比除数大了,还能再分。这一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不能再分的才是余数,也就是“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4、练习巩固新知。通过直观的练习,40÷7,26÷6,让两位学生上来板演,别的学生下面做。做完后集体讲评。这一环节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并可以根据学生的错误来巩固试商的方法,其实明确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试商也是不成问题的了。5、回到游戏“猜猜看”。这时候学生有种跃跃欲试的心理,通过学习这节课的知识,来想一想,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说出圆圈的颜色的,我们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试试呢?这时师生共同来探讨这一方法,从而掀起课堂上的一个小高潮。在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找到方法后,让学生来猜一猜。然后设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让学生先来说一说。教师可举一个例子:我们班去春游,要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7人,我们班39个小朋友要用多少条船?这一例子将数学问题引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三、说课堂小结让学生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总的来说,这节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余数”的概念,并提高了自己的思维判断能力。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口算除法)。二、知识背景《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熟练地口算。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渗透转化、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四、设计理念第一,注意突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学习例题之前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二,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一位数的口算除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把几十、几百、几千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想,突出本课的新知识与表内除法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以往计算教学机械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使学生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3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设计中我把数字稍微改动了一下。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因此,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我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尝试练习,再让学生进行自我验证。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明算理时,给足自主探索的时间,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通过质疑60真的变成了6了吗?进一步明确了算理,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谐性过渡,丰厚了探究的底蕴,为孩子们的进一步探究激发了热情和欲望。3、及时反馈,内化提高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练习:本次练习有两个层次。(1)基本练习;这些练习既重视基本训练,又注意了综合性训练,层次比较鲜明,这样由浅入深。(2)内化提高。练习中巧妙设计300÷5教学资源,实现了让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学习的良好效应。相对课始的探究素材,显然最高位数字比除数小的这类口算除法要复杂一些,需要学生认真观察、辨别,对比练习,突破难点。4、巩固升华,总结提升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三块内容:一是摘苹果游戏,8道口算题。“被除数末尾要保留零”的情况和不用保留零的情况。二是由关联的两组口算题。让学生感悟: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商也扩大10倍,渗透商的变化规律。三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萌发和培养。尤其是在自然贴切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口算解决问题。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以有层次的体验贯穿全课,使学生自始至终都能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彰显个性化的学习风格,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是突出对教学实效性的追求,使教学目标不再是一个虚架子,而是实实在在地分解并落实到了具体环节中。三是广泛地链接周边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之下,变得丰富多彩。。2、《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除法》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除法》,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一、分析教材,理清思路;二、优选教法,注重学法;三、优化程序,突出主体。一、分析教材,理清思路《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科书第13—15页的例1和相应的练习,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赵伯伯、王叔叔、李阿姨运瓜果和蔬菜的情景图,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信息,引入本节课教学内容,教材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已有的4知识基础,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与学生有联系的素材,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好这部分知识为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奠定了知识基础。1、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本课教材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使学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口算过程,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2、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和三年级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为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准备了课件和口算卡片。二、优选教法,注重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三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好胜,求知欲强,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过渡。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以学定教,教法为学法服务,我采用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尝试法、讨论法等,力求实现教法与学法优化组合。设计富有情趣和思考性的教学情景,为学生搭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猜测、操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三、优化程序,突出主体下面,我着重说一说教学程序,本节课分为五个环节进行教学。(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课件出示课本第13页的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桌交流,引出问题:“赵伯伯3次运605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王叔叔3次运60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李阿姨3次运24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引导学生根据“总数÷份数=每份数”列出算式分别为:60÷3=600÷3=240÷3=接着让学生观察比较三个算式特点,从而引出,我们要来学习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充分地准备。](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因此,这个环节我设计以下三个步骤:1、探索算法:先探索60÷3的口算方法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口算60÷3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将用尝试法、讨论法来组织教学。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根据小组讨论的情况,我适当给予提示引导,然后,指名汇报结果,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①60是6个十除以3等于②2个十20×3=60,60÷3=20,,③6÷3=260÷3=20我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想法。接着让同桌互相说一说这种口算过程,及时巩固算法。2、理解算法我引导学生能不能像上面那位同学采用这种方法试着口算600÷3和240÷3这两道题,再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后全班交流反馈,得出结果:6个百÷3=2个百=200,24个十÷3=8个十=8
本文标题:数学说课稿打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77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