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
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首次在新课标提出的一个学习目标,是指“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这种学习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强调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它具有开放性、统整性、地域性、主体性、合作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教师要善于搭建语文教学通向学生生活实践的阶梯,善于捕捉地域文化中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外延,让学生在具体的现实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并在此过程中更加了解家乡文化,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但是很长一段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对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却不尽人意,因为语文教育有着划一性的特点,表现在:我们有现成的教材,有统一的大纲,有统一的考点,人们把教科书当成唯一的课程资源,把课程概念局限于学科,将教学局限于课堂,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于“传授者”,认为教师的责任就是“教”教材,学生的任务就是“学”教材,考试则是“考”教材,而忽视了课程的生成性与构建性,使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环境。对于那些已经远离学生生活、不再符合社会现实的作品仍充斥教材中的现象,有的教师却视而不见,照本宣科,忽视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然也就懒得把一些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引进课堂了,学生在这种课程内容的“滋养”下,实在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语文教育因而陷入了一个“鸡肋式”的尴尬局面。笔者认为,在语文学习中,如果只是让学生在陌生的文本中认识、理解抽象事物的文化,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是“吃力不讨好”的,所以还非常有必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文化,在浓郁的氛围中感受文化。也就是说,教师要认识地域文化是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并积极与开发与利用,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梅州大埔三河,这块钟灵毓秀的红土地,是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千百年来,有不少饱学之士在这留下了丰富的宝贵的文化资源,更有一大批革命老前辈在这生活战斗过,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些都为我们的梅州大埔三河的莘莘学子学习语文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因此在语文教育中,我们要十分注重地方课程与教材建设,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光靠课本上的“书里来,书里去”的说教和灌输是有悖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爱祖国、爱家乡、讲诚信,懂礼仪的好孩子,就必须开发利用好本土资源,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梅州大埔三河,文化、文艺活动很活跃繁荣,留下了不少可圈可点的素材和资源,特别是那些伟人的生活战斗经历,为梅州大埔三河儿女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历史遗产。近两年来,我们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启动了“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促进了语文综合性活动的有效开展。活动中,我们大做“红”字文章,运用语言、实物、社会和家庭资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文化情景,激发学生丰富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亲历亲为,充分感受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一切,自然而然参与到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的行列中。具体做法是:一.充分了解学生,以多维化、多层次化构建学习目标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育中开展本土文化教育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养水平及兴趣程度,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充分尊重了解学生,从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对他们的学习要求。我们根据实际并结合《大埔三河中学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实施方案》,把学习目标分为三个层次:1.了解。根据调查得知,不少学生虽是生长在大埔三河,但对红色文化历史知之甚少,认为那是政治、历史,跟语文学习无多大关系。为此,我们把学习的目标定位在普及,只要求学生参与,有所了解。有所感悟,有所认识。2.掌握。在了解的基础上,我们会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强化他们的文化、文学熏陶,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涵养他们的家园意识;让他们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探究。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自主选择切入点、实践点,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以期达到更高的能力要求。总之,学习要求的多维化、多层次化,其目标就是“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使学习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要让他们乐于学、学有所得。二.精选学习内容,合作、探究,开展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教育1.在资料收集中了解。列举《大埔县志》、《大埔党史古今三河坝》、《客家风情》、《客方言》、《古今三河坝》等书目,让学生收集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在三河坝战役的故事,搜集有关红色景观中的数据。除了阅读这些文献,还带领学生到“八一南昌起义三河坝战役”纪念馆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里,深入地解读红色苏区的文化,让孩子们为梅州大埔三河的辉煌历史自豪,更为能得到这样可贵的宝藏到高兴。2.在主题实践中体验。利用周末带领学生瞻仰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进行“红军广场小导游”实践活动,义务为游客讲解;主题实践,让学生在旧址中收集资料,聆听革命故事;进行“红色苏区情深”主题实践活动,饮水思源,感受当年革命战争时期的艰难,并举办征文活动;同时组织“与红色历史对话”主题实践,忆苦思甜,对比今昔,感受党和国家的恩情。3.在多彩的活动中熏染。课后组织特长生编排畅抒红色情怀的系列节目:《大埔小女兵》(舞蹈)、情景剧《送郎当红军》、《活捉张辉瓒》等节目,再现当年送红军、盼红军,军民同心英勇消灭敌人的动人情景,让大家都接受一次富有内涵的思想洗礼。组建学生链枪队,让学生在传承链枪这一传统客家民俗文化之时,感受到浓郁的客家风情、家乡文艺特色。4.组织课题研究,提升对红色文化的认识。我们以“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为总课题,鼓励学生或组织或个人申请子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半个月内就收集了十来个精彩纷呈的研究方案:或采访老红军、老艺人,搜集散落在民间的革命故事,特别是毛泽东等伟人的佚事,报导的形式写出研究报告;或组织“红色文化知多少”知识竞赛、演讲赛,写出专题总结;或查阅资料(文字、图片、音像),以心得、总结的方式展销现自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我们对方案进行筛选整合,推出了五六个操作性强,较具意义的学习方案,并根据学生的选择重新调整组队人员,之后便有条不紊地展开了这次研究性学习。这次活动效果良好,实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学生对家乡的红色历史文化有了切身的体会,了解更深刻了,而且对自己肩负的继续发展和发扬的重任有了更理性的认识,也锻炼了自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收获颇丰。总之,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去搜集信息,探究问题,深入生活,了解社会,突破了书本与课本的局限,激发了兴趣,提高了个体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过程中,他们用心灵与自然对话,与人物对话,与诗文对话、与古迹对话,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培养了热爱家乡文化的感情,全面提高了语文素养。因此,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不失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项重要举措。让红色文化走进语文教育,让红色苏区的学生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任重而道远!
本文标题: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77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