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教育改革中行政化管理与教师专业自主博弈的反思
教育改革中行政化管理与教师专业自主博弈的反思作者:于忠海,YUZhong-hai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江苏,镇江,21201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97刊名:教育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EDUCATIONALSTUDIES年,卷(期):2009,5(1)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11条)1.毕瑟姆官僚制20052.鲍尔政治与教育政策制定--政策社会学探索20033.莫兰社会学思考20014.多尔后现代课程观20005.朱新卓教师专业化批判[期刊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8)6.莫兰复杂性思想:自觉的科学20017.莫兰地球祖国19978.克罗齐埃科层现象20029.利奥塔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199710.斯潘诺斯教育的终结200611.惠迪.鲍尔.哈尔平教育中的放权与择校:学校、政府和市场2003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高艳利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生存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2007高等教育中介组织,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市场经济体制为高等教育中介组织发展提供了生存空间;政府职能转变为高等教育中介组织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为高等教育中介组织发展供了内部动力。因此,加强对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是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应予以重视的课题。高等教育中介组织是指介于高等教育机构及其社会活动主体之间,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处理涉及与高等教育相关的事务为任务,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和育人职能的独立自主的组织。高等教育中介组织是独立自主的组织,具有中介性、服务性、自主性、权威性等特征。其功能主要有社会服务功能、评估鉴定功能、信息功能、调节功能和科学研究功能等几个方面。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既是现代大学制度不断走向完善的需要,也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社会合法性、行政合法性和政治合法性。高等教育中介组织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尽管目前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也有一系列的中介组织相继成立,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在目标定位和功能的实现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生存发展问题。比如:对政府的依附性强、社会认可度低、组织自主性缺乏、民间力量薄弱、政策扶持力度小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高度集中的多重管理体制;官尊民卑的传统思想;专业法律法规滞后;管理制度设计不合理等等。针对以上种种问题,笔者在比较研究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实际,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生存发展的若干建议:提高对教育中介组织的认识、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赋予教育中介组织以合法性和权威性、形成行业规范及其约束机制;同时,教育中介组织自身要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完善运行机制。2.学位论文邹波基于网络的高校办公室行政办公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2004高校行政办公管理方式的改革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对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论述网络行政办公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过程,阐明了网络行政办公管理系统在促进教育深化改革和提高管理者工作效率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提出了网络行政办公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已经解决的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为网络行政办公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广泛使用提供了理论上和实践的依据.基于网络的高校办公室行政办公管理系统是通常意义上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MIS)在高等学校行政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它是以行政管理为核心,集公文管理、会议管理、规章管理、动态信息管理、部门事务处理、领导日程管理、个人办公管理以及用车用餐管理、文档资料管理、人员/权限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办公行政管理软件系统.通过网络行政办公管理系统,校领导、办公室工作人员、部门工作人员、院系行政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学校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保障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安全运行,为行政管理本身的重整和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并且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网络行政办公管理系统的后期测试修改也是程序开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系统测试是全面检验系统的初级成品对系统设计思想和设计描述要求实现程度的过程.网络行政办公管理系统开发完成后,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反复测试修改,以检测其是否忠实再现了设计描述的设计要求.在设计开发和应用网络行政办公管理系统过程中常常伴有一些问题出现,如:①网络行政办公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人员协作问题;②网络行政办公管理系统应用中的安全问题;③网络行政办公管理系统应用中的数据共享问题;④网络行政办公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需要领导的重视和工作人员的支持;⑤网络行政办公管理系统使用前的操作培训.网络行政办公管理系统的使用在实现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在我国的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变革中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也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3.会议论文陈江华搞好职业教育事业中的行政管理是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力保障2005在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的形势下,中国要在加入WTO以后实现经济稳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既是美国等市场经济发展较为完善的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是综合研究我国教育现状和经济发展情况得出的科学结论。本文分析了一些有现代知识和现代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在职业教育上面临的诸多影响其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没有搞好对职业教育事业的行政管理,致使职教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速度慢、问题多,发展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要克服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关键是在职业教育事业中坚决实行依法行政并实行行政监督。4.学位论文赵毅旭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研究2006人类正在迈向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引发着一场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化革命,影响人的整修社会生活过程,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学科知识结构和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的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善于获取、处理、传递各种信息,学习相应的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备伦理、道德、法制等社会观念,这些能力和素养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正在被全社会所认可和接受。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农村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又是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提高农村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2000年,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明确规定要把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制定了我国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阶段性目标;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确定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指导思想、目标、具体内容和要求;2003年,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提出并组织起草编写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CETS),相继提出了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把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列入教师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列入教师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结合农村基层教育发展实际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培养具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信息素养和能力的新型教师,也就成为当前学校教学管理的首要任务;如何在农村中小学运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就成为了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急待调查并解决的新课题。在本研究以盐亭县教育局所辖学校为研究样本,旨在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现有的信息素养状况,对现行的政府、企业、学校、个人共同参与,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系统化培养策略进行理性分析和实践调查,并针对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相关态度、培养设计与操作建议等方面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与实践定位,切合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权限提出了一些创新工作思路和对策措施建议。5.期刊论文牛立军中美基础教育行政管理和办学理念之比较及启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2)中国的近现代教育深受美国影响.美国现代完善的教育体系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很重要参考价值.从教育行政管理方面应简政放权,实行教育行政民主化,学制应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教育目的应增加可操作性和多样化,课程设置增加综合课程,学校的组织管理增进民主化,使社会和家长广泛参与.6.学位论文朱丹政府对民办基础教育的服务与管理研究——以昆明市为例2008民办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与政府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的作用休戚相关。对此,多年来的教育改革既有诸多有益经验,但面对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期的民办基础教育,更多的是缺乏深层理论与实践的支撑,尤其在转变政府教育行政职能方面。从政府这一视角出发,在当前行政体制改革以建设“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背景下,政府应树立和加强“公共责任”理念,积极思考和探索当前民办基础教育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其所提示的深层次成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以消除影响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在促进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的同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围绕着“如何促进民办基础教育健康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理论界都需要客观、准确的分析和对策性意见--在这一点上,强调政府的公共教育责任是现实可行的一条思路。政府的公共教育责任可具体体现为对民办基础教育的服务与管理,涉及政府的角色定位、宏观调控和微观引导等几个层面,无论是战略层面还是具体实施和执行的微观层面,都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系统中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教育理论界和政府的工作实践中,多见教育改革(包括民办教育、民办基础教育改革)宏观政策方面的研究,但对于政府公共服务责任尤其是具体措施和执行情况的探索却是少之又少。就基础教育而言,地方政府的责任更为重大,而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也更为缺乏。因此,本文拟以昆明市为例,从政府公共服务责任和民办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两方面着手,分析和构建政府与民办基础教育的新型关系,积极探索地方政府有效服务与管理民办基础教育的有效途径。7.期刊论文胡仁智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教育改革立法刍议-现代法学2001,23(4)20纪初,清政府在实行新政”的过程中,制定并颁行了关于学校教育、留学教育以及教育行政管理等制度在内的一系列教育法规,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法律体系的初步创建.本文通过考察清末教育立法产生的社会历史动因及教育立法的内容特点,研究了清末教育立法的历史影响及历史局限.8.学位论文章永兰江西省普通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策略研究2008通识教育是旨在通过对学习者进行人类文明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人格素养的培养,培养人的主体性和实现全面和谐自由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促进了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校人才培养、公民素质提升和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通识教育概念、特征及其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各高校通识教育的改革和实施策略的比较分析,探讨了高校通识教育改革和实施从理念、结构、制度、师资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运作的机制;破解了阻滞江西省普通高校通识教育发展在理念、制度、利益和实践层面的各相关因素;在对江西省普通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进行充分论证后,运用变革管理中的麦肯锡7S模型构建了一个由共同的价值观(sharedvision)、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人员(staff)、技能(skill)、风格(style)共同组合而成的江西省普通高校通识教育多维的改革策略模型。9.期刊论文向孟德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透析及创新思路-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8(6)行政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直
本文标题:教育改革中行政化管理与教师专业自主博弈的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1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