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当前世界政治与经济素材
古埃及文明为什么会灭亡?亚梦Amu几斗10级分类:历史话题被浏览484次2013.09.06qwlo3g78采纳率:40%10级2013.09.061.周边国家的崛起,喜克索人,努底亚人和波斯人完成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后开始入侵埃及,扩展势力。连年战争削弱了埃及的实力。2.气候变化,尼罗河改道和蝗灾使得埃及中下游地区洪水泛滥,颗粒无收,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来自中东的新生疾病使埃及丧失了大量成年劳动力。3.国家内部政教冲突不断,宗教分裂,祭祀集团侵占国土,国王又懦弱无刚。两次古王朝中间期证明了埃及奴隶社会的中央集权已经严重削弱。印度河古文明的消失。印度是地球上屈指可数的几个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在古代印度,曾先后出现了几个文明。大约距今4千多年之前,以印度河流域为中心,方圆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兴起了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大量用火砖盖起的房屋,规划严整的城市建设,先进的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2500多枚刻有文字图形和其他图形的印章……一切都在向后人昭示,这是一个代表着当时世界发展最高水平的文明。这就是被印度学专家称为印度文明“第一道曙光”的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明从何起源是个谜,目前发掘的城市遗址包括卡利班甘、哈拉帕和莫亨焦-达罗这三处主要遗址,只知道它们在公元前3300年就已经很有规模了。哈拉巴文化在兴旺了几百年之后神秘地消失了。经过一段短暂的“黑暗时期”,一批批自西北方涌入次大陆的雅利安人成了这块土地上的主人。这些白皮肤的“高贵人”(雅利安一词的原意),在征服了黑皮肤的当地土著居民后,创造了一个与哈拉巴文化并无承袭关系的新文明体系——一吠陀文明。从绝对发展水平看,吠陀文明带有明显的原始文化色彩。然而它很快就加速度发展,并进入高水平的成熟期——婆罗门教文明。吠陀文明和婆罗门教文明是前后相承的一个整体,产生了今日印度人民视为自身文明之源的成果——吠陀经典、历史史诗、梵文、种姓制度……许多有形的和无形的东西一直延续到今天。随后,印度文明的发展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中世纪和近现代,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又先后扎根次大陆,不断输送新的营养,最终铸造出印度文明多元性、包容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可见,现代印度文明就是在这不断地更替、变换之中发展,获得永恒涅磐。古印度文明中存在的不解之谜数量之多也是世所罕有的。关于阿拉巴文明的突然消亡同样也比较费神,有地质剧变说,有外族入侵说、外族入侵渐灭说等等,其中最离谱的是“极致火力毁灭说”——因为莫亨焦-达罗的最后一层遗迹中有很多不正常的、无法常规解释的现象,再加上印度史诗中对上古战争类似核弹爆炸的描写,使得这种说法让人目瞪口呆又无以应对。星移斗转,逝者如斯,古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存。古希腊各城邦实体最终灭亡于古罗马的入侵,但其文明却在古希腊——古罗马(以及古马其顿)——拜占庭帝国——(文艺复兴后的)近代欧洲——现代欧美这个体系中一直传承下来。美国对外政策历史:美国的对外政策以对外扩张、谋求霸权为主要特征。美国的扩张政策:美国的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扬言,美国的领土是“预先注定”要扩展到整个北美的。1823年美国总统提出“门罗主义”,公开表明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的意向,反映了美国要统治整个美洲的野心。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叫嚷必须以武力为外交后盾,即推行“大棒政策”。为在中国获得与其他列强相同的权益,提出要求中国“门户开放”的政策。1889年美国提出“美洲人民利益一致”的欺骗性口号,并倡导建立泛美联盟,推行“泛美主义”,实质上把美洲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总统塔夫脱提出“金元外交”,它以资本输出作为对外侵略、扩张的重要手段。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征服的企图”,即“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向全球扩张的宣言书,意味着美国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国内政。美国的中立政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推行“中立政策”,同交战各国做生意,大发战争财。大战接近尾声时,为夺取世界霸权,捞取战利品,就放弃“中立”,对德宣战。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中立法》,规定美国在世界及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防止美国卷入战争。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美国继续推行中立政策,这就混淆了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实质上也是一种绥靖。二战期间,修改《中立法》,加强了对英国、苏联、中国的援助。美国参加和发动的战争:1898年掀起美西战争。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对华战争。1917年4月,对德宣战,参加一战。1941年12月美国对日本宣战,参加二战。1950-1953年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20世纪60年代到1973年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1991年发动针对伊拉克的海湾战争。政治:运用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原理分析认识“门罗主义”、“门户开放”、“泛美主义”、“金元外交”。“大棒政策”、“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推行全球霸权的重要政策,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表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认识美国历史上的中立政策。美国对外推行的扩张、霸权政策是由美国资本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为其国家利益服务的,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当今世界,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美国妄图建立由它“领导”的单极世界,受到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一切爱好和平和主持正义的人民的反对和抵制各阶段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第一阶段:1776年,美国独立后,当时,美国刚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但是英国拒绝承认美国,由于英国海上霸主地位,没有国家敢于对抗英国。当时美国是被孤立的,无援的,美国一直在寻求对外的援助。一直到1783年,英国被迫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但是在经济上,依然封锁美国(经济制裁的前身),导致美国内外交迫。这一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是积极的,友好的寻找合作贸易伙伴,对抗英国的经济封锁。这一时期,美国甚至派出船只向中国求助。当时是清王朝康乾盛世时期,美国人来到广州,由于美国刚成立,美国商人比其他西方国家商人更谨慎,守规矩,因而得到广州官员的赞赏。后来,由于美国对外友好政策,加上英国独断专行,渐渐的,包括法国,荷兰在内的殖民国家纷纷支持美国,导致英国封锁扼杀美国计划破产。第二阶段:殖民狂潮时期。表现在十九世纪。当时,欧洲列强普遍在瓜分世界殖民地,而这一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表现为:吸收周边法国,西班牙殖民地,稳固其在北美洲的地位。这段时间,美国主要政策是维护其国家周边区域的势力范围,通过战争和赎买,夺得了密西西比河以西的法国殖民地,以及南部西班牙一块殖民地,并通过血腥的屠杀和战争驱逐印第安人,基本完成了美国本土的统一。由于这一时期,美国对外的殖民掠夺主要是在贸易领域,并没有同欧洲列强争夺殖民地,所以欧洲列强并没有对美国进行过多干涉,美国稳固成长并壮大。第三阶段:一战时期。美国通过前2个阶段稳固壮大,开始积极对外寻求利益和霸权。但这一阶段由于美国依然无法抗衡英法,因此,一战以及结束后,世界主导权依然在英法手中。但是,美国通过一战,大量借贷给英法,成为债权国,渐渐通过经济谋取国际地位。这一阶段,是美国对外扩张阶段。第四阶段:两极争霸二战过后,美国和苏联两极对立,这一阶段,分成3部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守势,美国在世界范围发动局部战争,意在打击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势力,包括朝鲜,越南战争等,同时扶植联邦德国等国家对抗社会主义阵营。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陷入战争泥潭,经济发展也开始变得缓慢,苏联崛起,变成美国守势,苏联攻势,美国不得不改变对外政策,包括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等。第三阶段是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后,美国由于经济强大,采取各种措施,拖垮苏联,美国处于优势。第五阶段:一超多强,美国霸权阶段二十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的局面形成,而多极化尚未形成,这一时期,美国对外采取唯我独尊的态度,实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打击不服从的国家和团体,意在建立一个以美国主导的世界格局。现在阶段:一超多强,多极化渐渐形成,美国霸权受到挑战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各国的发展和美国长期霸权主义,使得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美国不得不有所收敛,修改以往霸道政策,通过谋求对外合作,稳固其国际地位日本泡沫经济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当时美元汇率过高而造成大量贸易赤字,为此陷入困境的美国与其他四国发表共同声明,宣布介入汇率市场。此后,日元迅速升值。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20日元。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帐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苏联解体发生原因1991年以来,国内外政治界、学术界许多人士对苏东剧变的原因、影响和后果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视和研究,已经出版的著述和发表的论文数量浩繁,观点各异。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思想理论上,教条主义禁锢、思想僵化,唯书抄上,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政治领域中,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在经济发展上,计划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片面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收入分配长期搞平均主义,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缓慢;在对外关系上,搞大国主义、霸权主义,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全面扩军备战,与美国争霸,消耗和削弱自身实力,等等[2]。折叠体制僵化史称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显然,这种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反而使俄国在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补充:在即将过去的这个世纪里,俄罗斯有3/4的时间是在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标志下生活的。看不到这一点,甚至否定这一时期不容置疑的成就是错误的。然而,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社会和人民在这一社会试验中付出了巨大代价,那就更是大错特错了。主要的错误是:苏维埃政权没有使国家繁荣,社会昌盛,人民自由。用意识形态的方式搞经济导致我国远远地落后于发达国家。无论承认这一点有多么痛苦,但是我们将近七十年都在一条死胡同里发展,这条道路偏离了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摘自《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作者是俄罗斯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首次刊登在1999年12月30日的俄罗斯《独立报》上。折叠领导失职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动荡的世界和困难重重的国内环境。有人比苏共总书记、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喻此时的苏联犹如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这就决定了戈尔巴乔夫受命之时,必须实行改革,以挽救这艘航船危亡的命运。可是,这名船长很不称职,缺乏一个大国领导人应有的胆略和能力,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他仓促应对,在领导改革中出现种种失误和错误的导向,致使整个国家迷失方向,危机骤增,秩序失控。在此危急关头,戈尔巴乔夫又只顾自己的得失,在复杂的政治较量中节节败退,主动放弃阵地,提出改革要从根本上改造整个社会主义大厦,改革的目的是要使社会有质的更新,就是要对经
本文标题:当前世界政治与经济素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22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