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微藻固碳研究现状及发展思路
微藻固碳研究现状及发展思路阅读:9822012-04-1813:12标签:杂谈华东理工大学李伟康少锋摘要:人类工农业生产造成大量CO2的排放,特别是化石原料的大量使用,造成CO2的大量排放,使大气中CO2浓度升高,产生温室效应。采用微藻固碳技术对集中排放的CO2进行合理利用,是一个实现碳减排和碳循环的可行方法。如何经济合理的实现该技术的产业化成为关键。本文对微藻固碳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对微藻固定CO2技术的发展及产业化前景进行探讨。关键词:微藻,CO2生物固定,温室气体随着社会经济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化石原料的过度使用,CO2排放量与日俱增,温室效应日趋严重,CO2减排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2009年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标志着一个以减少碳排放和提升碳吸储能力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固碳技术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大致上可分为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等三大类。物理固碳技术,通过分离、压缩将CO2封存[1],储存于海洋、地下含水层、废弃煤矿区、耗乏天然气矿区和耗乏原油矿区,或用于油田的回灌开采。但物理封存技术存在捕获时高投入和高能耗的缺点。此外注入深海的CO2会慢慢泄漏到大海中,进而加剧海水酸化等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1]。因此其固碳经济性、实效、安全性有待验证。化学固碳技术从热力学角度分析,是一种不合理、不经济的循环模式,本文不作讨论。通过生物体生命过程中的光合作用完成生物固碳,是自然界实现碳循环的途径。然而,树木、植物只能缓慢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受土地面积的限制,其消纳二氧化碳的总量与人类生产活动的排放量比,十分有限。而与农作物相比,微藻具有光合速率高、繁殖快、环境适应性强,可调控以及可与其他工程技术集成等优点,可获得高效、立体、高密度的培养。每吨微藻生物约可固定2吨CO2,且微藻培养过程可对点源排放的CO2进行利用。微藻富含蛋白、油脂,固碳后可产生高油脂的藻体(有报道称微藻的产油能力是普通农作物的15至300倍[2]),可作为生物柴油和人类营养食品的原料,提高了微藻固碳过程的经济性,同时实现了碳的利用和自然循环。因此,微藻生物固碳技术有望成为具有相当可行性的CO2固定方法。然而,微藻固碳技术要真正实现产业化还存在许多问题,丞待研究和解决。本文对微藻固碳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供研究者探讨。1.微藻生物固碳技术的研究现状微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作为生物柴油原料。20世纪70年代中东战争等因素导致国际原油供应紧张,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为了减少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大力资助微藻培养产油项目[3]。美国在1978-1996年由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ationalRenewableEnergyLaboratory,NREL)牵头并联合多个单位进行的《水生物种计划——藻类生物柴油》(Aquaticspeciesprogram—biodieselfromalgae,ASP)最为著名,该计划开展了包括产油微藻优良藻种筛选、培养模式、油脂代谢调控与分子操作等方面的研究。虽然利用微藻产油在技术上可行,但其成本比当时石油价格高出很多[3]。能源微藻的研发曾一度中断。21世纪的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问题的双重作用,使微藻研究进入高潮。生物、环境、能源及工程等方面的学者在这一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从生物固碳角度出发,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1藻种的研究和选育CO2的排放主要来源于火电厂和钢铁冶炼企业,排放废气中CO2浓度高,总量极大。大规模的微藻培养固碳要利用和消纳这些工业尾气。通常这些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气温度高,CO2的含量高达15%-20%(V/V),并且含有低浓度的如SOX、NOX等有毒气体和微量重金属离子。因此选育的藻种必须具有耐高温、耐高浓度CO2、耐低浓度的有毒气体等特性。人们对一些藻种进行研究、分离、驯化和选育[4],获得具有高浓度CO2耐受性的微藻。由微藻利用烟道气中CO2方面的文献可知,许多微藻均能承受较高浓度的CO2和适当浓度的SOX和NOX(可达150ppm)[5]。固定二氧化碳的微藻主要有小球藻(Chorellasp.)[6]螺旋藻(Spirulinasp.)[7]、斜生栅藻(Scenedsmusobliquus.)[8]、嗜热蓝藻(Chlorogleopsissp.)[9]、纤细裸藻(Euglenagracilis.)[10]等,这些藻都可以耐受一定浓度的CO2。Kurano等[11]从韩国釜山海边培养出一种海洋绿球藻Chlorococcumlittoral能耐受40%浓度的CO2,该藻在10%-20%浓度的CO2条件下能够快速地生长,生长速率达到0.078h-1。从热电厂的废水处理池中分离得到的Scenedesmusobliquus和Chlorellakessleri对高浓度的CO2也有较好的耐受性:C.kessleri在12%CO2条件下,最大比生长速率和藻细胞产率分别达0.267d-1和0.087g/L/d;在6%CO2条件下,最大细胞产率为0.085g/L/d,并能在18%CO2下生长,这说明该株藻对于从富含CO2的蒸汽中固定CO2具有较大的潜力[12]。Watanabe[13]等在新研制的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通入10%CO2,并以0.3L/min的流量通入反应器内,小球藻的最大产率为21.5g/m2/d(或0.68g/L/d)。Watanabe等[14]从稻田中驯化出一种小球藻HA-1,该藻在5%-50%的CO2下,均可以保持生长。刘玉环等[15]对微藻Scenedesmusdimorphus通入33.3%的CO2进行研究,pH控制在7.5时,微藻最大固定CO2速率约为0.99g/(L.d)。有研究者以实际工业尾气或模拟工业气体进行微藻对工业废气中杂质成分的耐受研究[16-21],结果显示,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微藻对SOX、NOX有耐受能力,但对金属离子的存在较敏感。1.2微藻固碳机理研究微藻大多是专性光合自养微生物,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大大超过同等重量的大型高等植物的代谢总量。C、N、P、K、Mg、Ca、S等是微藻生长的主要营养元素,其中碳是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营养元素。微藻从溶于水中的无机碳中获取碳源,无机碳源包括:CO2、H2CO3、HCO3-、CO32-各种形态所占比例因PH而异。大部分微藻只吸收CO2,只有少数可以利用HCO3-等。不少微藻在适应水体无机碳浓度变化的过程中,会在细胞内形成一种主动转化无机碳的机制---CO2的浓缩机制(CCMs)[22,23,24]。该机制对于那些只能利用CO2的微藻来说十分重要,它是一种可以帮助微藻适应外界CO2浓度变化的特别机制。CCMs生物的一个主要的生理特征为:细胞对CO2表现出很高的表观亲和力,即低浓度的CO2就能满足其进行光合作用的需要;而其体内催化固定的限速酶Rubisco,对CO2的亲合力却很低,需要较高的CO2浓度才能获得正常的反应速度[25,26]。1.3微藻培养相关因素的研究影响微藻固碳速率的因素很多,除了最重要的CO2外,还有其它影响因素,如培养基成分、温度、PH、光照强度等。培养基应该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提供微藻的生长,如C、N、P、S等都是微藻细胞重要成分。其他基本的无机盐包括Fe、Mg、微量元素。不同的目标产物,微藻所需的培养基的成分是不同的。比如需得到的目标产物可以提取生物柴油,那么微藻应具有高的油脂含量。在培养过程中进行缺氮培养可以提高微藻的油脂含量,但同时微藻的生长速率受到限制,生物质量的产能会下降,所以有必要对提高微藻油脂含量和生物质产量二者做一个最优的权衡[27]。温度是调控微藻细胞生理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温度太高,会加速微藻新陈代谢速率,生物质积累速率降低;温度太低,则会抑制微藻的生长[28]。各种微藻都有其最适生长温度。高春燕[29]等研究得到当温度在25℃-30℃的范围内有利于小球藻对CO2的固定。Sung[30]等在进气CO2浓度为10%条件下进行实验,当温度为25℃-35℃时,小球藻Chlorellasp.KR-1生长变化不大,当温度为40℃时生长速率有所下降,但仍表现较快的生长速率和较高的细胞密度。水中溶解的无机碳的形态与pH有关,pH值对微藻固定空气中的CO2有重要的影响。大部分微藻生长的最适pH在7左右,然而某些品种的微藻可以耐高pH环境(如螺旋藻可在pH为9的环境生长)或低pH环境(如Chlorococcumlittorale在pH为4的环境生长)。微藻生物反应器系统中CO2浓度与pH存在一定关系。有研究表明,微藻光合培养过程中pH的增加是微藻细胞生长消耗无机碳的一个信号[31]。对于微藻,并不是光照越强越有利于光合作用。大多数微藻只适合低强度的光照,当光照强度达到400mmolm2s-1,微藻的新陈代谢开始加速[32]。例如小球藻和Scenedesmussp的饱和光照强度为200mmolm2s-1。Ther-mophilicChlorogleopsissp具有较强的光照适应能力。它可在36.9-246.1mmolm2s-1范围的光照强度下生长,在光强为200mmolm2s-1条件下生长最好[9]。在光强较弱的条件下,许多微藻从光自养转变成异养生长,有些甚至可以光合混养生长。1.4光反应器的研究建立高效、成本合理的光反应器系统是微藻固碳放大培养最重要的环节。微藻培养的光反应器有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类。开放式光反应器结构简单,造价低。户外开放式微藻固碳培养是接近自然生态系统的一种培养方式,最有可能应用于商业生产,它可以通过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但是户外的培养也暴露出一些缺点。比如培养池水分蒸发非常严重,用于光合作用的CO2很容易扩散到大气中,同时面临外界污染等缺陷[33]。除此之外,还有不稳定的光照,在培养池的底部不充足的光照传递。鉴于以上问题,开放式培养系统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封闭式的光生物反应器具有CO2固定效率高,不易被外界污染的优点。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减少细胞之间的遮挡效应,这种遮挡效应在开放池中尤为严重。目前研究较多的封闭式光反应器主要有:1、垂直管式光反应器;2、平板光反应器;3、柱式光反应器。这些光反应器各具优缺点[34,35,36]。管式和平板光反应器的比表面积约20-80m2/m3,可获得的光照强度1150μEm-1s-1,是细胞生长的最优条件[38]。平板光反应器具有比表面积大,光程短和光照周期短的特点。有研究表明用平板光反应器培养微藻可以获得更高的细胞密度和更高的光合效率[38]。另外平板光反应器可以添加内部结构(挡板)来增加光照方向培养液的循环速率。平板光反应器应该是一种最容易放大的封闭式光反应器。2.微藻固碳存在的问题微藻的固碳技术通过微藻的光合作用可以得到生物燃料和其他高附加值的产品,与自然界的碳循环途径一致,因其高效转化的特点越来越受关注。但是,目前微藻固碳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产业化应用。问题1:微藻固碳的研究大多处于实验室阶段,各种培养条件都是由实验手段严格控制,很少有室外、大规模的示范装置,藻种的自然生长适应性,光反应系统生产操作可行性都有待研究。问题2:微藻光自养培养是集传质、传热、光传递和生物反应为一体的复杂过程,目前光反应器的设计制造多限于直接经验,理论研究欠缺,缺乏流动、传递的理论计算和系统的设计依据。需对造价低、结构简单、产能较低、易操作的跑道池和造价高、结构复杂、产能较高、操作较为复杂的平板反应器均需要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结构优化。问题3:微藻固碳过程通过几个步骤完成:气相中CO2向培养基(液相)中的传递;液相主体向藻细胞的传递;藻细胞的生长及对CO2的转化利用。前两个过程是物理过程,与流体的流动和传质设备等有关,后者才是生物转化过程。目前的许多研究者,在对藻种进行研究和筛选以及对生物固碳技术的研究过程中,都在不同条件下对微藻固定CO2的速率进行测定,这些研究旨在探讨微藻固定CO2的微观机制,在鼓泡状态下实验测定进气中CO2浓度、温度、pH值及光照等因素对微藻固定CO2的速
本文标题:微藻固碳研究现状及发展思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6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