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山西省榆社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1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D.水利灌溉技术先进2.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讲,牛拉犁是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和核分裂反应堆的先驱。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A.犁是古代人们最早的科技发明B.人类开始掌握征服自然的力量C.犁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D.人类首次能利用自身以外的力量作动力3.元代著名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个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是()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4.考古工作者从一艘打捞的沉船中整理出青铜器、开元通宝、珐琅瓷瓶和青瓷碎片等文物,由此判断该沉船最有可能是()A.商朝B.唐朝C.宋朝D.清朝5.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物流通畅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工官监管的夜市6.1820年,龚自珍在《西域置行省议》中建议:“山西号称海内最富,土著者不愿徙,毋庸议。”“山西号称海内最富”主要是因为()A.晋商财力雄厚B.小农经济发达C.手工业发达D.自然资源丰富7.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D.重农抑商的政策8.某生分析如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2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7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A.该表反映了宋代的工商业得到发展B.宋代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减少C.该表说明宋代的农业生产已大大衰落D.宋代已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9.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A.天津B.上海C.宁波D.广州10.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表明()①工匠技术高超②劳务市场出现③存在自由雇佣关系④实行计日工资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1.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12.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13.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力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这里的“它”是指()A.飞梭B.万能蒸汽机C.火车机车D.汽轮14.“几乎完全没有通风设备。因此,……在工厂里经常闻到许多人身上发出的汗臭味……机油、棉尘及夜晚蜡烛等发出的恶浊气味……曼彻斯特近郊的传染病,对许多人而言,是致命的疾病……从哪里得来的寒热病?回答都是:棉织工厂的工人。”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应该发生在()A.新航路开辟后B.资产阶级革命时期C.工业革命后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5.火车出现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就修建了近万公里的铁路,把各个主要城市连接起来了。这个现象说明()A.人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修建铁路B.实现了“要致富先修路”的目标C.广阔的市场是交通发展的驱动力D.激烈的市场竞争驱使财阀投资16.《全球通史》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A.兴起于重工业B.发明多出自实践经验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D.电力的广泛使用317.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①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生态环境被破坏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山茶叶失去海外市场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8.旨在“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而创办的近代企业是①江南制造总局②开平煤矿③上海发昌机器厂④广东继昌隆缫丝厂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9.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主要是因为()①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提倡国货”运动②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形成③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④国民政府实行的“币制改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蚕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文中缺失的“□□□□”部分原文应为()A.民族资本B.官僚资本C.外资企业D.个体经济21.民族工业在发展中依赖外国或封建主义庇护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资本薄弱B.封建势力强大C.资本主义的强大D.中国社会的性质22.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23..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联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C.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D.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24.有一段时间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戈尔巴乔夫改革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行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经济体制25.“他们是竭泽而渔”。毛泽东曾经这样谈论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此处毛泽东所说的“渔”指的是()A.环境保护B.农业生产C.人民生活D.工业生产26.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4应是()A.罗斯福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27.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指()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28.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农业结构C.复兴工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29.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30.罗斯福新政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干预经济B.整顿了财政金融体系C.对工业加强了计划指导D.缓和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二.非选择题(31题16分,32题12分,33题12分,共40分)31.(16分)自明清始,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发生缓慢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手工业、商业发达的地方,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登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陵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陵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埠喧盛,实为邑中诸镇第一。”——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4分)材料二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2)材料二中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据材料分析他的论据是什么?(2分)除此以外,你认为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4分)材料三51865年英国在上海创办的耶松船厂1865年在上海建立的江南制造总局荣家的保兴面粉厂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农民(3)据材料三指出近代经济结构有何特点?(4分)其形成原因是什么?(2分)32.(12分)1500年前后,近代社会的曙光已经出现,世界逐步走向一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1)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与哪件事情有关?(2分)这一历史现象对世界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材料二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世界近现代史》(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影响(2分)。并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2分)材料三,有人这样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的状况: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的任何产品,并放心地等着
本文标题:山西省榆社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8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