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政治制度史精华版
同学们,期末将至,历史基础,仍很薄弱…...怎么办?来吧!学学小蚂蚁,锲而不舍,终将夯实基础!第1页共14页历史必修一主干知识整理人:潘波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知识点一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政治制度特点①第一个国家政权②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③王位继承传子制度二、商朝(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政治制度特点①商王具有支配内服外服的实际权力②商王对外服控制力是有限的③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三、西周政治制度1.分封制(1)对象: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功臣、姻亲、附属国、殷商降族(2)内容:核心是分封土地、人民受封诸侯有政治、经济、军事义务(3)影响:①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臣属关系更加明确)②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宗法制度(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性质: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4)内容:大宗(嫡长子传宗继统)小宗(嫡长子同母弟或庶母兄弟)大小宗关系是相对的(5)影响:①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起其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联系起来,同时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3、礼乐制度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分封制与宗法制为主要内容,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知识点二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建立背景1.政治:秦国兼并六国,结束分裂局面(背景、经过、影响)2.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3.思想:法家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特点: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家天下”2.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②王位世袭制3.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1)三公: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2)特点:互相配合和牵制,有利于皇帝专权4.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县制(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5.发展脉络:春秋战国萌芽,秦朝建立,汉朝发展,唐宋完善,明清僵化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和社会安定(主要),封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创造灿烂文明及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抵御外来侵略;(2)消极:政治上:专制独裁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妨碍地方的发展;人民受到沉重的政治压迫;经济上:使之发展缓慢,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思想文化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点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一、中枢政治制度的演变(君权与相权关系)1.秦:三公九卿(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国家政务)2.汉:中朝(决策)3.东汉:尚书台取代三公4.魏晋南北朝: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5.隋唐:三省六部制(1)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总管六部,负责政令执行(2)作用:①三省既互相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②分割了相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加强了皇权③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走向成熟6.宋:二府三司,三分相权中书门下省,枢密院合称“二府”;盐铁、度支、户部合称“三司”。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三司分割宰相财政权:宰相只保留行政权7.元朝:一省制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统领六部8.明代:明太祖废丞相,皇帝亲管六部,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设立内阁,帮皇帝起草批复意见:“票拟”,最后由皇帝裁定:“批红”9.清:承袭明制,设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同学们,期末将至,历史基础,仍很薄弱…...怎么办?来吧!学学小蚂蚁,锲而不舍,终将夯实基础!第2页共14页臣会议来处理,雍正设军机处目的:处理西北紧急军务特点:跪奏笔录,上传下达影响:①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②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上,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③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与地方关系)1.汉初——王国问题(1)根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汉景帝时期出现“七国之乱”;(2)解决:景帝平定叛乱,武帝实行推恩令,酎金夺爵,设刺史。2.隋唐——藩镇问题根源:唐中后期在地方增设许多节度使,后发展为藩镇割据局面。3.宋朝——解决藩镇问题(1)分割地方军权:第一,杯酒释兵权,兵权收归中央;第二,三衙掌握统兵权,枢密院掌握调兵权,实行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第三,扩充中央禁军,守内虚外;第四,派文臣做地方长官;(2)分割地方行政权:规定州郡直属中央,设通判对各州郡地方行政长官实行监察;(3)分割地方财政权:派转运使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4)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分裂局面,中央集权得以强化;但造成了“三冗”问题和积贫积弱局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趋势:①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虽提高了决策效率,却导致了一人独尊。将国家的命运系于一人之手,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②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宋代中央与地方矛盾基本解决)4.元朝——行省制三、选官制度(一)演变:1.西周:“世卿世禄”制度2.战国、秦、汉初:军功爵制3.汉:察举制、征辟制4.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选官)5.隋唐:——隋炀帝设进士科6.隋唐--明清: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是明清八股取士钳制思想,扼杀创新意识。(二)选官制度发展的规律:标准——由门第到才学;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选择方式——举荐评定选官到科举考试。四、监察与谏议制度1.监察制度(对官僚):秦(御史大夫)汉武帝(十三州刺史)宋设通判监督地方明清中央都察院,各省有按察使司2.谏议制度(对皇帝):隋唐门下省,宋代是谏院3.评价:①这两种制度不能从根本上制约皇权,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②在整顿吏治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仍有作用。专题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知识点一两次鸦片战争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时间:1840—1842(道光帝在位)2.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②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3.经过:第一阶段:1840年战争开始——琦善同英军谈判:广东广州--厦门--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再退回广东;第二阶段:1841—1842扩大侵华,占香港岛--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重点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后到南京;4.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1)败因: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2)《南京条约》级附件内容:①: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③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体现了侵略的根本目的)④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附件)5、影响:①政治: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社会矛盾、革命任务变化。是中国近代史开端)②经济: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③思想:掀起了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的思潮④外交: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⑤习俗:社会习俗发生变化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咸丰帝)2.原因:①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②直接原因:提出全面修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思考: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3.参与国:英法联合发动,美俄趁火打劫4.经过:第一阶段:1856英国袭击广州,挑起战争——1857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英法联军占领天津,签订《天津条约》同学们,期末将至,历史基础,仍很薄弱…...怎么办?来吧!学学小蚂蚁,锲而不舍,终将夯实基础!第3页共14页第二阶段:1859战争再起——1860占天津、北京,洗劫并焚毁烧了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5.结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割地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配给英国400万两白银,法国200万两白银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开埠十口通商增开天津为商埠其他权益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至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6.影响:①政治:A.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沦丧,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B.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②经济:A.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起步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③思想:掀起了中体西用的思潮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1.继续:根本原因和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战争性质-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2.扩大:(1)侵略过程:侵略力量——英国→英法两国,美俄帮凶;侵略时间——两年→四年;侵略范围——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从沿海深入到内地(2)战争危害影响:开放口岸和割地——开五口割香港岛→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俄割100多万平方公里;主权遭到破坏——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半封→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知识点二太平天国运动一、原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直接原因:广西灾害严重主观原因: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推动二、过程:①1851年1月,广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②1853年3月定都天京,并进行北伐(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和西征(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③1853年颁布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核心:绝对平均主义特点: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④由盛转衰——1856年,天京变乱(根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⑤1859年,重建领导核心,颁布《资政新篇》性质: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特点:进步性、空想性⑥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败因——主观:农民阶级局限性(分散性、落后性)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剿杀三、意义:①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②《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的理想,《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③打击了西方列强殖民侵略④是近代史上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也是农民战争最高峰四、新特点:1.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3.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4.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5.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6.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造些新特色的原因: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半封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知识点三甲午战争(光绪皇帝)一、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大陆政策”出台(根本)(2)朝鲜:东学党起义(直接原因)(3)欧美:不干涉日本侵略(有利的国际环境)(4)中国:清政府的消极备战(可乘之机)二、经过:第一阶段(1894.7-9):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等壮烈殉国,丧失黄海制海权第二阶段(1894.10-1895.4):辽东战役,占旅顺、大连,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三、结果: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继南京条约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①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③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新的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
本文标题: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政治制度史精华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9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