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岳麓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1第一部分古代史部分第一编古代中国【考纲解读】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㈠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朝政治制度——公共权力(王权)和王位世袭制:⑴朝建立与制度:王位世袭制(约公元前2070年,启继承禹位,建立夏朝。)、公共权力(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即王权。)。⑵夏朝地位: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奴隶社会的开端,中国由此进入文明时代。2、商朝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和神权色彩:3、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⑴分封制:①目的:巩固周朝统治,加强管理。层层分封:周王→诸侯→卿、大夫→士。②影响:西周:A、扩大疆域范围。B、巩固周王统治,确立“天下共主”地位。东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⑵宗法制:①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②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③核心:嫡长子继承制。④影响:A、既是家庭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B、确立世卿世禄制度。C、家国一体,凝聚宗族。⑶礼乐制:记忆指导: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历史的选择:夏:世袭制。商:内外服制。周:分封制。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的统一(前221年)春秋时,宗法分封破坏,导致兼并战争,周王失去共主地位。战国时,新兴地主夺权,诸候竞争,各国变法。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我国封建社会沿用两千多年政治制度。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容: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选官及考核官员制度和秦律。(中央地方、皇权相权矛盾)①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事,设左右丞相)、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务,未设)。作用:互相配合(提高效率);互相牵制(分解相权)。③地方官制:郡县制:郡守承尉,县令(长)承尉,由皇帝任命。“郡县乡里”。④选拔和考核官吏制度:殿最。⑤秦律:细密、严苛,轻罪重刑。⑵特征:权力高度集中。(地方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权)。⑶影响:形成中央集权政体,开创了君主专制的先河,彻底废除分封制,奠定统一王朝基础。时间、分期夏——清(前2070年至1840年)考试说明核心内容中国历史︻古代史︼政治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夏商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秦至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主导地位:自给自足小农经济(自然经济)。(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其他经济:手工业、商业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思想:主流思想(正统思想):儒家思想演变(汉至清)。其他思想:道(汉初)、墨、法(秦)、兵家等传统思想。科技:代表成就:(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其他成就:天文学、数学、农学和医药学。文艺:文字和书法、绘画、诗歌和小说、戏剧。2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四、秦汉至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央集权加强——解决中央和地方矛盾:1、西汉——王国问题(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⑴解决:①汉景帝:削藩、平叛、废权。②汉武帝:设中朝、置刺史、行推恩令。⑵影响:①巩固大一统,促进经济发展。②东汉后期,出现外戚和宦官专权。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⑴背景: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后周改革——陈桥兵变——北宋建立。⑵措施:宋太祖从“权、钱、兵”入手加强中央集权。A收精兵:统兵权:归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调兵权:归枢密院。B削实权:削弱宰相、节度使、州郡和官,州郡下设通判向朝廷直接奏报。C制钱谷:州郡财赋,除自留小部分,其余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⑶影响:A改变藩镇割据局面。B冗官、冗兵、冗费。C中央对地方斗争处于绝对上风。D皇权相权矛盾突出。君主专制强化——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1、隋唐:三省六部制:⑴制度: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⑵影响:A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效率。B相权分割,利于加强皇权。2、宋朝:分相权:“中书门下”管行政、枢密院管军事、“度支、盐铁、户部”三司管财政。3、元朝:一省制既中书省下辖六部,宰相权势过重:4、明朝:⑴丞相制度的废除:①原因:明初期,袭元制,朱元璋取元教训,控制相权,加强皇权。②概况:明太祖诛丞相胡惟庸,撤中书省,废丞相,掌六部。③影响:1600年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发展到新高度。⑵内阁的演变:①殿阁大学士:明太祖废丞相后,事务繁多而设。品低,备顾问,协助章奏,不参与决策。②设立内阁:明成祖设立。“票拟”、“批红”。5、清朝:设立军机处:⑴背景:清朝建立,承袭明制,设立内阁。军国大事,由满州贵族组成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⑵概况: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⑶影响:①简化政务手续,提高行政效率。②听命皇帝,大事一人裁决。③皇权高度发展是标志。6、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遭到压制。记忆指导:古代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1)唐朝三省六部制;趣味记忆:将“上中下”改为“中.(中书)下.(门下)上.(尚书)”。职能: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机构。机制:中.书-门下.-尚.书;趣味记忆:中侧.(决策)门神.(审议)真.(执行)时尚.,位置颠倒放一放。(2)宋代二府三司:二府三司财,相权一分三。理解记忆:二府指中书省与枢密院,三司管理财政。相权一分为三:宋以中书主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3)明代:明太祖废丞相制度;成祖确立内阁制度;宣宗内阁获票拟权。记忆:汰.(太祖裁汰)丞相,成.(成祖成立)内阁,宣.(宣宗宣布)票拟。(4)清代:康熙设南书房,雍正立军机处。趣味记忆:康熙嗜书(南书房)如命,雍正拥.军(军机处)爱民。选官制度:1、战国、秦、汉初:军功爵。2、汉朝:察举制、征辟制。3、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3、隋唐宋元:科举制:积极作用: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素质。把选官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中央集权。消极作用:内容多为儒学经典,八股取士钳制思想,摧残文化。监察与谏议1、秦朝:御史大夫(监察)。2、汉武帝:A.中央:御史府长官御史大夫监察百官。B.地方:刺史监察地方官员。3、隋唐: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4、宋代:出现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5、明清: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门谏议机构消失。中央:既设有都察院,设立监察御史,地方:省级机构设监察的按察使司。意义: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事我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3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小农经济::1、男耕女织。2、自给自足。3、生活稳定。4、抗灾力弱。⑴原始耕作方式: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⑵小农经济产生时间:春秋。原因:①铁农具、牛耕②私有土地出现。特点:①拥有部分土地。②以家庭为单位。③与家庭手工结合,“男耕女织”。④勉强自给自足。⑤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经济。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2、商西周(奴隶社会):井田制。⑴实质:名为国有,实际贵族所有。⑵内容:“公田”,实际贵族占有;“私田”,劳动者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⑶瓦解:原因:铁器、牛耕使用和公田的出现。3、土地私有的确立:商鞅变法“除井田,民得买卖”。4、战国至清:土地私有制。⑴形式:土地私有三种形式:君主、地主、自耕农土地私有制。⑵土地兼并:地主购买自耕农土地,是地主土地的主要来源。战国:出现。汉:普遍。北魏、隋唐:缓和。宋:激烈。明清:顶峰。租佃关系:①关系:与土地兼并相辅相成。②租佃关系:同上。(人身依附减弱,劳动者有一定生产自主权)。手工业的发展:1、冶金铜:夏商周青铜时代。铁:春秋冶炼生铁和块炼钢——技术。西汉开始用煤冶铁,北宋普遍。南宋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流行。2、纺织丝:中国独创,上古:养蚕缫丝。西周:工艺成熟。汉代:丝国。唐朝:缂丝技艺。棉:宋元:内地植棉。元朝:黄道婆革新棉织技术,松江:棉纺中心。明朝:棉布主要衣料。3、陶瓷东汉青瓷。南北朝白瓷。唐朝邢白越青唐三彩。宋代瓷都“景德镇”。元代青花(釉里红)和彩瓷。明朝斗彩,五彩瓷。清朝粉彩,珐琅彩。4.手工业经营方式:⑴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经济结合,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贡赋。特定时期、特殊地区,进入市场。⑵官营手工业西周至明占主导,代表当时技艺最高水平原料由官府提供,产品供官府调拨,不成本,不入市场,弊端多⑶私营手工业春秋战国兴起明中叶后占主导,出现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商业的发展和重农仰商、海禁政策:1、商业:①商朝时期:职业商人、最早货币产生;记忆指导:商代时期有商人。②周朝时期:“工商食官”,政府统一管理,为政府服务;记忆指导:工商食官是周策。③春秋战国: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黄金、白银开始使用,出现都会;记忆指导:春秋私商渐主导。④隋唐时期:长安洛阳,扬州成为大都会,西域及外国商人来华经商——国内外贸易发达;记忆指导:隋唐外贸海陆忙。⑤宋朝时期: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集镇、夜市兴盛;记忆指导:宋代四川有纸币。⑥元朝时期: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进入新的高峰期;记忆指导:元朝更是广流行。⑦明清时期: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商帮出现。记忆指导:明清已有大商帮,晋闽徽商宁绍商。2.重农抑商“以农为本,以商为末”①早期商业:统治者重视和鼓励,民间商业发展。②重农抑商政策:形成:战国时期身份上:贬低商人社会地位,商鞅变法“农本商末”,“重本抑末”经营范围:实行盐铁官营,管制粮食买卖征税:“重关市之赋”。发展:汉代。A西汉汉高祖:限制商人生活用品,限制商人购买土地。B汉武帝: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C影响: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无法与国家抗衡。松动:中唐:鼓励海外贸易,官商分利,商人地位提高。加强:明清:A.措施: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控制民间对外贸易。B.影响: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4资本主义萌芽:1、明清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农业双季稻扩种玉米、番薯引进推广,广泛植棉。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商业白银广泛流通,工商业城市兴起综合国力强盛世界范围内大体领先2、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明中叶后特点:雇佣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听大户呼织”;商品生产。阻碍因素:①自然经济(根本原因)。②重农抑商政策。③海禁政策。3、近代前夜的危机:(内因)明清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固守农耕经济。(外因)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对外侵略扩张。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儒家孔子春秋⑴核心思想:“仁”和“礼”;⑵政治思想:为政以德——“德治”(含民本思想);⑶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⑷其他: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孟子战国⑴核心思想:“仁政”。君轻民贵。⑵性善论。⑶义利观。荀子战国⑴世界观:天——“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⑵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⑶政治思想:礼法并用。道家老子春秋哲学思想:⑴世界观:“道”是世界的根本;⑵辩证法: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辩证法)。⑶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庄子战国⑴“齐物”。⑵“逍遥”。⑶天人不相胜。法家韩非战国⑴“法”、“术”、“势”结合。⑵加强君主集权。⑶主张变法。墨家墨子战国⑴“兼爱”⑵“非攻”。⑶尚力。⑷节用。⑸节葬。2、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㈡汉代儒
本文标题:岳麓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99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