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成教微观宏观经济学模拟习题答案
1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需求的交叉弹性--指某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机会成本--指生产者在生产一种商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准租金--是指在短期内供给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准租金就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短期内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名义GDP--是用当年价格表示的GDP,它既反映实际产量的变动,又反映价格的变动挤出效应--指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导致利率上升以致私人投资被挤出的现象。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5:ABCCA;6--10:BCCDD;11--5:DBDCB16--20:ADBBC;21--25:BDCAB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5:√x√x√;6--10:√xxx√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答: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2第二,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第三,在同一平面,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是-条凸向原点的线。2.答: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是指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他人产生了不利影响,而自己却未给他人进行补偿时,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主要对策:第一,法律上的限制,各国政府都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法令、规则来限制与调节厂商的生产。第二,税收政策。第三,限产或价格管制的政策。另外,还可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规定财产权的办法来消除外部影响。3.答: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那时整个社会有大量的工人失业,工厂开工不足。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所以可假设产量是由总需求来决定。4.答:(1)当IS曲线水平,即在凯恩斯区域,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为零(2)当IS曲线垂直,即在古典区域,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为1。(3)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大小取决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和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4)在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执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就可以消除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五、计算题:(24分)1.解:(1)由Qd=Qs,得20-2P=5+3PP=3Q=20-2×3=143(2)Ed=3/7;Es=9/142.解:(1)由MR=MC,得Q=20,L=790(2)当市场价格下降到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时,厂商必须停产P=5(3)P=0.3Q2-4Q+15,P大于等于53.解:(1)LM方程Y=500+25rIS方程Y=950-50r均衡收入y=650利率r=6投资I=8(2)新的IS方程Y=1100-50r均衡收入y=700利率r=8投资I=60(3)因为存在挤出效应。六、案例分析(10分)1.请说明OPEC没有取得应有成功的根本原因。答:卡特尔是一种不稳定的组织。首先提高石油产量的国家会从中获得利益,导致了OPEC解体。2.A、B的最优策略是出剪刀、锤子、布的可能性各占1/3。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4一、名词解释收入效应--由商品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动,进而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隐成本--指企业本身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租金--有些资源(某些人的某方面才能)就跟土地一样,其供给是自然固定的。这种供给同样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叫做租金。实际GDP--实际GDP是采用某一基年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它只反映的是产量的变动投机需求--是指人们为了能够抓住市场上可能出现的获利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二、单项选择题1.A2.A3.B4.C5.C6.A7.B8.C9.C10.D11.D12.D13.B14.D15.C16.D17.B18D19.A20.B21.B22.C23.B24.D25.C三、判断题1.√2.√3.√4.x5.x6.x7.x8.√9.x10.x四、简答题51.答:影响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外,还包括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未来预期等。2.答:完全竞争意味着:①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生产者和购买者;②生产者的产品是同质的;③购买者和生产者掌握完全的信息;④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3.答: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那时整个社会有大量的工人失业,工厂开工不足。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所以可假设产量是由总需求来决定。4.答: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1)稳定物价,即物价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波动。2)充分就业,即每一个愿意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工作。3)经济增长,指在一个国家内,商品与劳务产出的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它是指一国对其他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持平、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五、计算题:1.解:(1)由Q=a-bP,得Dq/Dp=-b,于是Ed=-Dq/DpP/Q=-(-b)P/Q=Bp/A-Bp当P=P1时,Q1=A-BP1,于是Ed(p1)=bP1/a-bP1(2)当a=3,b=1.5,和Ed=1.5时,有Ed=bP1/a-bP1=1.5P/3-1.5P=1.5解得P=1.26此时市场需求为Q=a-bP=3-1.5×1.2=1.22.(1)TR=Q×P=Q×(6750-Q)/50=135Q-Q2/50MR=135-Q/25;MC=0.05Q由MR=MC,得:35-Q/25=0.05QQ=1500P=(6750-Q)/50=(6750-1500)/50=105(2)TR=Q×P=1500×105=157500TC=12000+0.025Q2=12000+0.025×15002=63750TL=TR-TC=157500-63750=934503.解:(1)IS方程Y=5100-125r,LM方程Y=2000+250r(2)均衡收入Y=4066.7均衡利率r=8.27六、案例分析答:在粮食丰收的年份,粮食的供给曲线右移;供给曲线右移,会导致对粮食供给量的增加,且粮食价格更大幅地下降,但由于粮食是一种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产品,所以需求量并未增加太多,最后导致粮农的收入下降。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5:CDBCA6~10:ABDCC11~15:CBAAC16~20:ADCCB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5:×××√×6~10:√×√√×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7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消费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机会成本:当把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获得一定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用途的收入就是所获得收入的机会成本。4.IS-LM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决定的模型。5.奥肯定律:奥肯定律是说明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这一规律表明,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收入减少2.5%;反之,失业率每减少1%,则实际国民收入增加2.5%。四、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1)①(1分),(1分)②递减时,产出范围为16≤Q≤18。(3分)③由于,所以L=0时MPL最大。(2分)(2)(3分).2.(1)乘数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自发总支出增加量=200/80=2.5(4分)(2)根据公式a=1/(1一c),已知a=2.5,因此,边际消费倾向MPC或c=0.6(4分)8(3)因为MPC十MPS=1,所以MPS=0.4。(2分)五、问答题(共30分)1.根据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谷贱伤农这两句话的含义。(10分)答:(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较大幅度增加,而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5分)(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很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5分)2.在长期均衡点,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个厂商的超额利润都为零。因而当价格下降时,所有这些厂商就无法继续经营。这句话对吗?(6分)答:前半句话是对的,后半部分是错的。(2分)价格下降时,部分厂商退出该行业,使该行业的供给量减少,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价格会上升到原来的水平。这样留下来的企业又达到新的均衡。因而说这些厂商无法继续经营是错误的。(4分)3.什么是节约的悖论?(6分)答:根据消费与储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西方经济学家得出这样一个与传统的道德相矛盾的推论:按照传统的道德观,增加储蓄是好的,减少储蓄是恶的。但按国民收入理论中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不好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的悖论。(6分)4.什么是财政政策?在不同时期应该如何运用财政政策?(8分)9答:(1)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政府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2分)(2)财政政策就是要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调节经济。具体来说,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3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减少税收。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压抑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与增加税收。(3分)模拟试题四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5:BCAAD6~10:DCCDC11~15:DBCCA16~20:ACBCA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5:×××××6~10:√×√√×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3.规模经济: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10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扩大会使产量的增加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但当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则会使产量的增加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是产量绝对减少,出现规模不经济。4.充分就业: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5.经济增长: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调整的基础上的。四、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由TC=Q3+12Q2+10,可得MC=3Q2+24Q(1分)由需求函数Q=120-P,可得MR=120-2Q(1分)由需求函数Q=120-P,可得MR=120-2Q(1分)计算得该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Q=10/3,(2分)带入需求方程可得P=350/3(2分)所以厂商获得的最大化利润=P×Q-TC=5630/27=208.5(2分)2.按支出法计算:GDP=个人消费支出+私人国内总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3分)=(318.4+858.3+1165.7)+(426.0+154.4+56
本文标题:成教微观宏观经济学模拟习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99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