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8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工程力学(一级学科代码:0801授工学硕士学位)一、学科简介工程力学是力学与现代工程科学技术交叉发展的一门力学分支科学,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中具有基础性和必不可少的作用。工程力学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发展和相互促进,以及力学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中的基础性和必不可缺的作用。工程力学学科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及工程师6人。在科学研究方面,本学科密切联系矿山开采、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和桥梁与隧道工程等实际,跟踪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从事岩土体力学与工程、岩土体动力学与应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与地质灾害、岩土体的渗流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目前,承担国家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二、培养目标本学科硕士生应掌握数学、力学及有关的物理学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初步具有对复杂的研究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数学模型,并熟练运用各种分析方法、数值计算、实验方法以及编写程序进行研究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独立地承担采矿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领域中较为主要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任务和工程设计工作。三、主要研究方向1岩土力学与工程(a)“岩土力学测试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该方向主要应用现代测试技术,解决岩土工程中的有关力学测试问题,包括测试仪器的研发、测试方法的改进,测试结果的分析技术等;(b)“岩土、结构工程数值模拟”研究方向:在现有相关数值模拟软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二次开发应用,解决岩土边坡工程、隧道工程等设计优化问题。(c)“岩土工程稳定性相似模拟理论与试验技术”研究方向:应用目前先进的岩体相似模拟系统,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工程岩土体破坏失稳规律、位移、应力演化过程等研究。2/82岩土体动力学与应用针对地震导致的自然灾害、岩体凿岩爆破开挖、地基强夯处理等工程问题,研究冲击应力波在混凝土、岩体和土体中的传播规律,指导相关工程实践。(a)岩体力学参数测试:基于应力波在岩体中的衰减规律,分析岩体的变形参数和强度参数,为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提供岩体力学参数;(b)岩石冲击动力学方向:该方向在应力波传播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工程岩体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及其稳定性研究;(c)应用强夯理论,结合实验方法,研究土体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和能量耗散特性,指导工程实践;(d)应用实验和监测手段,结合应力波理论,研究混凝土材料或混凝土结构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特性。3岩体工程地质力学与地质灾害采用现代数理方法和测试手段,进行工程地质力学有关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并指导工程实践,如岩体结构面分布规律及其对工程岩体稳定性影响等。建立地质灾害评价系统,完善评价方法和相关软件。4岩土体的渗流理论及工程应用运用渗流理论,研究地下水在岩土体的渗流规律和渗流力学模型,水体渗流及岩土体软化诱发滑坡灾害的流固耦合模型和水渗流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机理,为分析降雨引起山体滑坡提供理论依据。(a)复杂介质渗流和裂隙渗流基本规律研究;(b)降雨及库水涨落诱发滑坡灾害的机理研究;(c)含水裂隙和节理岩质边坡各向异性弹塑性破坏机理研究;(d)山体滑坡的应用研究和工程分析。四、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学制3年。本着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的要求安排培养时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课程学习采取学分制,要求所修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30学分(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非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0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未完成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不予受理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五、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注重课程学习,夯实学科基础,通过课程学习使硕士生掌握学科专业的系统知识和前沿问题。要求每位硕士生都应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使硕士生在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努力提高硕士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8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方式采用导师负责制。导师负责制订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组织开题报告、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可以同步进行、相互交叉。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在申请答辩之前修满所要求的学分。六、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七、必修环节必修环节由五部分组成:①教学或科研实践,计1学分;②学术研讨,计1学分;③学术报告,计1学分;④专业文献阅读,计1学分;⑤开题报告,计1学分。1、教学或科研实践(1学分)为了培养研究生教学、科研实践能力,硕士生应参与本科教学实践或导师、学科组指导下的科研实践活动。教学实践可以是讲授课程、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工作。时间及方式可由学院、各硕士学科点统一安排,并对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规定明确的内容与要求,指定专人进行检查、指导及考核。科研活动由导师或学科组组织实施。合格者才能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2、学术研讨(1学分)要求每位研究生在读期间参加学术讲座、学术论坛、科研讨论等学术活动次数不少于15次,并要求提交一份不少于2000字的书面总结,由学院负责考勤和考核。3、学术报告(1学分)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就本人硕士论文研究进展及成果完成一次学术报告,由学院或学科点统一组织和考核,安排应相对集中。4、专业文献阅读(1学分)专业文献阅读包括“文献检索”与“专业外语”两部分内容,由导师给予指导和考核,考核成绩填入“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专业文献阅读成绩登记表”;5、开题报告(1学分)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地关系到学位论文工作的进展和质量。要在论文选题上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应在研究生入学报到后尽早明确拟从事的方向及选题范围,制订学位论文工作计划,以便使研究生尽早进入科研实践。4/8八、学位基本要求1、掌握的基本知识(1)应具有较扎实的力学基础;(2)应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等基本理论;(3)应掌握基本的科技文献检索、管理和写作方法;(4)应对自己从事的学科方向的专业基础具有较为系统地掌握;(5)至少掌握一门商用力学软件。2、具备的基本素质(1)学术素养。①时刻关注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②充分借助学科交叉的启发进行学术创新;③了解国家关于测量数据资料的保密规定;④尊重他人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与成果。(2)学术道德。恪守道德规范,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所从事的研究工作,遵纪守法;在进行科研成果总结时,对他人的科研成果进行正确合理的引用,并在自己的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加以明确和规范的标示。3、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1)获取知识的能力。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学术文献,获取相关的知识、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与技术;能够熟练运用通用软件对文献进行高效检索和管理。(2)科学研究能力。时刻关注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热点和前沿,捕捉适合自身兴趣或特长的切入点,熟练运用自身积累的相关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进而实现领域内或领域间的学科创新;能够应用力学基本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够承担科研任务,可以独立进行科研实践和科研总结。(3)实践能力。能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科研生产、管理和教学中;应具备熟练运用一门商用力学软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助意识。(4)学术交流能力。能在课题组经常与他人交流,较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所用数据、研究结果、结论和问题讨论等,全学科讨5/8论会上至少与他人交流一次;部分硕士生能在全国或地区性的交流平台上与他人进行学术交流;少量硕士生具备用英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4、学位论文基本要求(1)规范性要求:开题报告内容完整,包括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关键技术、技术路线以及执行计划;论文撰写规范,内容完整,所有地图图件均需采用国家标准地理地图或以之作为底图;原始数据和资料要标注来源出处。对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地查询,技术开发性论文有需求分析;引用别人观点或成果必须列出相应文献,参考文献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在10篇以上;论文中出现的符号公式必须正确说明,相同物理量的符号必须一致,图表须完整说明。正文不少于3万字。论文在导师指导下选题,由3人组成的小组审题通过后即可开题。答辩前,论文先通过匿名预审,即由校内外各派一个评阅人参与论文评阅。(2)质量要求硕士论文学术观点正确、文献检索充分、理论联系实际;论文内容言之有理、推理严密、数据可靠、结果可信、分析合理;论文撰写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字简练、格式一致;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在地理学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是理论概念的创新,方法的创新,开发新数据或创新现有数据的使用方式,研究问题的创新。5、我校学位授予相关要求申请学位前,必须至少发表一篇专业学术论文,署名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但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对于录用的论文须提供录用通知书;领取毕业证与学位证时,需提交期刊论文原件。九、其他要求1、研究生提前至2年或2.5年毕业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在全国CSCD核心库发表2篇以上(含2篇)专业学术论文,署名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但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2)在EI或SCI源刊发表一篇专业学术论文,署名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但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说明:对于录用的论文须提供录用通知书,领取毕业证与学位证时,需提交期6/8刊论文原件;所发表的专业学术论文至少有一篇与硕士学位毕业论文方向一致。2、对于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须补修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程由导师指定。3、所有硕士论文答辩都必须上机演示其研究成果,否则答辩不予通过。7/8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开课学院主讲教师备注(学分)学位课(不少于19~21学分)公共学位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Ⅰ考试文法邓显超段勇等2第一外国语(含科技英语、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英语视听说等)1283Ⅰ/Ⅱ考试外语邓晓宇俞惠等3基础理论课计算方法483I考试理学岳雪芝14~16弹塑性力学483I考试/考查建测程渭民损伤力学322I考试/考查建测金解放应力波基础322I考试/考查建测王观石张量分析322I考试/考查建测周晓敏结构动力学483II考试/考查建测程渭民岩体结构力学322II考试/考查建测赵康非学位课(不少于10~14学分)必修课自然辩证法概论181Ⅰ考试文法陈首珠1科研方法论(含信息检索)181Ⅰ考查建测各研究方向导师1计算力学483II考查建测周晓敏6-8高等岩石力学322II考试/考查资环邓飞高等土力学483I考试/考查建测胡世丽地下水动力学322II考试/考查建测王观石冲击动力学322II考试/考查建测金解放选修课数理方程483I考试理学2~4岩土工程测试方法322II考试/考查建测杨建永岩土工程支护理论与方法322II考试/考查建测赵康(2)第二外语;(3)人文、素质类人文素质类课程拟开设“人际沟通与处世艺术”、“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不计学分补修课程跨专业研究生理论力学2~4门不计学分随本科生听课考查建测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必修环节(5学分)(1)教学或科研实践1(2)学术研讨至少15次1(3)学术报告1(4)专业文献阅读1(5)开题报告1制订(签名):王观石学科点负责人(签名):程渭民分管院长(签名):陈金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名):刘祖文8/8学院(盖章):
本文标题: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37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