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是个总集,是我国显示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在先秦时只称为诗,或举起篇目整数称为诗三百。诗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诗经共有305篇作品,另外还有6篇作品有目无辞。诗经按照音乐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具有地方色彩的乐歌,其中大部分是民歌,有十五国风。雅是朝廷正乐,分为大雅,小雅。大雅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多为下层官吏的怨刺之作。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乐歌。诗经的思想内容:丰富多彩,包含祭祀诗(多是祈福消灾,颂扬神灵,追述部族历史以及颂美祖先功德的作品)、怨刺诗(反映丧乱现实,针砭政治统,忧虑时局混乱的诗歌)、战争诗(从肯定歌颂的角度来写,描写统治者的赫赫战功,表现战士的昂扬斗志和自豪感,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精神)、农事诗(记述劳动生活,承载着农业知识生产经验,表达农人的思想情趣)、婚恋诗(集中于国风中,是诗经数量最多质量最高最精彩的篇章,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世界,既有相爱的欢愉,也有背弃的痛苦)。诗经的艺术特色:四言为主,参差错落。节奏感强急促有力朗朗上口;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简单易记便于传唱;叠字双声叠韵与用韵,大量使用叠字;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直叙,直述情事。比打比方,兴是触物兴词,从他物咏起,引出所咏之物。诗经的地位和影响: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中国诗歌丰富的创作经验,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诗歌艺术的典范,对后代诗歌创作产生重大影响:风雅精神(内容广泛)、比兴垂范(开创的比兴手法,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段)。《诗经》对我国文学的主要影响:《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想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算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对箭的童庆影响主要有四点:1、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2、赋、比、兴的的艺术表现手法3、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4、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和谐的韵律。《采薇》: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家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戊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黍离》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人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三章反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不为五斗米折腰:1、陶渊明厌恶官场黑暗,不愿意为一点点俸禄委屈自己.(古代官员的俸禄不是现金,是粮食.)2、汉末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入教信徒需要上交五斗米,故称五斗米教.据说一次上级来巡视,需要陶渊明恭敬迎接,因为这个上级的人品不好,所以陶渊明不愿意向他折腰(行礼).这个成语主要是表达清高、有骨气、不趋炎附势、品德高尚的人。陶渊明:年少好儒经,有建功济世之志,然性格有厌恶世俗、不慕名利的一面。为施展抱负,入仕任职江州祭酒,因为忍受不了繁忙琐屑的官场事务和逢迎上司,不久解甲归田。几经周折,任职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离职,永诀官场,躬耕自资。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更是勉励后人以天下苍生为重,以节义贞操为重,折腰时心已愧,不趋炎附势,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上任何名利浮华所改变。诗作分为饮酒诗、咏怀诗、田园诗三类。陶渊明的田园诗,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类:①是描写田园风物与稼穑生活反映农村的恬静美好与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与《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后者描写自身的躬耕生活,技艺有限,草壮苗疏,劳作艰辛,生活却是充实而自由的,诗人辛苦并快乐着,脸上显现的是带累的笑。②:真实记叙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交往。《饮酒》第九首“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采用对话的方式,叙写田父清晨携酒来访,两人一问一答,表现了诗人对于仕、隐问题的思考,他不愿违背初衷而随世浮沉,决心保有高洁的志向,隐逸避世。③反映农村的悲凉凋敝和自己穷困的生活,如《乞食》和《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前者写诗人出门借贷,幸得诸人款待留饮,酒酣赋诗,对主人表示感谢。后者历述从少年以来遭受的天灾人祸和饥寒贫困的生活,跌宕起伏,凄怆感人,这些都是诗人境况的真实写照。写作风格: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而这田园生活也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从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他的清高自赏和不与世俗同习。田园诗艺术特色:①是风格平淡醇美,陶诗在平淡的外表之下,寄寓着深邃的意境,蕴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倾注着炽热的情感。②是情、景、事、理融合。陶诗是抒情诗,其中有感慨、有追求、有悲愤,有恬淡,为世人熟知的平淡风格之外,内心还有着建功立业的希冀和壮志难申的深沉苦闷与牢骚。③是语言纯净质朴,不加雕饰,实则经过艺术提炼与加工。陶渊明很少使用渲染物色的形容词,也不用夸张的铺排,不用雕琢精工的对仗和深奥的典故,却能使得诗作通篇皆佳。易安体: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特定的历史条件促成了“易安体”神“愁”形“瘦”而以清新奇隽出之的艺术特征。“易安体”既保持了南唐以来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创造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作者个人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易安体以其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在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并对两宋词的发展有其特殊贡献。它的语言通俗易懂,音律明白流畅;她的后期词,则深深打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加上与其个人的艺术独创性完美统一,使传统的词风得到充实和改造,深深影响了后代词人。艺术特色: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点,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而且能“化俗为雅”。二.“易安体”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三.“易安体”倜傥有丈夫气,如《渔家傲》。“易安体”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地方,是温婉中透出刚健、洒脱。苏轼:宋诗艺术成就的杰出代表,其特点是: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1)苏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①有不少关怀民生、表达爱国激情的诗作,有不少诗成为具体政治行为及建议的反映。②他在诗中记录山川景物、村野风光、农家风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更以诗抒写愤懑,排遣忧愁,表现自己机智风趣、洒脱自在的个性和恬淡闲逸、不为物扰的心境,显示了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2)苏诗中有不少以理趣见长的作品,诗人在写景、咏物、记事之中,有意识地阐发某种生活哲理,表达对人生的思索。3)采用寓言、隐喻手法,还善于运用赋的手法构成一种图画美。例如脍炙人口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比喻的新鲜与丰富是苏诗的一大特色。4)苏诗任情挥洒,风格多姿多样。欧阳修:的词处在词风欲变未变之际1)他的词中约有四分之三的作品是表现男欢女爱、离别相思、歌舞宴乐之类内容的。他认为男女之间应执着相爱,以此为出发点,他在词中直接表现男女间恩爱相会的种种情趣,着力刻画爱慕之情不能自由表达而造成的惆怅相思。2)欧词中还有三十多阕言志抒怀之作,在这些词中,表现是作者豪迈坦荡的胸怀和饱经仕途风波后的深沉感慨,意境开阔雄放。3)欧词音韵流畅,用词讲究,以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创作开创北宋一代崭新的文风。4)其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韵生动,平易自然,流畅婉转。叙事委婉简括,章法结构曲折严密,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5)他的诗歌反映人民苦痛生活,暴露社会黑暗,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6)以恋情相思、酣饮醉歌、惜春赏花、寄情山水等传统题材为主,风格大体承袭晚唐以来明丽柔婉的传统。擅长以清新疏淡的风格写景。李白与杜甫诗歌的异同:李白的思想比较复杂,儒、道、侠三方面都有表现.李白深受儒家“济苍生、“安社稷”的用世思想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功名心思想内容:1.英雄主义的歌唱2.理想破灭的愤懑3.蔑视权贵的狂傲4.嗜爱山水的沉吟5.民生疾苦的哀叹。艺术特色: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读者能够强烈地感受他的希望、信心及内心的愤懑和痛苦等。他的自信心很强,自我标榜: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喷薄而出的感情力量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加上狂放不羁洒脱飘逸的性格,具有“黄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力量。3任意驰骋的奇特想象为了能充分表现内心磅礴澎湃的激情,使用创造性的大胆夸张。他在诗中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本是极度的夸张,却让人感到极度的真实。4清澈自然的语言艺术李白诗歌感情奔放,想象瑰丽,夸张奇特,但是语言却清新生动、明静自然,一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1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诗,2体恤人民疾苦的爱民诗,3揭露统治阶级的讽刺诗,4写景、咏物、抒情诗。艺术特色: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则是沉郁顿挫。1.对限时生活做高度的艺术概括,杜甫善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揭示它的本质。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体贴入微,以小见大的方法来表现诗境。3.语言简练、准确、富于创新。李白与杜甫诗歌的异同(另一版本,具体用诗来对比时)①诗歌风格的不同李白的诗歌主导风格是飘逸俊美,而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则是沉郁顿挫。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把黄河在天地之间浩荡奔流的气势与声势充分表现出来,意境开阔,具有非凡的气势和浪漫主义情怀。而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绘了一幅惨淡的秋景画面,高天之狂飙,深谷之哀猿,惊心动魄,使全诗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之中,同时也反映诗人凄凉之感。②诗歌思想上的不同李白与杜甫都有满腔抱负,想为国家尽一份力,但是他们在仕途中都又不得志,但两者又有不同: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忧国伤时的思想。如在《将进酒》里,醉意使李白纵情狂欢,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一种独立自由的人格,一种鄙弃世俗的非凡的自信。;而在《登高》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
本文标题:南农大学语文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52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