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巧借登门槛效应,提高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
巧借“登门槛效应”,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就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因此,如何走出传统校长开教师会式的德育课堂,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每个中职德育教师思考和面对的新课题。德育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教法,德育课堂必然令学生感到抽象、乏味,昏昏欲睡。笔者将登门槛效应应用于德育课堂,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关键词:登门槛效应中职德育课堂实效性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就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因此,如何走出传统校长开教师会式的德育课堂,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每个中职德育教师思考和面对的新课题。目前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现状是学生厌学混日子的较多,学习没有信心,没有足够的动力,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德育又是理论性强、操作性少的课程,如果我们教师只是依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学效果,自然会造成教与学脱节。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笔者将登门槛效应应用于中职德育课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思考和实践介绍如下,以飨同行。一、登门槛效应的诠释登门槛效应(FootInTheDoorEffect)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个体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要求,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这个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登门槛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实验: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随后又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先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大多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又向这组家庭主妇提出放大招牌,结果同意占到被要求者55%。这个实验对我们在教育上的启发有:(1)当学生认同老师时,他就会认同老师上的课,相信老师的道。(2)学生都不大愿意接受一个较高较难的学习要求,因为它通常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学生乐于接受较小、容易完成的学习要求和目标,然后才会逐渐地接受较大较高的要求。二、中职德育课教学应用登门槛效应的必要性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特有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社会经验、兴趣、爱好等,对课堂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假如教师面对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教学方法“一刀切”,即使用同一种方法、同一种标准衡量学生,而教学要求定位在中等生上,往往会使有些学生觉得容易而得不到满足,使有些学生接受不了而放弃听讲。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借鉴登门槛效应,教师应把面向全体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对每位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认真加以分析、考虑,真诚地希望每位学生都能成功,并且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登门槛效应应用在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德育课的认同度,提高学习的兴趣。登门槛效应要求学生认同老师人,认同老师的课。学生如果认同老师,认同了老师上的课,学生就会对老师的课产生兴趣和感情。有了兴趣和感情,就能认真听课,就能在课前、课后花时间,就会把功课学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认同老师的课,学生学习兴趣就比较浓,成绩也比较好。2、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都是学习的主人,借鉴登门槛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承认学生在接受能力、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上是不同的。有些德育课堂上,老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的学生在认真听讲,有的学生在睡觉,有的学生在看小说,有的学生在玩手机等等。为何会出现如此现象呢?原因有很多,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有些学生觉得课堂上无事可做,对于课堂学习没有目标性。要想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可以解决统一教学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解决某些学生无事可做的状况。3、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根据登门槛效应,在德育课堂的学习中,知识点的学习、师生的互动、问题的探究、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有层次、阶梯式的设置,学习过程犹如爬楼梯,逐渐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发生转变,最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参与其中,体现他们学习的主体性。4、有利于开启学生思维大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登门槛效应,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德育学科特点及专业实际,从学生思想生活实际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设计问题,因材施教,一步步地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般来说,我们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属于成绩好,学习有较强的主动性;第二类属于中等,学习主动性一般;第三类属于成绩差,被动学习。针对不同的学生问题设计难易程度是有所区别的,让一类生能吃得好,让三类生吃得饱。三、借鉴登门槛效应,提高中职德育课堂的有效性的策略1、付出情感,提升素质,让学生认同老师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就要让学生认同老师。怎样的老师能得到学生的认同?我们调查表明,学生最喜欢的教师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师;教法与众不同的老师;课堂气氛好,学生积极思考,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的教师;风趣幽默,讲课生动形象的教师……学生讨厌诉教师是老师太凶的教师;上课呆板,照抄照读的教师;无聊、枯燥、无趣的教师……显然,学生心中的好教师应该是品德高尚的教师;有亲和力的教师,理解、尊重、关心学生的教师;善于构建和谐课堂的的教师;讲课风趣幽默、形象生动的教师;教学素质较高的教师……2、分层教学,一步一个脚印根据登门槛效应的要求,要学生接受更大更高的要求,要求从接受教师较低的要求开始。中职学生学习上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畏难,难的东西他们就怕,不愿意接受,但他们乐于接受教师简单、容易的要求。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素质差异,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接受水平分层设置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感到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做到分层教学达到目标效果呢?第一,备课过程考虑学生差异。教师在吃透教材、科学合理进行备课时,要注意划分高、中、低三个层次,为学习好的学生制定较高的学习目标,为中等的学生制定适中的学习目标,为学习差的学生制定较低的学习目标。比如在问题设计方面,针对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要求他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知识,能举一反三,逆向思维;针对中等生,要求他们掌握知识基础上认真思索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而对较差层次的学生,设计一些容易理解的难度较小的问题。这样整个课堂不是针对部分学生,会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新课程的核心思想——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本。第二,教学过程注重分层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课堂表现的差异,针对学生基础差异、思维水平差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差异、思想道德境界的差异,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让不同层次学生获得较为充分的参与机会。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单元《预防一般违法行为》,不同层次的提问分为:(1)什么是违法行为?(2)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3)一般违法与犯罪与犯罪是什么关系?(让学生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4)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区别?(5)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是否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为什么?对于第一道和第二道题目难度最低,针对是较差层次的学生,第三道和第四道题目中等难度,针对是中等层次的学生,而第五道题目针对是优秀的学生。对于这些提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需求,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3、鼓励为主,积极强化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类个体如果经常得到领导、师长的激励,他的潜能就会发挥80—90%,如果个体得不到激励,他的潜能只能发挥20—30%。可见,激励有助于人的潜能的发挥。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经常鼓励学生的教师常常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哪类学生教师都要经常鼓励、表扬,以增强甚在学习中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根据登门槛效应,对于不同的学生设计问题难易程度是有差别的,在他们达到各自目标的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及时鼓励、积极强化。因为对于优秀生而言,鼓励更能增强学习的动力,向更高更好的层次发展。对于中低等生而言,鼓励能促进他们正确的对待德育课,对课堂产生兴趣,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不致使少数学生觉得自己被排斥于课堂之外。4、树立学习榜样,分层对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成为榜样是学生自我价值被肯定的一种方式,得到激励后的行为会有较大的改观。在目标达成后鼓励强化后,还需要从群体中确立榜样。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不同层次学生榜样,用榜样来感化、促进学生发展。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主要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方面下功夫,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并在德育学习和实践中体验思考的力量。对于中等的学生,在肯定他们学习力同时,鼓励他们要认真对待也可以与优秀的学生一样,要注意自己的学习的方法和方式。对于低等的学生,以中等生为榜样,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意识到通过自身的努力也是可以跟上其他同学。5、客观公正,评价学生从人性的角度讲,我们很多老师会偏向于优秀学生,对他们有较多的正面评价,而对于差生往往停留在负面评价上。登门槛效应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素质的差异,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实事求是地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判断,同时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方式、情感与态度、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意识,学生行为习惯、在校表现等,促进德育课三维目标的实现。目前,好多中职教师还主要依据学生的应试成绩评价学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新教改理念背道而驰。固然,卷面成绩是重要的评价标准,同时我们要从其他角度去评价学生,例如注重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这样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交流,让学生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进步与不足有更清晰的了解,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面对的永恒话题,是我们所要探讨和研究的内容之一。我们应该开阔思路,大胆创新,在课堂上结合心理学科的知识和理念,根据学生实际尝试各种方式和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心理学的效应很多,在教学中应用性也比较强,启发我们在实践中思考和运用。我就不多言了,就此饶恕了读者吧。参考文献:[1]肖悦活学妙用心理学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年版[2]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本文标题:巧借登门槛效应,提高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7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