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投入产出分析教案-2009
《投入产出分析》教案主讲教师:李冠霖电话:85211556(家)E-mail:ligl@scnu.edu.cn2009年3月4日开课时间:双周的周三上午8:30—11:30学生:华南师范大学2008级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参考书目1.杨树庄主编:《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施指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2.毛林根编著:《产业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3.钟契夫主编:《投入产出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9月版。4.李冠霖著:《第三产业投入产出分析》,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3月版。5.许宪春、刘起运主编:《中国投入产出分析应用论文精萃》,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5月版。6.《投入产出表》任选。7.《线性代数》任选。8.其他有关投入产出分析的书籍。*******************************************************************************************************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电脑演示相结合2.教师分析与学生思考相结合3.堂上听课与堂下操作相结合*******************************************************************************************************教学要求1.掌握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熟练掌握对投入产出有关指标的经济学分析。3.能够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习要求1.每人能有电脑上机。2.获得Excel、Lotus软件,并熟悉基本功能及运算操作。3.获得一定数量的投入产出表。*******************************************************************************************************教学安排教学时间共10周,其中,前八周教学,第九周复习、解答,第十周上机考试。*******************************************************************************************************一、投入产出表的演示要点:对投入产出表进行感性认识,把握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内容、产业分类等。(一)《1997年度中国投入产出表》(二)《1995年度日本投入产出表》二、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认识(一)投入产出分析的产生和发展国外:里昂惕夫(1905年–1999年)1931年首创二战后的普及和推广1990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编制了投入产出表。国际投入产出协会(InternationalInput-OutputAssociation(IIOA))foundedin1988,参见一些国际组织或者官方网站都会提供投入产出表下载。国内: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80年代初试编投入产出表《中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并决定每五年编制一次现在已经有1987年、1990年、1992年、1995年、1997年、2000年、2002年、2007年比较完整的投入产出表。中国投入产出学会(TheChineseInput-outputAssociation,简写CIOA)成立于1987年3月(挂靠单位: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参见(二)投入: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品在进行生产时所投入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各种服务,以及所投入的劳动力、上缴的利润和税金等。(三)产出: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及其分配使用去向。(四)投入产出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情况的缩影。(五)投入产出分析:用一定的方法,对投入产出表能反映出来的经济关系作出研究的过程。三、投入产出分析的经济学基础(一)产业分类的理论与实践1.三次产业分类法。产业是指国民经济某些性质相同的行业的集合体。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产业”概念与“行业”、“部门”概念等价。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A.G.B.Fisher)于1935年在他所著《安全与进步的冲突》首先提出了“第三产业”的概念。随后在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ColinClack),继承了费希尔的研究成果,在1940年发表了《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进一步论述了三次产业划分理论,明确而又全面地区分了国民经济结构的三大产业部门。从5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经济学界和西方国家的统计部门普遍接受和采用了三次产业分类法。现在联合国统计署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的理论基础也就是三次产业分类理论。关于三次产业,目前认识比较统一的是: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顺序、产品特性可以分为第一产业(PrimaryIndustry)、第二产业(SecondaryIndustry)和第三产业(TertiaryIndustry)。其中:第一产业是指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是指广义的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关于“服务业”的概念2.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ISIC)。标准产业分类法是指联合国为统一世界各国产业分类,于1958年制定颁布《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nternationalStandardIndustrialClassificationofAllEconomicActivities(ISIC)》。随后经过1958年、1968年、1989年的三次修正。联合国的标准产业分类法到目前为此共有四个版本,包括ISIC(1948年),ISICRev.1(1958年),ISICRev.2(1968年),ISICRev.3(1989年)。参照联合国的标准产业分类体系,各国制定了相应的产业分类方法。例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产业分类AustralianandNewZealandStandardIndustrialClassification(ANZSIC),以及《欧共体一般产业分类体系GeneralIndustrialClassificationofEconomicActivitieswithintheEuropeanCommunities(NACE)》。比较突出的是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在ISIC的基础上制定了《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orthAmericanIndustryClassificationSystem(NAICS)》①。3.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法中国的产业分类体系一直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下进行的产业分类。产业分类就是按照主产品同质性的原则,对基层单位进行的行业分类。所谓基层单位就①美国国家统计局,是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类型生产活动的生产单位。目前,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严格地采用产业分类的定义还比较困难,所以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暂根据我国现行的标准行业分类来确定产业分类。②(1)编码方法采用线分类法,将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四级。与此相对应,本体系编码主要采用层次编码法。门类在体系中与大类的联系并不紧密,它的编码与大、中、小类的编码方法独立。具体他说,门类采用了字母顺序编码法,即用ABC…顺次表示门类;大中小类依据等级制和完全十进制,形成三层四位数字码的产业类别标识系统。但大类在参与层次编码的同时,又采用了数字顺序编码法,即代码前两位表示大类,从01开始依据分类体系的排列次序按升序给大类赋码;代码的前三位和前四位分别表示中类和小类,每层代码从1开始编,按升序其乍列,最多编到9。如82表示大类“信息、咨询服务业”,822表示中类“咨询服务业”,8223表示小类“会计、审计、统计咨询服务业”。由于在分类的每一层设立了带有“其他”字样的收容类。为了能够标识这些类别,每层都用特殊的数字表示。即大类代码为。99”时,表示大类的收容类;中类和小类的代码未位数字为“9”时,分别表示中类和小类的收容类。如果大类或中类不再细分,则它们后面的代码补“0”直到第四位。各层尽可能留有空码,以适应今后增加或调整类目需要。(2)我国旧的国民经济分类与代码表(GB/T4754-199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4754)自1984年首次制定,1994年第一次修订实施以来,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统计、计划、财务核算、工商、税务管理等各个领域,对我国的统计工作,行业和部门管理起到了规范化、标准化的作用。(3)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我国涌现出了许多新兴行业。诸如信息技术、商务经济、资源与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服务业活动迅速发展,旧的标准已不能明确规定这些活动的行业类别。为了准确反映我国现阶段经济活动的分类状况,加强与国际分类标准的衔接,1999年经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同意,国家统计局正式立项,开始了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4754-1994)的修订工作。(4)新旧产业分类的区别与联系②杨树庄主编:《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施指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第一版,第15页。新标准按照国际通行的经济活动同质性原则划分行业,大量充实了第三产业的新兴活动,新增加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国际组织”六个门类。经过调整与修改,新标准共有行业门类20个,行业大类95个,行业中类396个,行业小类913个。增减相抵,比1994年的标准共增加了4个门类、3个大类、28个中类、67个小类。新标准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目前行业结构状况。产生的新问题:如何有效地进行时序比较。(5)关于产业化的认识(6)关于新兴服务业的认识(参考NAICS)(7)关于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高端服务业的认识(8)关于服务业现代化的认识(9)关于第四产业、第五产业的认识(10)关于文化产业的认识(11)关于物流业的认识(12)关于旅游业的认识另外,“产业”还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例如,按生产要素(劳动力、资金、技术)聚集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研究过程中还会涉及到“旅游业”、“新兴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产业服务业”等概念。还有,关于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战略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上游产业、下游产业等产业名称的认识。参见: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国家统计局局长张塞曾经说过:“要准确地把握哲学的基本原理,而不是罗列哲学语言。比如,有些分析经济形势的报告,堆砌很多辞藻,什么“症结所在”、“关键所在”、“重点所在”、“中心环节”、“主要问题”、“主要矛盾”、“突出矛盾”等等,尽收报告之中。看起来用的似乎都是哲学的语言,但认真推敲却不符合哲学原理。其结果常常是作者振振有词,决策者不知所措,读者迷惑不解,操作者不得要领。”4.投入产出表中的产业分类法。投入产出表中的分类法是以三次产业分类法为基础,在标准产业分类法的具体指导下进行的产业分类。投入产出表一般有大表、中表和小表三种。大表一般在100个
本文标题:投入产出分析教案-200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7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