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法国尹墨涵20148040任晨曦20147944雷宏鸣梁政超ParisestuneincomparabledesocéansetdesmersCONTENTPART01PART02PART03巴黎简介BriefintroductionofParis历史规划Historyofplanning现代规划ModernprojectsCONTENTPART04PART05规划总结Planningtosummarize代表建筑BuildingrepresentativePART01巴黎简介巴黎简介0102历史规划03现代规划04规划总结05代表建筑巴黎简介地理区位巴黎是欧洲大陆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巴黎还同纽约、伦敦和东京一起被公认为世界四大都市之一。巴黎地处法国北部,塞纳河西岸。巴黎也是法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在政治、科技、文化、教育、时尚、艺术、娱乐、传媒等领域对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力人口分布最近统计巴黎市人口为220万(2009年1月1日),人口密度约25000人/平方公里。而整个大巴黎区人口1,206.70万(2007年),人口密度816人/平方公里。城市特色巴黎是世界的浪漫之都、有花都的美称。市区的西部是最繁华的地带.右边有巴黎最为引人的风景线——香榭丽舍大道,沿大道向西直通庄严的凯旋门,周围是著名的戴高乐广场。市区的东部和北部主要是普通劳动人民的居住区。这里有拉雪兹神甫公墓。巴黎市的中心是全城最古老、最活跃、最热闹的地区。被塞纳河环绕的“西岱”岛上的巴黎圣母院和巴黎法院、协和广场、马德兰大教堂、巴黎歌剧院、杜伊勒里公园以及卢浮宫等都集中在这里。PART02历史规划02近代巴黎城市发展01古代巴黎城市发展巴黎简介0102历史规划03现代规划04规划总结05代表建筑02历史规划01早期胚胎时期的巴黎公元300年前,塞纳河上,一个叫西岱的江心小岛聚居着一个叫赛尔特的巴西西人部落,并开始向塞纳河的北岸拓展,形成更大范围的村落。(1)远古时代的巴黎02罗马人入侵地中海沿岸地区,并建立了称之为高卢的罗马行省。在塞纳河左岸地区建造了一座新城—吕戈戴斯。在西岱岛上,围绕东西和南北两条轴线发展起来的格网状传统空间组织形式,是巴黎城市建设中最早体现的城市规划思想和规划设计的实例。罗马人自恃强大,罗马城池吕岱斯——没有城墙的城市“高卢——罗马人”时期的巴黎城及外族入侵巴黎城市诞生从公元3世纪下半叶开始,由于奴隶起义,在遭受到一系列的苦难后,人们意识到城市防御的重要性,并立即着手修筑城墙。公元360年,罗马总督把吕戈戴斯城正式命名为巴黎(PARIS),从此这座城市就被称作巴黎,并一直沿用至今。罗马-高卢时期巴黎地理状况图中世纪时期的巴黎01中世纪早期的法兰西王国的王朝都定都于巴黎。作为帝国的首都,城市吸纳了大量相当混杂的居民,城市规模在这一时期迅速膨胀起来。之后,卡佩王朝统治者宣布卡佩家族永远定都巴黎,。至此,巴黎成为法国政治中心13世纪爆发了英法百年战争,菲利普二世办了下令扩建和加固了巴黎的城墙。依地形蜿蜒起伏,除住宅外还有牧场、农田和菜园,以保证城市在被困情况下仍能维持食品供应。14世纪的查尔斯五世城墙,得益于城市经济的繁荣,新的城市发展很快便突破巴黎城墙的禁锢,沿交通干道延伸。为了应对来自英国的威胁,国王查尔斯五世于1356年下令修筑新城墙。不仅起防御作用,同时也界定了城市范围。17世纪路易十三城墙——黄色战壕1634年国王路易十三下令修筑被称为“黄色战壕”的新城墙,大片土地、特别是农田被划归城市,经地块划分后用于城市建设。城墙在整体上呈多边形。新城墙的建设历时一个世纪,但其发挥作用的时间却只有短短35年;此后,城市又在城墙外继续发展起来。0117世纪,法国发展成了当时的世界强国,这时期城市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塞纳河右岸,建成了香榭丽舍大街等多条干道和一批纪念性建筑物,这些纪念性建筑同主要干道、广场等联系起来,形成轴线。02巴洛克时期(公元16世纪一18世纪)路易十三时期的巴黎市城区图路易十六时期巴黎城市区图18世纪寿命短暂的包税人城墙为了以国家和城市的名义向进入首都的商人征收赋税,巴黎的包税人提出修建新城墙的建议,与此同时,因为城外没有赋税,生活比城内便宜得多,所以吸引了大批新移民和城市居民在此定居,郊区市镇得以迅速发展。1789年,法国大革命在推翻路易十六统治的同时,也打破了包税人城墙设置的重重障碍,城市继续向北和向东扩展。巴洛克时期(公元16世纪一18世纪)2.2010203(1789——1900)近代巴黎城市发展法国大革命对巴黎城市的影响拿破仑时期奥斯曼的城市改建3.2.1法国大革命滑铁卢与19世纪的蒂埃尔城墙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使法国和法国民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开创了自由平等的精神,打破了臣民和帝王的从属关系,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新的共和国。但从法国大革命对巴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影响层面来看,有革命狂热行动时对巴黎历史建筑与文物的毁坏,在大革命期间,由于战乱频仍,巴黎城市许多历史建筑遭到损坏。拿破仑时期在1841~1845年新建了巴黎的最后一道城墙——蒂埃尔城墙,除防御功能外,蒂埃尔城墙同样具有经济功能。由于城墙外拓,在包税人城墙和新城墙之间形成一个宽度从950米到3公里不等的“无赋税”区,相对低廉的生活消费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来此聚居,有力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但是这个地区的城市化是在没有规划指导的情况下自发发展起来的。从1830年起,工业革命在法国兴起,全国掀起修建铁路的高潮,当时修建的铁路网,所有线路的终始站都设在巴黎市区。新建的6个大型火车站成为巴黎市新的景观建筑。但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来到城市找工作,城市生活环境越来越差。奥斯曼的城市改建1243经济发展很快人口增长迅速在拿破仑三世时期,乔治·奥斯曼主持巴黎市政建设的17年,拆除大量破旧的建筑,开通了多条城市干道,这一时期他对巴黎做了详细的总体改造规划,奠定了巴黎市区街道的基本结构和城市肌理。城市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5改建的背景需要解决的问题出于经济、政治的目的进行改建交通卫生社会和谐改建内容:1交通:——道路网(循环系统):竖向设计&开辟新路奥斯曼巴黎改造计划的核心,重要内容是完成巴黎的“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行路。“大十字”干道把里沃利大街向东延长,其西端与爱丽舍田园大道联成巴黎东西主轴,并作一条与之垂直的南北干道。1850到1870年间巴黎市中心新建或改正的道路奥斯曼对规划改建的现代巴黎进行了一个分区化的过程,从核心向外螺旋式划分为20个区。2美化巴黎城市面貌。奥斯曼的都市计划新建的楼房统一了巴黎的街景。重视绿化建设,各区都修筑了大面积公园,建设了滨河绿地和花园式林荫大道。城市“呼吸”系统——城市绿色空间改造:梭蒙公园,卢森堡公园第二级:城市公园新建:肖蒙高地公园、蒙苏里公园公共小花园:小巧简朴但数量众多,均匀地散布在各个街区填补街区中的边角剩余空间1、从上到下,分级:第一级:城市周边的公园,位于巴黎西北的布洛涅森林和东部的凡桑森林。南北部各建一处公园。开敞的、园林化的散步场所:哈内拉赫、香榭丽舍……第三级:绿化庭院:女王庭院、圣马丁运河……绿化广场和台地:王宫广场、马德雷纳……林荫道城市“呼吸”系统——城市绿色空间2.新建主要的基础设施。如建造了完善的大规模地下排水管道系统,改善自来水供应并且增加水压等3、独立设施与街道设施墓地:城市外围规划一个大型公墓,通过一个铁路系统与所有医院相连接。采用新的城市行政结构,从管理层次上变革。同时,把市中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分区要求。至此,巴黎市区的城市形态基本定型,其特征如下:1.在高度或体量上具有一定特点的建筑物作为整个建筑群的主体性建筑统领全区2.各建筑物间的组合形式呈规则几何形且各组间多呈闭合状态。3.在建筑群的中心轴线地带内,均为绿化园林区(带)。4.城市的各交通枢纽均以城市广场作为其基本的布局形式。各交通枢纽间均以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相连,且每条大街都通向一处纪念性的建筑物。蒂埃尔时期巴黎城墙示意图1859年,拿破仑三世意欲扩大巴黎的规模,将边缘地区并入巴黎版图,城市边界被延伸至蒂埃尔城墙脚下的开阔地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现代化的战争武器,古老的城墙陷入无能为力的尴尬境地。此后不久,城墙墙基成为巴黎人休闲散步的场所。霍斯曼在巴黎城内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时,部分巴黎居民曾不得不迁移至蒂埃尔城墙内缘的所谓非建设性军事区内,至1926年非军事区内的居民数量达到42,300人。但真正的拆除工作至1932年告一段落。“”蒂埃尔城墙——巴黎的最终边界PART03现代规划1、1934年Prost规划第一次世界大战后,PROST规划旨在对巴黎地区向郊区膨胀的现象进行控制从区域高度对城市建成区进行调整和完善。规划提出放射路和环路相结合的道路结构形态。5条主要干道以巴黎为中心,从不同方向向法国腹地辐射,以联系首都和其他国内及欧洲重要城市。无序的郊区蔓延毁掉了大片森林、绿地,规划提出严格保护现有森林公园等绿地和重要历史景观地段,并在规划区内建设新的休闲游乐场所.以备将来建设公共设施的用地之需。为了抑制向郊区蔓延,规定了城市建设用地范围2、1956年的PARP规划•战后10年人口和经济在地区和全国范围内的不平衡分布成为当时法国社会的主要特征。•1956年.对1934年的PROST规划基础上颁布了新的((巴黎地区国土开发计划)}(简称PARP规划)。通过划定城市建设区范围来限制巴黎地区城市空间的扩展,并同时致力于降低巴黎中心区密度、提高郊区密度、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积极疏散中心区人口和不适宜在中心区发展的工业企业在城市聚集区外缘建设配备良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卫星城与中心区之间利用大片农业用地相互分隔,又通过公路和铁路交通相互联系在郊区建设拥有服务设施和就业岗位的相对独立的大型住宅区3、1960年的PADOG规划•1958年法国通过颁布法令开辟“优先城市化地区’促进了大型住宅区在巴黎郊区的建设.致使巴黎城市聚集区的蔓延发展没有减缓的趋势。为此,戴高乐政府制定了新的《巴黎地区国土开发与空间组织总体计划))(简称PADOG规划)。••PADOG规划认为未来巴黎地区城市发展的重点不是•空间上的扩展而是对现有建成区的调整.•建议利用企业扩大或转产的机会来向郊区转移,以疏散中心区压力•通过改造和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极核来重构城市郊区•通过鼓励巴黎地区周边城市的适度发展或在巴黎地区以外新建卫星城镇提高农村地区的活力4、1965年SDAURP规划1965年制定的《大巴黎区规划和整顿指导方案》,1965年是巴黎地区城市规划的转折点。巴黎地区城市规划实现了从“以限制为主“到“以发展为主“的发展战略的转变。巴黎新城集中在巴黎周边40km~50km范围内,一般选择原有城镇较为密集的地区率先发展。新城目标:1、重建郊区(集中人口和服务设施)2、减少老城市内的交通和就业压力3、建立真正的城镇(有完善的商店和服务设施)4、成为城市和地区规划的典范。新城内部——没有污染的纺织、食品、电子和印刷工业。靠近住宅区——用地10-40hm²的小工业区。城市边缘——大型工业企业。沿铁路的特定区位——仓库、市政设施、主要构筑物和垃圾处理厂等。母城与新城位置分布图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市区内主要改建了5个区,在其中接近市区边缘的两个区建了一些高层建筑。1969年以后,又在市中心进行了一些改建尝试,如重新进行圣·马丹运河区和中央商场区的规划设计,建设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等。城市外围部分,除完成高速环行公路(1961~1972)外,70年代起,开始在香榭丽舍主轴延长线上建设新的城市副中心──德方斯。5、拉德芳斯-----巴黎“曼哈顿”重建后的拉德芳斯拉德芳斯是巴黎都会区首要的中心商务区,位于巴黎城西的塞纳省,邻近塞纳河畔纳伊。座落在自罗浮宫中央广场延伸的历史轴线上,因此也成为巴黎市的延伸,更成为大巴黎拉德芳斯行政区域发展动力的象徵。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公共运输系统、完整的都市计划及高生活水准的
本文标题:巴黎城建史修改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78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