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探究剪纸中的语文元素
1探究剪纸中的语文元素上海市东新中学:束娅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教了几个学期剪纸艺术课,我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发觉其间不乏语文元素,今天不妨来探究一下。语文元素之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式。一代代传承的剪纸艺术,反映了中国深邃的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古代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天性与人性是相通的,故而可以达到统一,这种思想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神,这种精神融入在剪纸艺术品中,就是剪纸人心里想的,它注重表现抒发情感和理想的意念。这些朴素的思想情感、悠久的、精湛的手工技艺一旦融入到薄薄的纸片上,经灵巧的双手,一剪一刻一琢磨,竟衍化出千姿百态的美丽图案,争奇斗艳,异彩纷呈。剪纸表现的内容主要有戏曲人物,花卉、草虫鱼兽,喜庆图、门窗花饰、灯彩花、龙船花,丰富多彩,百般变化,寓意多端,洋溢着欢快,健康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深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而民俗的某些观念决定了剪纸的内容取向和表现形态,形成了民间剪纸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剪纸被称为情感艺术,它是创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表现,剪纸艺人通过剪纸作品表达、宣泄心中的喜怒哀乐,剪纸艺人在创作剪纸时,一般是在生产劳动感受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靠直觉、印象和想象来完成作品,尤如跨越了绘画的“写生”阶段,剪的是自己心中的形象,抒发的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追求的却是生活中的理想美。既不逼真,也不彻底抽象。剪子随心走,剪那心里想的,也就是所谓的意象。它比中国画的写意更大胆、放纵和浪漫,带有更多的情感和理想色彩。在精神上让人与自然界中的万物产生某种情感交流,从而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和净化。民间剪纸艺术家摆脱了功利束缚、超越了伦理规范制约,秉承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既承认人的现实存在,也承认在进入精神绝对自由境界可能性的生命存在,在这样的意境中,把自己的情感大胆宣泄到了她们思念向往的形象中,把不曾见过的神话传说兑现为神奇的可视艺术形象,在人与周围环境的现实关系中,摆脱了“外物”的桎梏,在精神世界中进一步体验到自己的“小天地”的存在。民间2剪纸一旦从得失的观念中超脱出后,带着个体的强烈感情,就能创作出无数描述自由、美丽的“小天地”艺术作品,所以它的题材相当广泛、内容非常丰富,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语文元素之二:宗教理念的渗透。宗教是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宗教礼仪与剪纸艺术的发展始终息息相关,它对于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风俗和道德、观念、心理,特别是对民间剪纸艺术的渗透是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儒教脱胎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它把儒家的宗法理论思想本身直接神圣化、绝对化为上帝——天理。成为人们信仰和崇拜的对象,这是典型世俗化的宗教,对民间剪纸的影响很深。它强调人们必须完全屈服于现实的社会关系,根除一切非分的物质追求和精神享受的欲望,“知足而常乐”。儒教重视家族的繁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表现在民间剪纸艺术上其重要主题之一就是希冀家族成员或社会全体繁衍不息,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家业发达。如剪纸中的“金玉满堂”、“榴开百子”、“麒麟送子”、“五子夺魁”、“鲤鱼穿莲”等等,比比皆是,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和心态,在民间剪纸作品中表现得特别直接而充分。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民间剪纸艺术带来了新的内容与形式,民间剪纸中的“荷花生人”就是从佛教中“菩萨坐莲花”改造而来。据佛经记载,佛诞生于莲花,因此佛总是坐在莲花上。到了宋代,出现了小孩坐在莲花上的莲灯,以后莲生娃娃的题材就沿袭了下来。在我国还有一个神话传说,说的是宋代南洋乡有位剪纸手艺高超、聪明美丽的姑娘,一日她正在窗下剪纸,被路过的俗神元福主菩萨看中,向她求婚,姑娘遂嫁给他,成了女菩萨。为了纪念这位剪纸高手,人们为她塑金身与元福菩萨供在一起,并挑选了一百名未婚的剪纸能手姑娘,用剪纸做成“百花帐”挂在女菩萨面前。现在我们看到的“坐莲娘子”、“坐帐花”大概就是这样沿袭、传承下来的,它寄托了中国女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剪纸受其影响更深。道教信奉神的存在,追求福禄、富贵、多子、长寿、吉祥,以至长生不老,这种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信奉。民间剪纸的许多主题就是追求现实的福禄寿喜。如“福禄寿三星”、“莲年有余”、“财福临门”、“五谷丰登”、“鲤鱼跳龙门”等等。道教的信仰、观念和礼仪对中国的民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许多风俗与迷信都与道教有关,明清以3后,道教日渐衰弱,但其影响在民间未见减弱,传说中的“八仙”,在各地民间剪纸题材中还是很多,如“八仙过海”、“八仙祝寿”、“站八仙”、“云中八仙”等等,可谓名目繁多,流传广泛,妇孺皆知。可以预见,宗教理念的渗透,必将伴随着民间剪纸艺术到永远。语文元素之三: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对国富民康的企盼。据考证,从商代始(公元前1600—1100年)就有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接空刻花制作装饰品。西汉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传说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帝思念不已,卧不安度,食不甘味,于是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象为其招魂,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公元105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了剪纸艺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宋时期,流行“镂金作胜”的风俗。“胜”,就是用纸或金银箔、丝帛剪刻而成的花样,剪成套方几何形者,称为“方胜”;剪成花草形者,称为“华胜”,剪成人形者,就称之为“人胜”。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东方朔传·岁时节》:天地初开,一日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盛,阴则灾。八日之中,尤以人日为重,又称“人胜节。”)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于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唐代大诗人杜甫以《人日》为题作诗:“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另一位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也作有《人日》诗,诗中说:“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唐代李远《剪彩》诗写道:“剪彩赠相亲,银缀凤真,双双御绥鸟,两两度桥人,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愿君千万岁,无处不逢春。”六十年代在新疆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件唐代的人胜剪纸,七个女子人形排列成行,此胜用于围饰发髻。在日本的正仓院,保藏有两枚唐代华胜,据日本齐衡三年(公元856年)《杂财物实录》载:“人胜二枚……天平宝字元年闰八月二十四日献物”,日本天平宝字元年即为唐代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其中一枚为罗地金箔字,上面剪祝颂吉语:“令节佳辰,福庆4惟新,曼和万载,寿保千春。另一枚则用金箔刻了复杂的边饰,并饰以红绿罗的花叶,中心是一儿童在竹林下戏犬。当时,还流行着一种用双丝绢帛剪成的小幡,叫做春幡,或称幡胜、春胜,在立春那天,作为节日礼物,或簪于头上,或挂在柳枝上,亦或贴于屏风。李商隐在《骄儿诗》中写:“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意为骄儿袞师请父亲在剪彩制成的春幡上写“宜春”二字。因为立春之日为春天的首日,象征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所以唐宋时期,人日剪彩这一民俗活动渐渐集中到立春这天,人们剪制各种幡胜、春幡、春燕、春蝶等等,作为节日礼物。皇帝在这一天也接见群臣,并分别赐以金银幡胜或者罗幡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一首“菩萨蛮”中写道:“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有一种鸟,因头项长有金黄色大羽冠很像插着一枝幡胜,而被命名为戴胜鸟,韦应物《听莺曲》中“伯劳飞过声局促,戴胜下时桑田绿”,胜成为春归大地的象征。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载:“元旦以鸦青纸或青绢剪四十九幡,围一大幡,或以家长年龄载之,或贴于门媚。在宋代,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许多工艺美术应运而生,并出现了专业剪纸艺术家。周密《志雅堂杂钞》载:当时京城沛梁“向旧天都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又中瓦有余敬之者,每剪诸家书字皆专门。其后,忽有少年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更精于二人,于是独擅一时之誉。明清人的笔记和地方志中也有记载剪纸名家的。如《苏州府志》载:“赵萼,嘉靖中制夹纱灯,以料纸刻成花竹禽鸟之状,随轻浓晕色。溶蜡涂染,用轻绡夹之。映日则光明莹彻,芬菲翔舞,恍在轻烟之中,与真者莫辨。”《严州建德县志》载:“林文耀,字纲斋,幼即工书,中年失明,乃剪纸为字,势飞动若龙蛇,点画不差毫发。室人装璜成轴,……人称之日“林剪。”《保定府志》载:“名女,张蔡公之女也。有巧思,与人接谈,袖中细剪春花秋菊、细草垂杨.罔不入神;其剪制香(大区),绝巧夺目,得之者珍藏焉。清代陈云伯《画林新咏》说:“剪画,南宋时有人能于袖中剪字,与古人名迹无异。近年扬州包钧最工此,尤之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无不入妙。”并有诗曰:“剪画聪明胜剪书,飞翔花鸟泳濒鱼;任他二月春风好,剪出垂杨恐不如。”清康熙时,有位宫廷画家邹元5斗,画有一幅祝福新年伊始的风俗画《岁朝图轴》画的上端绘有垂挂着的五枚彩色剪纸“门笺”。门笺的形式即是由春幡演变而来。在清代,因满族人有剪纸的习俗,致使剪纸进入宫廷。在故宫,历代皇帝举行婚礼作洞房的神宁宫,墙壁按满族习俗裱纸,四角贴着黑色的双喜字剪纸角花,顶棚中心贴着龙凤团花的黑色剪纸;在宫殿两旁的过道壁上也贴有角花。据说有人用纸剪成有鹿。鹤、松的“六合春”图案,加以彩绘,贴于朝服上,连西太后都以为是绣出来的。可以说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就没有中断过。它流传面之广、数量之大、样式之多、基础之深比任何一种艺术都更加突出。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它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附丽于生活,充实了生活,以它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对国富民康的企盼;它将人们的平凡生活点缀得瑰丽多姿,充分寄托和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它满足了人们更高的社会性的精神需求。语文元素之四:独特的语言形式。剪纸与其他艺术一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下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的剪纸题材和内容加以概括。一、借物喻意。剪纸作品中常借动物、植物等形象表达特定的含义。例如,龙在中国是权利、威望的象征,但在剪纸中的龙常常与凤相结合,人们常用“龙凤呈祥”表示对新人的祝福。“鱼跃龙门”象征着更上一层楼,改变自身命运和仕途的腾飞。在表达延年益寿的主题时,常借用松树、仙鹤、寿桃、寿星等图文。传统剪纸作品中常用以下植物、动物、器具等借物喻意:(一)植物类:石榴,象征多子多孙,多福多寿。万年青:象征长寿。松:象征长生不老,富贵延年。桃子:象征长寿。牡丹:富丽、大度、美艳,有王者风范,象征富贵显赫。月季:象征美好、幸福,含有“四季”和“长春”之意。兰花:象征俊雅、高贵且内秀,含蓄柔美。荷花:洁美、幽雅宁静,比喻纯洁、善良、洁身自好。梅花:象征清高素洁、深沉、自信。百合:象征百事合心,百年好合。瓜果:象征子孙繁多,家族兴旺。(二)动物类:鹤:象征长寿。狮:象征威猛、霸气。凤凰:象征生活美满。孔雀:象征美好、爱情。喜鹊:象征喜庆。蝴蝶:象征夫妇好合、情深意长和长寿(碟谐音耋)。蝙蝠:象征福(蝠谐音福)。6(三)人物类:寿星:象征长寿。福星:象征福气。财神:象征财富。观音:象征生子赐福。合和二仙:象征婚姻好合。二、谐音取意。用相同或相近词音寓意吉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连年有余”,剪莲花和鱼(莲谐音连,鱼谐音余)。“喜上眉梢”,剪喜鹊和梅花(梅谐音眉)。三、专题示意。传统剪纸在创作上常将借物、符号、谐音等寓意结合在一起表达不同的主题思想。(一)表现吉祥如意主题。如:龙凤呈祥、大吉大利、喜鹊登梅、鱼跃龙门、五子登科、山羊开泰、一帆风顺、四季平安等等。(二)表现延年益寿主题。如:松柏长青、鹿鹤同春、松鹤延年、寿比南山、八仙祝寿、麻姑献寿、福寿双全,南极仙翁等等。(三)表现纳福招财主题。如:吉庆有余、连年有余、五谷丰登、招财进宝、福如东海、金玉满堂、和气生财等等。(四)表现婚姻恋爱主题。如:龙飞凤舞、花好月圆、花开并蒂、凤戏牡丹、和合如意、鹊桥相会、百年好合等等。(五)表现祈子继嗣主题。如:麒麟送子、连生贵子、天仙送子、榴开百子、鸳鸯贵子、金钟扣蛙、莲花孕子、鼠登烛台、鼠吃南
本文标题:探究剪纸中的语文元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19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