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探究式学习下教科书的角色
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1課程發展處新高中中史課程研究會探究式學習下教科書的角色霍秉坤香港教育學院12.7.2006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2本節的大綱•探究學習的重要性•探究學習的理念•教科書的應用•利用教科書進行探究學習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3探究學習的重要性•回應時代的需要•中國歷史科的挑戰•探究學習的意義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4探究學習:回應時代需要(1)•「世界變了!」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5探究學習:回應時代需要(2)•整體教育目標:「讓每個人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都有全面而具個性的發展,使其一生能不斷自學、思考、探索、創新和應變,有充分的自信,合群的精神,願意為社會的繁榮、進步、自由和民主不斷努力,為國家和世界的前途作出貢獻。」(教育統籌委員會,1999,頁17)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6探究學習:回應時代需要(3)•學校教育的目標:「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學校教育應協助學生培養好學自學的精神,思考創新的能力,使他們建立充分的自信,為個人和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學習。」(教育統籌委員會,1999,頁17)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7探究學習:回應時代需要(4)•知識社會的要求:「在知識社會,學生不再是消極地接受知識。他們的學習過程,也正是不斷建構知識、創造知識的過程。」(教育統籌委員會,2001,頁36)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8中國歷史科面對的挑戰•以中文讀中國歷史科的優勢已減少•通識科的引入•歷史科向來重視史事多於探究(現象)•不少學生提及中國歷史科的沉悶•歷史課難教,學生厭學、怕學,社會效益低•「讀史無用」成為人們普遍的說法•實用主義誕生,導致科學技術的澎脹,地位至高無上•形成了「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9中國歷史科的課程宗旨•本科(中國歷史)教學宗旨在使學生–整理及綜合相關的重要史實,從而培養思辨及評價史事的能力。•修訂課程的目標是讓學生–透過學習中國歷史,發展各種共通能力–透過對中國歷史史事及歷史人物的認識和思考批判,建立優良的品德(課程發展議會、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編),2003)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10中國歷史科課程的基本理念•加強能力培養,著重探究式學習•面對知識型社會的急速發展,教學重點亦須有所調適,應從以內容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轉變成探究式學習及價值的培養。•修訂課程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透過歷史資料的研習,代入歷史時空,進行分析批判,辨訛剔偽,加強學生各種共通能力的培養,以獲取及建構知識。學生通過探究式的學習,勇於從不同角度探究問題,學習解決歷史問題的方法,成為主動的學習者。(課程發展議會、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編),2003)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11中國歷史科的考評(1)•先秦學術發達1.發達的社會和經濟背景;2.從人性、政治、經濟三方面簡述孟子的主張。(1998年)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12中國歷史科的考評(2)1.資料一–官員丙:「愛沒有等差,只要我們更積極地宣揚互相照顧,人人相愛的道理,一定可以加強社會上的和諧氣氛。」–…言論…與先秦時期哪一派的學說較接近?2.資料二–根據資料二,你會怎樣描述先秦時期的思想發展狀況?這些狀況是由於什麼原因而產生的?3.你認為法家學說較適合春秋時代抑或戰國時代?為什麼?試抒發你的意見。(2006)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13講授教學的誤區(1)•「我原本打算進行深入的講解與探討,但我不得不講完所有的內容,這一切都要花大量的時間」(Wiggins&McTighe,1998)•結果:教師犧牲學生的探究和理解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14講授教學的誤區(2)•「灌輸者」(教師)往往假設:–鉅細無遺的講授可以提高學生的成績•「第三次國際數學和科學研究大會」(TIMSS)証明–大量的內容在沒有質疑的情況下匆匆講過,學生(尤其是較差的)會更混淆–缺乏關鍵的問題與建立在問答基礎上的關鍵觀念,學生記憶的負擔達到極限–使勁地講,學生就會掌握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15探究式學習•相關的名詞–發現(discover)–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反省思考(reflectivethinking)–歸納法(inductivemethod)–演繹法(deductivemethod)•探究是指由學生探尋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的過程(張世忠,1999,p.125)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16探究學習(2):主要觀點•學習者理解事物、知識•應該包括獨立自主的活動•應該經常喚起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適用於更高層次的思維,如分析、評價與問題解決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17探究式學習培養的能力•建構知識的能力•批判思考能力•創造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反省思考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18探究式學習的步驟RossmanDewey朱敬先Merrifield等1.遭遇困難或需要2.問題的形成3.資料搜集4.提出假設5.驗證假設6.形成新觀念7.驗證並接受新觀念1.遭遇難題2.確定問題3.提出可能假設4.精心推敲可能假設5.驗證假設1.遭遇問題2.資料搜集與驗證3.資料搜集與實驗4.形成解釋5.探究過程的分析1.預備2.分析3.行動4.驗證5.再應用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19探究法與講授法的差異講授法探究法1.學生角色是被動的2.教師是指導輿帶領者3.學生接受知識4.問題的答案已預定5.獲得的知識較客觀6.助長聚斂性的思考7.主要的學習活動是記憶和解釋1.學生的角色是主動的2.教師是協助與諮詢者3.學生建構知識4.答案由學生自己發現5.獲得的知識較具體6.助長擴散性的思考7.主要的學習活動是分析、綜合和判斷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20學習的重要=探究學習?•Bruner(1996)認為,很多客觀的知識都始於主觀領悟和問題解決:「科學創造的過程是敘事性的,它由對自然提出假設、驗証假設、糾正假設和確定假設組成。值得驗証的假設的提出,得自於思想與思想的交流與碰撞。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盡量突破常規,大膽假設,發現并使用那些簡潔得今人吃驚的結構。」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21切合探究原則•教學方法–基本上為學生主導的方法–更根本為學生運用思考,而非僅為接受•課題:有多個可能的答案–有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發展–有不同的資料來源–有不同的價值判斷–具爭議性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22教科書的重要性(1)「按各科之實際,教科書已成為各公立學校實際的課程。」(Tyson-Berstein,1988)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23教科書的重要性(2)「學生在學校的求知過程中,除了教師的講授外,教科書對學生的認知亦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一本質素優良的教科書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可以加強他們對課程內容的瞭解。」(馮以浤、陳建英,1984)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24教科書的重要性(3)「教材作為一種最普通的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媒體,在傳播知識方面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學校教育中,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和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邵瑞珍等《教育心理學》)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25四方面的研究結果•重寫教科書•前導組體•圖表•附加問題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26教科書重要性:研究結果(1)•Britton等(1993)在《優異及差劣的文章對學習者之影響:理論與研究》–30次為改善學生學習而修訂教科書的實驗•18次重寫教科書:16次能幫助學生學習•12次加入學習要素:10次能幫助學生學習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27教科書重要性:研究結果(2)修訂方式實驗次數有助學生學習(次數)未能幫助學生學習(次數)重寫18162加入學習要素12102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28重寫教科書的方式(18次)•重排概念的先後次序•標示內容的結構•加入預覽句子•加入邏輯性的聯結及結構性的資料•改變或刪去細節•清楚列明主題及例子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29加入學習要素的方式(12次)•插入語句或輔助語句的要素,包括:–標題–邏輯性的聯結–預覽的句子–劃線–摘要–編碼–印刷設計(如大寫、斜體、字體大小、字型)。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30教科書的一般缺失一般科學教科書的問題造成學習上的問題•內容太廣且太膚淺•內容呈現許多概念,但介紹膚淺•鼓勵學生記憶•教材以學者的角度編寫,忽略學生既有知識與思考方法•學生無法洞悉自己的想法•學生必須扭曲教科書的意思以配合他們的先備知識•教師手冊著重提供標準答案,忽略學生的其他反應•學生會發展出不適當的策略來獲得答案並堅持其迷惘概念•學生認為學習的本質只為了獲得正確答案•對概念的解釋僅提供一種方式說明•學生視教科書中的解釋是用以記憶•教科書中的活動與概念未緊扣•「做」(doing)與「閱讀和思考」是不大相關的•活動只是有趣而已,並不能幫助學生對概念發展出較佳的理解•教科書中的問題以事實為主,較少要求學生解釋與說明•學生認為回答「事實」的問題就代表他們明白,其概念作未經考驗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31探究學習:教科書設計的思考•資料多樣性不一定可以協助探究–地圖–補充資料---故事、史實、人物生平、時序線、「最新發表的研究成果」……•教科書的列明不同觀點不一定可以協助探究–只是學生記憶更多不同的觀點•教科書內容的不同的表達方式不一定可以協助探究–只是協助學生記憶•教科書的練習不一定可以協助探究–回憶(事實)–撮要–綜合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32教科書常見的設計•前置文字•圖表•附加問題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33教科書前導組體的研究結果•前導組體(advanceorganizer)是用來解釋及組織新的訊息,使這些新訊息與學習者的認知結構連結,因而產生意義學習例:在上一個單元,我們曾探討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起因,其中包括經濟力量、政治動盪、內部鬥爭和邊境衝突;並且曾探討一些大戰前出現的突發事件。在這單元中,我們會談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這些起因與第一次的起因相類似(West,Farmer&Wolff,1991,p.117)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34前導組體的作用•加以注意內容•提供先備知識•建立外在聯結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35學習者(1):熟悉課文的程度•若學習者沒有先備知識,或不能正常的運用適當的先備知識組織新知識,前導組體最為有效•若學習者對教科書課文內容不熟悉,應加前導組體;反之,可不強調甚或不使用先行組織者(Mayer,1987)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36學習者(2):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應加強前導組體的使用,使能有效地協助他們瞭解閱讀內容,減低學習挫折,增加學習信心•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不必使用先行組織者,因為他們通常需要更具挑戰的學習內容,否則便會容易失去學習興趣(Rasinski,1983;趙美聲,1995)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37學習內容(1):內容涉及創造性或問題解決•學習內容若涉及創造性問題解決,前導組體的效用顯著–在一系列以創造性問題解決為依變項的研究中,發現先行組織者帶來強而有力的學習遷移效果(Mayer(1979)Meyer,1977;West&Kellett,1981)。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38學習內容(2):課文內容的組織•學習內容本身已有內在的組織–編排順序是逐漸分化的–包攝性程度由高至低–不必採用前導組體,因為教材本身已經具有組織者的作用•如果教科書內容繁雜,其內容表達亦需要嚴謹的組織,則先行組織者更為有效(施良方,1996;萬雲英等,1989)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39前導組體的設計(1):條理性•如果前導組體的內容是具邏輯性的組織,則學習者會較受益•相反的,如果前導組體的內容雜亂,或超出學生的理解能力,則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表現(Mayer,1978;Siu,1986)•教科書前導組體----不宜複雜,應條理分明探究學習下之教科書角色40前導組體的設計(2):配合課文內容特點•研究顯示,不同的學習內容應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協助達成學習目標(李詠吟,1998)–以閱讀為例,若文章之性質是小說,則前導組體可以以文字、段落方式呈現–若內容是數學、電腦等相關的科技,則圖解式的前導組體應更有助於學習(Tompkins,1991;趙美聲,1995;李詠吟,19
本文标题:探究式学习下教科书的角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20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