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摘要: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达到一定高度的表现,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各国的民主是由内部生成的,是由本国国情而定的,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素质的提高而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由外力强加的。中国民主化的进程,是在艰难和曲折中前进。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又根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实行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的民主发展道路虽经历曲折,但最终还是使中国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而且正在逐步实现把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共同理想。实践证明,中国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人们应该对国家前途充满胜利的信心,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定会越来越完善。关键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程前言:回顾中国民主化的进程,可谓并不平坦。无数革命先烈为民主理想奋斗终生。从新文化运动的“德先生”到辛亥革命对自由民主的追求,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将民主写进宪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不断的改革发展,“民主已不仅是一种国家权力产生权力结构制和公民权利保护的国家制度,也是一种公民享有充分自由、广泛参与社会和公共事务决策管理的生活方式。”[1]中国的民主发展道路虽经历曲折,但最终还是使中国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而且正在逐步实现把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共同理想。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强调“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我们有理由相信我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再加上高等教育的普及,民主也会随之渐进式地发展的。一、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建设一样,民主政治建设历经曲折,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光辉大道。回顾半个多世纪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之路,基本可划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创时期:(1949年—1954年)这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建立起新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权,到1952年9月,全国普遍召开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了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国家开展的各项工作,以领导生产建设为中心,普遍进行了认真的组织和领导,发挥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和干部的支持、监督作用,也培养了一批干部。这表明,我们国家最基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在全国范围内成为了人民管理国家的一个有效的基本组织形式,此时人民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建立和完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的任务已取得胜利。同时在广泛协商的基础上,确立了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第二阶段:创建时期:(1954年—1966年)经过5年的实践,1953年各地开始实行普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于1954年9月召开,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宪法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立法的形式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为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制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真正反映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的宪法,该宪法是中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的纲领,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新的起点。第三阶段:重创时期:(1966年—1976年)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先辈们付出艰辛努力刚刚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原则和制度都遭受严重破坏[3]。主要表现在:第一,红卫兵运动扩大化,红卫兵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践踏,对民主法制产生破坏。社会秩序也受到红卫兵运动的严重冲击和破坏,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政治权利都遭到严重践踏。刘少奇冤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该案件典型地反映出宪法尊严已遭受践踏,人民已遭受的严重人身迫害。第二,造反派“全面夺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受到“夺权运动”的空前践踏,同时该运动也对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危害。党政机关陷于瘫痪是从1967年上海开始的夺权风暴开始的,随后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此时社会秩序由于各造反派组织间的激烈斗争而变得更加的混乱不堪,人民无法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根本得不到任何的保证,社会发展遭到严重挫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无法正常召开,此时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权利已经从事实上被剥夺了。第四阶段:重建时期:(1976年-1997年)1976年10月,在这危急时刻,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于10月6日果断地逮捕了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全国亿万军民,随即举行盛大的集会游行,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的历史性胜利。从此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反思十年的文革最大危害就是破坏了党的民主集中制,损坏了党的“三大作风”;践踏了国家宪法,阻碍了国家法律的正常实施,此间毫无民主可言。邓小平认识到文革之所以发生,一个重要的根由是权力过分集中,民主集中制在文革的十年中只剩下集中而无民主。因此,邓小平认为应以民主为改革的推动力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会上邓小平清晰地表达出以民主推动改革的理念并成为全党的共识。政治体制改革在中国共产党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首次提出,于十三大确立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和任务,而且十三大作出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决定。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强调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了民主法制化的战略任务;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战略目标,在此期间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第五阶段:发展时期(党的十六大至今)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4]: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我们党总结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们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确保了国家政权机关和领导人员有序更替。我们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的当家作主。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深入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我们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我们建立健全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为各方面优秀人才建功立业开辟了广阔渠道。事实充分证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我们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总之,我们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把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出来,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二、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才能保证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从已经被实践证明正确的民主政治制度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方向、途径等上看,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表现为六个有机统一[5]: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二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的有机统一;三是坚持共产党领导与多党合作的有机统一;四是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机统一;五是扩大基层民主与推进公民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的有机统一;六是坚持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民主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统一。除以上六个统一外还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6]:(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保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理论研究,同时必须充分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三)必须用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四)切实推进我国的公民意识教育,以奠定必要的人文基础;(五)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结束语在如何看待我国现阶段的民主制度的问题上,邓小平同志曾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7]。比如反思文化大革命时他侧重于强调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权力过分集中、官僚主义严重等弊病,强调以实行民主为改革动力,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8];有的时候他又侧重于强调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优势和长处的一方面,并告诫我们,一定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千万不要盲目地模仿西方的政治模式,轻易地丢掉我们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我们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但也要注意研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9]。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只有在不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又合理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才能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这就警示我们在看到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漏洞时,决不能放弃我们的基本原则和优势,而是要及时改革现行体制;但是在坚持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基本原则和优势的同时,又必须能够正视我们现行的体制中存在的不足,比如权力过分集中,以及严重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弊病,充分并正确认识对现行政治体制进行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加大改革力度,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健康发展、永葆活力的重要保证。并成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强大推动力量。长期以来,我们党一直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10]。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调动积极性是最大的民主。至于各种民主形式怎么搞法,要看实际情况”。只有“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1],才能真正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因此,胡锦涛同志强调[12]“衡量一个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同其他事物一样,民主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民主亦是如此。一种制度的产生绝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不断演变、不断生长的过程。民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政治参与制度,是需要建立在一定条件之上的,不能没有根基的。一个国家要想民主得到较大的发展,至少应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素质的提高。民主的发展总是同一定的经济基础、阶级利益和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的,民主制度的建设必须符合本国的国情[13]。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主发展都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我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再加上高等教育的普及,民主也会随之渐进式地发展的。[14]参考文献:[1]蔡定剑.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
本文标题: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24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