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平湖生态市建设规划二○○四年十月-2-前言平湖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边缘,南濒杭州湾,东邻上海市,处于长江三角洲的黄金地带,与上海、杭州、苏州相距100公里左右,与宁波隔海相望,多条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公路、水路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平湖历史悠久,春秋时为越武原乡地,历来经济发达,社会繁荣,文化氛围浓郁,素有“金平湖”之称。改革开放以来,平湖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95年经省政府考核达到小康县(市)标准。2003年,平湖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列第31位,人均GDP已达3095美元,产业优势突出,经济实力强劲,城乡发展均衡,社会全面进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长江三角洲经济产业集聚、产业升级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浙江建设“生态省”的战略调整,平湖的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全新的机遇。然而,平湖土地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严重,能源供应紧张,环境缓冲能力和支撑能力较弱。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影响并将制约平湖的进一步发展。平湖将通过生态市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生态市建设,就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引入生态经济效率的理念,以资源-3-耗费最省、污染物排放最少的路径,谋求社会经济的最快发展。平湖生态市建设,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根据平湖市情,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决策创新,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生态市建设机制;统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突出重点,狠抓亮点,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人居环境,培育生态文化,改善生态环境,使平湖走上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根据平湖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现实和资源环境的特点,统一编制一份符合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既有理论上的前瞻性,又有现实可操作性的生态市建设规划。生态市建设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完善和补充,该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将有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平湖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促进平湖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支撑能力相协调。本规划由平湖市人民政府编制,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平湖市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市直各部门进行了密切配合,全体编制人员付出了艰辛努力。在此,编制组对所有指导、协助和参与本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专家、编写人员和资料收集人员致以衷心的感谢。平湖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组-4-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一节生态市建设规划的范围、期限与编制依据………………1第二节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2第二章生态市建设的现实基础………………………………………4第一节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4第二节生态市建设的优势与制约因素……………………………8第三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与环境支撑能力………………………11第三章目标定位与规划指标体系……………………………………14第一节总体目标……………………………………………………14第二节阶段性目标…………………………………………………14第三节指标体系……………………………………………………16第四章生态功能区划…………………………………………………17第一节生态建设区的划分…………………………………………17第二节生态建设区的发展方向……………………………………18第五章生态市建设的主要任务………………………………………21第一节建设体现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产业体系…………………21第二节建设体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体系……………………29第三节建设体现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环境保障体系………………39-5-第四节建设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现代生态文化体系………46-6-第六章重点领域与工程项目…………………………………………49第七章投资概算与经费来源…………………………………………50第八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52第一节政策法规保障体系…………………………………………52第二节组织机构与管理保障体系…………………………………53第三节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55第四节实施手段与技术保障………………………………………56第五节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56第六节加强制度与科技创新研究…………………………………56第九章附则……………………………………………………………58附表:1.平湖生态市建设规划指标体系………………………………592.平湖生态市建设重点工程项目………………………………61-1-第一章总则第一节生态市建设规划的范围、期限与编制依据平湖生态市建设规划是全市范围内生态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平湖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行动指南,在全市范围内从事一切经济、社会活动应遵守本规划。一、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平湖市行政辖区范围内537平方公里的陆地和1086平方公里的海域。二、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4-2015年,规划基准年是2003年。规划期分两个阶段:近期:2004—2007年,全面启动平湖生态市建设,基本达到生态市建设标准;远期:2008—2015年,全面达到生态市建设标准,进一步提升生态建设层次。三、规划编制的依据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3、《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4、《嘉兴生态市建设规划》;5、《中国21世纪议程》;6、《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7、《浙江省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8、《平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9、《平湖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20);10、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生态市、生态县(市、区)、生态镇(乡)建设与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二节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依据,以生态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主线,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决策创新为动力,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生态市建设机制为手段,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综合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优化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生态经济效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培育生态文化,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推动平湖市全面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3-二、生态市建设的基本原则1、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原则;2、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原则;3、坚持开拓创新、科教支撑的原则;4、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5、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公众参与的原则。-4-第二章生态市建设的现实基础第一节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平湖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边缘,陆域面积53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为1086平方公里。平湖地处北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气温较低、空气干燥,年平均气温15.7℃,无霜期225天,降雨量为1205.7毫米。平湖市土壤母质为河湖、浅海沉积物,共分为水稻土、潮土、滨海盐土、红壤土等4个土类,17个土属,40个土种。平湖市河道大多为天然河沟型河道,属太湖水系,受黄埔江周期性潮汐顶托,境内诸河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潮性。平湖市域河流纵横、水网密布,全市河道总长2525.7公里,每平方公里河网密度为4.7公里,河湖塘面积合计71.7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3.23%。二、资源与环境概况1、资源概况土地资源:根据2003年土地详查资料,平湖市共有土地面积55224.86公顷(不包括海岛面积)。水资源:平湖市地处杭嘉湖平原水网地区,为典型江南水乡,但水资源并不丰富。多年平均地产总水量约2亿多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5-量522.4立方米,为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矿产资源:全市矿产资源较少,且品种单一,目前已知的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仅有建筑石料和砖瓦粘土两种。森林资源:平湖市绝大部分为平原,山地面积小,且均属低丘,天然植被已被次生或人工植被所代替,2003年,全市林业用地总面积为37763亩。旅游资源:根据旅游资源普查分析报告,平湖市拥有门类齐全的8类旅游资源,有23个亚类,53个基本类型,171个单体。其中优良级(三级以上)的旅游资源单体38个,占单体总数的22.2%,三级以下旅游资源单体133个,占单体总数的77.8%。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总体品质不高。海洋资源:平湖市濒海而立,海洋资源比较丰富,包括港口资源、渔业资源、海洋能源资源、岛礁资源和其他海洋资源。2、生态环境状况水环境状况:平湖市地表水(主要是河道)水质呈有机污染和一定的富营养化趋势,七个水域的水质均劣于V类,水污染相当严重。大气环境状况:当湖街道建成区环境质量基本良好,符合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声环境状况:市区总体声环境质量状况较好,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8分贝,交通噪声为67.3分贝,均达到国家标准的控制要求。森林生态系统状况:平湖市境内森林类型多样,树种资源丰富,但森林资源储备总量相对不足,林地面积少,森林覆盖率偏低;经济林业-6-仍然偏少,生态公益林建设缓慢,城市绿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生物多样性:平湖市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物种资源较为丰富。现有野生植物1000多种,列国家保护的有41科213种;野生动物6大类1661种,列国家二级保护的有9种。自然灾害:平湖市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雨涝渍害和低温冷害等。其中洪涝灾害尤为突出,近来有频率增加趋势。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提供的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平湖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为91.27分,仅占总分146分的62.5%,仅属于及格水平。平湖市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土地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地表水体污染较重,以及太湖流域治理后水体流向变化等因素,已造成河床抬高、地面明显下沉等现象,洪涝灾害呈加重趋势。3、社会经济概况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平湖市历史悠久,5000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生息,春秋时为越武原乡地。1983年7月,撤销嘉兴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平湖县属嘉兴市。1991年6月撤县设市,1999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为9镇1乡,49个居民委员会,138个村民委员会。2004年5月,平湖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一步优化调整,撤销当湖镇、钟埭镇、曹桥乡建制,调整林埭镇行政区划,设立当湖、钟埭、曹桥三个街道。现平湖市辖当湖、钟埭、曹桥三个街道和乍浦、新埭、新仓、黄姑、全塘、广陈、林埭7镇。人口与劳动力: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83569人,其中,男性-7-239292人,女性244277人。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2003年末,全市乡镇农村劳动力总数为22062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为49873人,占22.6%,第二产业139884人,占63.4%,第三产业30867人,占14.0%。国民经济概况:200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73亿元,较上年增长16.6%,其中,第一产业9.28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77.30亿元,增长19.9%,第三产业37.15亿元,增长13.1%,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为7.5∶62.5∶30.0,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597元。社会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平湖市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猛,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交通、水利、城市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同时,平湖市的城乡发展比较均衡,社会
本文标题:平湖生态市建设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54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