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平菇栽培技术一、实验目的1.了解平菇的形态特征、生长过程及生活条件。2.初步掌握平菇的栽培技术。3.学会测量平菇生长过程中的相关参数。二、实验原理平菇担孢子成熟后,就会从菌褶上弹射出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孢子开始萌发、伸长、分枝,形成单核菌丝,当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结合,并同时进行锁状联合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子实体经不同的发育阶段成熟,最后又形成孢子,完成了平菇的生活史平菇属木腐生菌类。平菇需要的氮源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平菇在0-3℃始形成孢子,但以12-18℃时形成最好。菌丝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4-27℃,高于35℃时,生长菌丝易老化,变黄;低于7℃,生长缓慢。菌丝抗寒能力较强,能而-30℃的低温。平菇耐湿能力较强,野生平菇在多雨、阴凉或相当潮湿的环境下发生。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在65-70%,如果低于50%,菌丝生长很差。含水量过高,也会影响菌丝生长。子实体发育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在55%时生长缓慢,40-45%时小菇平缩;高于95%时菌盖易变色腐烂,也易感染杂菌。平菇的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有光可使菌丝生长速度减缓。子实体分化发育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光照不足,原基数减少,菌盖小而苍白,畸形菇多。直射光强光下不能形成子实体。平菇是好气性真菌,恢复菌丝和子实体生长都需要空气。平菇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PH在3-10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平菇栽培的培养料主要有棉籽壳、锯木屑、秸秆三大类。三、实验材料棉籽壳,玉米,石灰或石膏:调整ph向碱性菌袋:装料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高锰酸钾(K2MnO4)电子天平四、栽培料处理拌料过程中加水的方法是先测出含水量,在把需要加的水分批次一份份加入栽培料(料:水=1:1.3)。棉籽壳:无霉变无虫害,绒少,色泽至少灰白,干燥,新鲜。资源较丰富,质地偏硬,做基料通透性好,碳氮比较为合适,适于生料、发酵料以及熟料栽培,产量较稳定,为平菇栽培首选原料。问题是价格偏高。玉米:新鲜干燥,无腐烂,先暴晒,用清水侵泡后沥水,含水量60到65。资源较丰富,尽管碳氮比较高,但可以调配,通透性较好,第一、二潮菇产量相对理想。问题是不适宜生料栽培,配料时应加大氮素,价格偏高。目前生产上平菇培养料处理大致可分下列三种方式:(1)药物处理:在大面积生产上,多采用0.1%-0.2%的多菌灵,主要利用药物抑制杂菌孢子的萌发和生长,但在高温季节,因气温高,容易降低多菌灵的抑制效果,往往仍有污染,甚至还很严重。(2)高温处理:一般利用100℃以上的高温连续蒸10-12小时,停火后闷10-12小时,但存在灭菌时间长,能源消耗大,成本高的问题。有时灭菌不彻底,也会引起污染.(3)堆积发酵处理:①拌料建堆:建堆场所最好是紧靠菇房的水泥地面,并且排水良好,避风向阳,水源干净、便利。建堆时,先将料混合均匀,加足水分至培养料含水65~70%(将发酵过程中的水分损失计入其中),然后将料堆成宽1.0~1.3米,高1.0~1.5米,长度不限,料堆四周尽可能陡一些,建堆时将料抖松抛落。建堆后,用木棒(直径5厘米左右)在料堆上插通气孔,每隔0.2米插一孔,以利通气发酵,然后用塑料薄膜或草帘、稻草等覆盖。②适时翻堆:平菇发酵多在春秋堆制,建堆后48~72小时待料温升至65℃应进行翻堆。发酵期间翻三次堆(上翻下、内翻外),在第三次翻堆后加入克霉灵搅拌均匀即可。翻堆时必须将料松动,以增加料中含氧量,同时把堆中心的料翻出来,四周的料翻入中心,以便培养料均匀发酵,全部发酵过程大约6~8天,翻堆3~4次。时间不应过长,否则会大量消耗养分;当然,时间太短发酵不充分,达不到发酵目的。③发酵料质量的检查:在预定时间内(建堆48小时左右)若能正常升温60℃以上,开堆时可见适量白色菌丝,表示含水适中,发酵正常。如建堆后迟迟达不到60℃,可能培养料过紧过实或因未插通气孔等原因造成堆料通气不良,不利于放线菌生长繁殖。遇此情况应及时翻堆,将料堆摊开晾晒或增加干料至含水适量,再重新建堆发酵。如果堆料升温正常,但开堆时培养料呈白化现象,水分散失过多,可用80℃以上的热水,拌匀后重新发酵。发酵好的料有芳香味,pH值在6.5~7之间。(堆积发酵处理:是将营养料和水拌均匀,堆积压紧,覆盖草帘,以达保温。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使料温升高,当料温升高到60-65℃时进行翻堆,使堆料的上下、内外位置调换,再继续升温到60-65℃,经过这样三次升温过程,将杂菌杀死。但在堆积发酵过程中,由于堆料深浅不同,各层的温度不一致,又因翻料不均匀等原因,低温处的杂菌没有彻底杀死。又存在低温季节培养料堆积发酵不易升温,达不到灭菌的目的)五、实验步骤1、配制过程:每4人1组,每组装棉籽壳,玉米各1瓶。取新鲜、干燥。无霉变的配料在阳光下曝晒1-2天,每2组分别称取棉籽壳0。5千克、水0。7千克、石灰0。02千克,然后进行拌料。料水比例约为1:1.4,将所需石灰先溶解于水后再加到棉籽壳内混合均匀,人工拌料时,必须反复翻拌4~6遍,才能使干料均匀吸,使培养料的含水量达到65%左右为宜,即用手紧握培养料,手指缝中有水珠渗出,但不滴下来为宜,堆成堆,闷一小时即可装袋。(塑料袋的规格要求:选用厚0.03-0.04cm,宽24-30cm长40-50cm的高密度聚乙烯袋。)2、装袋:装袋时先抓2~3把培养料装进袋中,用手把袋底的边角压入袋内,并压紧培养料使之成圆柱形,袋底平稳能直立于地面。在袋中插入直径2~2.5厘米的圆形木棒,最好插到底,但应避免刺破袋子,而后继续边装料边用手压实,装至袋长的2/3(约500克干料),压平表而,拔出木棒。这样预埋棒再装料,拔出后留下的洞穴坚固、在搬运过程中不易堵塞,灭菌时蒸汽容易穿透培养料,灭菌能更彻底,而且接种时原种落入洞底,加速菌丝生长、缩短栽培种培养时间。3、灭菌:用常压蒸汽灭菌即将灭菌物放到锅炉内,以自然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100℃维持8~10小时,(注意:从温度上升到100℃后开始计时且温度到尽快提高到100℃,中间不能停火并不断补充热水),灭菌后取出冷却。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由于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所以该法的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法高,湿热灭菌法湿热法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达到与干热法相同的灭菌效果,因为:①湿热中蛋白吸收水份,更易凝固变性;②水分子的穿透力比空气大,更易均匀传递热能;③蒸汽有潜热存在,每1克水由气态变成液态可释放出529卡热能,可迅速提高物体的温度。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4、接种:接种前,应该对接种室进行杀毒灭菌,一般采用化学熏蒸。在无菌操作室中将菌种接种到菌袋中。(灭菌完不可马上接菌,应待其冷却到30℃时开始接菌)具体操作为:以无菌操作方法用接种铲或大镊子取一小块原种;在酒精灯火焰旁打开栽培种袋口(袋口应倾斜在火焰旁,切勿直立),迅速将原种接到袋中。塞上棉塞或盖上无棉盖体的盖子即可。栽培种的用量一般为培养料的15%~20%。5、菌丝培养阶段管理:(1)菌丝生长阶段:在平菇栽培中,发菌阶段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栽培成败的关键。一般接种后2—3天,菌丝开始恢复。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3—27℃。所以温度管理应尽可能达到或接近这个范围。生料栽培或开放式栽培,培养料中还有其它微生物活动产生呼吸热,料温将比室温高出2-3℃甚至更多。所以要密切注意料温变化,采取相应的散热措施,降低培养室的温度。这个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要求控制在80%以下,菇房和菌床都不能喷水,湿度大了污染率高。菌丝生长阶段,光照对菌丝生长不利,尤其不能让直射阳光照上菌床。培养室的窗子要挂上黑色窗帘。除检查用光外培养室不要随意开灯。空气对平菇菌丝生长也很重要,虽然菌丝生长阶段能耐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也会抑制菌丝生长,严重缺氧菌丝会老化窒息而死。培养室若通气不良,菌丝的呼吸热散不掉,会致使料温上升,烧坏菌丝。接种以后7—10天菌丝长满菌床表面,在这之前是杂菌污染的危险期。这阶段原则上不能揭膜,只有在料温超过30℃,不揭膜就会烧坏菌丝时,才能揭膜通风降温。菌丝长满菌床表面后,每天应揭膜透气10—20分钟。因为随着菌丝量的增多,呼吸热和二氧化碳的量也多,所以需要揭膜透气。
本文标题:平菇栽培实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54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