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建大环工考研-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题一、填空题1、生物群落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2、原核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粘细菌、古细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光合细菌等。3、真核生物有:酵母菌、霉菌(曲霉菌、青霉菌)、真菌、伞菌、线虫、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4、噬菌体的典型外形是蝌蚪形。5、细菌的基本形态有杆状、螺旋状、球状。细菌细胞中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质粒和细胞核。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有:芽孢、荚膜、鞭毛、菌毛、粘液层和衣鞘等。细菌的运动器官是鞭毛、重要代谢活动中心是细胞质膜。6、不产生荚膜的细菌所形成菌落被称为粗糙型菌落;产生荚膜的细菌所形成菌落称为光滑型菌落。7、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共有成分是肽聚糖。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特有成分是脂多糖。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特有成分是磷壁酸。革兰氏阳性菌经革兰氏染色后呈现紫色,革兰氏阴性菌经革兰氏染色后呈现红色。8、原生动物可分为肉足纲、纤毛纲、孢子纲和鞭毛纲。用来治理污水的有:肉足纲、纤毛纲、鞭毛纲。9、霉菌的有性孢子主要有:卵孢子、结合孢子、子囊孢子。青霉菌丝特点是菌丝有横隔膜。10、根据最终电子受体不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分为:无氧呼吸、发酵作用、有氧呼吸。但有些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活,如酵母菌。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时,能充当无氧呼吸中电子受体的物质主要有:CO2、SO24、NO3、延胡索酸。11、一切生命活动的通用能源是ATP,糖类是主要能源。微生物产生ATP的反应主要有: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12、常见自养型微生物有藻类、蓝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它们可以自己获得能量,如硝化细菌利用无机物氧化获得能量;光合细菌和蓝细菌、藻类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其反应式为:CO2+2H2S→[CH2O]+2S+H2O。其中蓝细菌还是光合固氮微生物。13、生物进行同化作用时,供氢体不同,如紫色非硫细菌同化CO2的供氢体是异丙醇;光能异养菌同化CO2的供氢体是有机物,从而把微生物分为光能自养型和光能异养型。14、每种微生物只在一些特定培养基才能很好生长,其中细菌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能生长良好、真菌在孟加拉红培养基中能生长良好、放线菌在改良高氏一号培养基中能生长良好。细菌在液体培养液中生长时,其生长曲线中可分为四个时期,即缓慢期、稳定期、对数期、衰亡期,其中对数期的细菌生长健壮、整齐和代谢活力强。15、微生物需要多种养分,如C源、N源、能源等。其中生长因素主要是维生素。此外,还应该注间氧化还原电位,如需氧细菌生长适宜的氧化还原电位是0.3--0.4V;PH,如在pH值4-6条件下生长良好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温度,如中温菌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是370C。16、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有:培养物传代保藏法、干燥保藏法、低温保藏法、冷冻干燥保藏法。糖渍法是利用降低水分含量的原理来保存食物。17、细菌质粒DNA有可以相互转化的3种不同构型,即线状、环状、超螺旋。微生物常常通过质粒倡导从而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基因重组,常见的方式有:接合、传导、转化18、微生物间相互关系主要有:互生关系、共生关系、寄生关系、拮抗关系、捕食关系。如地衣是真菌与藻类结合而成,它们属于共生关系;氧化塘法处理污水是利用细菌和藻类的共栖联合作用;沼气发酵产生甲烷是利用S菌株与甲烷杆菌MOH菌株的共生作用来实现的。19、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如在碳素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是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其中分解淀粉中α-1,6糖苷键的酶是异淀粉酶,而其他淀粉酶主要分解α-1,4糖苷键。微生物分解蛋白质或氨基酸的方式有:氧化脱氨基作用、水解脱氨基作用、还原脱氨基作用、合成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20、汞是环境中毒性较大的一种重金属,它通常以金属汞、无机汞和有机汞三种形态存在,其中有机汞的毒性最大,而有机汞中甲基汞毒性最大。微生物转化汞的方式主要有:甲基化作用、还原作用。21、生物转盘法处理污水利用的微生物是需氧菌。而含重金属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主要有:生物沉淀处理、生物还原处理、生物氧化处理、生物吸附处理22、在环境中有很多因素对生物尤其是DNA有损伤作用,如紫外线可以使DNA中的T形成二聚体,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然后微生物自身可以对受损DNA进行修复,修复途径主要有:光复活作用、切除修复、重组修复、紧急修复、SOS修复。.23、沼气发酵步骤有:液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甲烷阶段。二、名词解释: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与环境领域(包括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菌落:由1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分裂繁殖并聚集在一起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菌胶团:多个细菌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粘集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质粒:细菌中存在的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自我复制并稳定遗传的小环状DNA分子。真核微生物: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包括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三大类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宿主细胞的生长繁殖而传代下去,一般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霉菌的菌丝体:霉菌数体均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的则称为菌丝体。培养基:是指根据各种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物质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选择性培养基:在培养基中添加或不添加特定化学物质以选择性地促进某类微生物生物而抑制不需要微生物的生长。反硝化作用:硝酸在通气不良情况下,借微生物作用而还原的过程。移码突变:指诱变剂使DNA分子中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增添或缺失,从而使该部位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发生转录和翻译错误的一类突变。硝化作用:氢经过微生物作用氧化成亚硝酸,再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的过程。有氧呼吸:以分子氧化物为氢及电子的最终受体的呼吸作用。间体:是细菌细胞质中主要的膜状结构,它由细胞膜内陷折叠而成的。互生关系:是指一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创造或改善了另一种生物的生活条件,可以是单方面的偏利共生或双方互惠共生。共生关系:是指两种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在形态上形成了特殊共生体,在生理上产生了一定的分工、互相有利,甚至互相依存,当一种生物脱离了另一种生物时便难以独立生存。寄生关系:是一种对立关系,指一种微生物生活在另一种微生物体内,以另一种微生物为生活基质进行生长繁殖,对后来者或强或弱的危害作用。拮抗关系:指一种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某种代谢产物或改变其他条件,从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甚至杀死其他微生物物的现象。反硫化作用:硫酸盐在缺氧条件下被一些微生物利用而还原生成硫化氢的过程。内源呼吸:细菌利用自身的贮藏物质甚至体内的酶作为养料。硫化作用:硫化氢,元素硫或硫化亚铁等在硫细菌作用下进行氧化,最后生成硫酸的过程。生物固氮:微生物直接利用大气中的分子态氮,使之还原为氨的过程光合细菌:是一类含有光合色素能同化CO2为菌体有机质的细菌。酒精发酵:以葡萄糖为呼吸基质的转化过程有乙醛的形成,酵母菌在无氧存在时可以乙酸暖氢体,使之还原成乙醇。基质的耗氧曲线:投加基质后微生物的耗氧情况,可绘出一条耗氧量或耗氧速度等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内源呼吸线:是在不投加基质的条件下,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状态时,利用自体细胞物质作为呼吸基质,基氧释氧量随时间而变化绘制的曲线。水体富营养化: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过度繁殖,造成水质恶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现象。水体自净:天然水体受到污染后,在无人处理的条件下,借水体自身的能力使之得到净化的过程。BOD5:5日生化需氧量,即微生物在20度时,培养5日所消耗氧的量。活性污泥:是一种绒絮状小泥粒,它是由需氧菌的主体的微生物群,以及有机性和无机性,悬浮物等组成的一种肉跟可见的细粒。污泥指数:100ml混合水样静置30分钟后污泥体积与100ml混合水样的污泥干重之比。污泥驯化:是利用待处理的废水对微生物种群进行自然筛选并使微生物对污染物逐步适应的过程。活性污泥膨胀:在曝气池运行中,有时出现污泥结构散沉降性能恶化,随水飘浮,溢出池外的失常现象。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含有大量需氧性微生物的活必污泥,在力通气的条件下使污水净化的生物等方法。污染物负荷率:是指每日有机污染物进入量与曝气池内活性污泥问题的比值。污染物容积负荷:单位曝气池有效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流入的污染物的量。生物膜:微生物群体所形成的一层粘膜状物。厌氧生物处理法:是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厌氧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的方法。共代谢作用:有些有机污染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与存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碳源或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的现象。矿化作用:指有机污染物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彻底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和简单的无机化合的过程。重金属生物沉淀处理:利用硫酸盐还原菌在厌氧条件下把SO还原成硫化氢,废水中的金属离子与硫化氢生物金属硫化物沉淀而被去除。生物吸附:利用微生物细胞的表面通常含有巯基、羧基、羟基等能与金属络合、配位的基因,这些基团可以与水中的金属离子结合而使其吸附到细胞的表面的现象。卫生填埋技术:利用天然山谷、低洼、石塘等凹地或平地,经防渗、排水、导气、拦挡、截洪等防护措施处理后,将垃圾分区按填埋单元进行堆放。高温堆肥处理技术:将经分选或分类收集的有机垃圾在发酵池或发酵场中堆积,采用机械搅拌或强制通风或自然通风的方法使其高温发酵,杀灭病原体,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将存在于土壤、地下水和海洋等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或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使污染生态环境修复为正常生态环境的工程技术体系。环保型微生物菌剂:是指将具有特定功能的有益微生物大量生产繁殖后制成含活菌体或菌体内特定物质的产品,应用于环境,起到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及保护环境的作用。主要有微生物降解剂、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塑料。细菌冶金:是指应用细菌法溶侵贫矿、废矿、尾矿和火冶炉渣等,以回收种种贵重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达到防止矿产资源流失,最大限度地利用矿藏和综合利用的目的。指示微生物:是指在环境监测中,用以指示环境样品污染性质与程度,并评价环境卫生状况的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细菌总数:是指环境中被测样品,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通气状况等)培养后所得的1克或1毫升检样中所含的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指一群需氧及兼厌氧性的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蓖,能在37度培养24小时内使乳糖酵产酸产气者。大肠菌群值:是指水样可检出1个大肠菌群细菌的最小水样容积。基因芯片技术:是指在微小的基质(硅、玻璃等)表面,集成有成千上万的网络状密集排列的基因探针,以DNA的碱基配对、序列互补原则分辨单个核苷的技术。三、简答题1、微生物的基本特征。2、病毒的化学组成及各组成,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答:蛋白质与核酸:1。核酸是病毒繁殖遗传变异与感染性的物质基础,2。蛋白质是构成病毒粒子的外壳,保护病毒核酸,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并且有抗原性。3、病毒的结构特点和增殖过程。4、噬菌体的用途。噬菌体的用途有:(1)用于鉴定未知细菌和临床治疗某些传染性疾病;(2)检验植物病原菌和测定辐射剂量,且是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和较为理想的材料。5、细菌细胞壁的功能。细菌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有:(1)固定细胞外形,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2)协助鞭毛运动,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3)阻拦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如内毒素)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6、革兰氏染色的基本过程。7、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送与交换;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合成细胞壁各种组分和大分子的场所;许多酶和电子传递链的所在部位;鞭毛的着生点和提供其运动所需的能量。8、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它们的异同点。载体能量需求溶质分子结构变化梯度变化自由扩散无载体不耗能不变化高到低促进扩散载体不耗能不变化高到低主动运输载体耗
本文标题:建大环工考研-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95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