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建设创新型河北的关键
建设创新型河北的关键:依据需求对症下药省经济信息中心课题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最普遍的规律,就是需求决定供给。换句话说,需求是供给的支撑,没有需求,供给最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有形产品、无形产品乃至社会管理均无例外。毫无疑问,创新型河北是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需求。那么,什么又是创新型河北的需求呢?也就是说,通过哪些“要素”的优化与聚合才能实现创新型河北的目标?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全面发现创新型河北的需求,从而找出制约实现创新型河北目标的要素“短板”,不断加以修缮、延长、做大。惟其如此,才能实现创新型河北的各项建设任务,才能为实现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宏伟目标提供坚实的强力支撑。一、创新型河北的需求界定任何创新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人才是创新型河北的第一资源、核心需求。围绕满足核心需求,还必须紧密关注能够保障人才顺利施展创新能力的用武之地(平台)、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条件(环境)。因此,创新型河北的需求主要在于四个方面:人才、平台、机制和环境。人才是核心,关键是让人才发挥专长;平台是载体,是人才发挥专长的用武之地、回报之源;机制是保障、是效率,是降低人才发挥专长综合成本的基础;环境是外部推动力量,是人才获取成就感的温床。创新型河北对人才的需求总体体现于四个方面。一是结构多元性。在建设创新型河北中,需要各方面的创新型人才,但重点是技术研发人才、技术营销人才和公共管理人才。二是素质创新性。由于知识的快速更新,人才处于快速的新陈代谢之中。这就要求人才必须自身具有不断创新的特征,而不只是对已有知识或技能的掌握。此外,在知识经济中,创新本身就是不断进行新产品和产业的研究开发,这也就要求人才具有懂科技与市场的双重素质。三是思维战略性。建设创新型河北这一目标,决定了发展必须有战略思维。不论是某一领域的技术进步,还是某一产业的长期发展,我们都需要有经济和技术方面的人才进行战略规划。四是管理开放性。创新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生产要素的顺畅流动,其中包括人才的流动。建设创新河北,我们需要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开放性地规划我省人才战略,弥补当前阶段的人才短缺问题。创新型河北对平台的需求总体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产业的集群性。产业的集群实际上是产业链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形成产业内部相互衔接的层次开发格局,进而对专业人才的吸纳也形成梯次,构成人才对技术研发相互影响与实战带动的空间、效应。实践表明,一个断裂的产业,由于内质性的人才断档,研发成果之间缺乏呼应,自主创新基本上是纸上谈兵。二是企业的创造性。企业的创造性来源于企业的主体性。即企业能够根据自身条件主动面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寻求智力支撑,集成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相关力量,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具有较强研究开发能力的企业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与此同时,在企业内部能够赋予创新人才一定的决策参与权以及到位的鼓励措施,形成追求创新、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三是政府的辅助性。在政府主导下,能够提供各类企业孵化器、招商平台以及为企业服务的各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使之成为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的中间性推动力量。创新型河北对机制的需求总体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机制的宽适性。这种激励创新的机制不应是就科技而论科技,而是针对创新对人才的综合需求凸显一定的宽泛性,渗入到科技、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等各个领域,凸显各个层面对创新的鼓励与支持。同时,基于外部变量的动态发展以及内部因素的跃升,一个好的机制必须是能够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提供适宜的应用,而不是抱旧守成、不可变通。二是机制的高效性。这是一个好机制的根本标志。没有效率的机制不会产生激励创新的效果,而只会导致阻碍创新的结果。创新型河北对环境的需求总体体现于环境的向上性。社会、政府、企业能够形成崇尚创新的氛围,对创新人才赋予尊崇,对创新成功勇于嘉奖,对创新失败能够包容。从实践看,包容至为关键。因为,创新也存在风险,而且风险的比重接近80%:美国每年推向市场的新产品达54000多种,而真正受到青睐的只有20%。创新型社会的建设对我省而言,其需求相对发达省份更为紧迫。因为我们的发展实力与沿海发达省份相差三至五年。如经济总量,山东、江苏在2002年时与超过我省2005年的水平,广东更是遥遥领先于我省5年以上。可见,创新型河北客观上被赋予着赶超发达省份的重任,对其支撑要素的需求也就更为强烈。二、创新型河北的需求状况总的来看,满足我省建设创新型河北需求的条件还不够成熟,主要表现在人才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创新平台还没有形成有力的支撑,创新体制存在诸多不足和制约,创新环境还处于初始状态。(一)人才状况我省人才资源总量目前近393万人,从全国比较,总体规模可观,但专业人才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创新人才布局还不尽合理,我省人才的就业、创业选向多还集中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紧缺,人才创新观念还处于人生保守进取阶段,勇于开拓专业事业的精神还有些欠缺,创新意识不强、心态浮躁,也同时反映出人才追求创新的动力不高、氛围不强,导致我省创新成果明显不足,自主知识产权尤其是发明专利不多,上游创新基础不扎实。——我省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2005年为69.8万人,居于全国第4位,比江苏(54.7万人)、浙江(44.3万人)分别高出15.1和25.5万人。人才结构明显失衡。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比较单位:万人省份河北江苏浙江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69.854.744.3——我省2005年专业技术人员162.2万人,全国排位第5位,比江苏(182.4万人)、山东(240.4万人)、广东(221.4万人)分别低出20.2、78.2和59.2万人,比邻省河南也低出34.6万人。其中,制造业专业技术人员17.5万人,全国排位第11位,比江苏(37.1万人)、山东(39.9万人)、广东(41.7万人)、河南(23.6万人)分别低出19.6、22.4、24.2和6.1万人;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3.6万人,全国排位第12位,比江苏(5.1万人)、山东(4.4万人)、广东(6.8万人)、河南(4.8万人)分别低出1.5、0.8、3.2和1.2万人。技术创新人才总量不足,尤其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明显紧缺。专业技术人员比较单位: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制造业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技术服务和地勘河北162.217.53.6江苏182.437.15.1山东240.439.94.4广东221.441.76.8河南196.823.64.8——我省2005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从业人员7.6万人,全国排位第12位,比江苏(9.2万人)、山东(8.1万人)、广东(12.3万人)分别低出1.6、0.5和4.7万人。基础创新领域人才较为短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从业人员比较单位:万人省份河北江苏山东广东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从业人员7.69.28.112.3——我省2005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4.7万人,全国排位第8位,比江苏(6.5)、山东(5.8)、广东(14.0)分别低出1.8、1.1和9.3万人,比邻省河南也低出0.1万人。高新技术领域人才集聚效应尚不明显。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比较单位:万人省份河北江苏山东广东河南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4.76.55.814.04.8——我省2006年专利申请量7220件,授权量4131件,比江苏(53267、19352)、浙江(53000、31000)、山东(38284、15937)、广东(90886、43516)分别低出46047(15221)、45780(26869)、31064(11806)、83666(39385)项,只相当于江苏的1/10强(1/5强)、浙江的1/10强(同)、山东的1/5弱(1/4强)、广东的1/14强(1/10弱)。自有创新成果与发达省份相比,规模、质量均为悬殊,说明创新人才的创新潜力始终未能得以足够释放。专利申请授权规模比较单位:项省份河北江苏浙江山东广东专利申请数722053267530003828490886专利授权数413119352310001593743516(二)平台状况——从产业发展看,基础条件、综合实力和产业集中度还明显落后于沿海发达省份,还不能充分满足创新人才施展抱负的阵地需要。以工业为例,2006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453.4亿元,实现利润888.1亿元,分别比山东(11122.8、2634.0亿元)、江苏(11047.52、1901.83亿元)、浙江(7538、1325亿元)、广东(12500.22、1958.34亿元)低出5669.4(1745.9)、5594.12(1013.73)、2084.6(436.9)、7046.82(1070.24)亿元。同时,在反映创新成果产业化较为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我省与沿海发达省份差距就更为明显。2006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88.5亿元,分别为山东(2914.2亿元)、浙江(2364亿元)、广东(2685.3亿元)的9.8%、12%和10.7%。规模以上工业发展情况比较单位:亿元省份河北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增加值5453.411047.52753811122.812500.22利润888.11901.8313252634.01958.34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比较单位:亿元省份河北浙江山东广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88.523642914.22685.3——在企业发展方面,创新最为活跃的民营企业、个体经营差距明显。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511.7万人,全国第六,比江苏(1118.4)、浙江(854.9)、山东(809.0)、广东(1015.7)分别少606.7、343.2、297.3、504.0万人。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比较单位:万人省份河北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511.71118.4854.9809.01015.7私营企业户数12.7万户,全国第11,比江苏(50.7)、浙江(35.9)、山东(31.5)、广东(44.9)分别少38.0、23.2、18.8、32.2万户。私营企业就业人数241.7万人,全国第7,比江苏(797.2)、浙江(534.8)、山东(444.1)、广东(526.1)分别少555.5、293.1、202.4、284.4万户。平均每家私营企业用工我省为19.03人,比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省分别高出3.31、4.13、4.93、7.31人,既反映出反映出我省企业所在产业领域的非技术密集特征,也反映出我省企业粗放经营明显,外延式扩张仍是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私营企业户数和就业人数比较单位:万人省份河北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私营企业户数(户)12.750.735.931.544.9就业人数(万人)241.7797.2534.8444.1526.1平均规模(人)19.0315.7214.9014.1011.72——在辅助性平台建设方面,首先从投入水平就能够看出明显差距。我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005年为0.59%,而山东2000年已达0.61%,2004年达到0.91%。2006年,我省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130.1亿元,其中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69.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0.6%。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存在倍差。江苏省全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725亿元,R&D经费投入33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55%;浙江省全年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405亿元,R&D经费投入21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3%;广东省科技活动经费使用总额530亿元,R&D经费投入29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12%。科技投入比较单位:亿元/%省份河北江苏浙江广东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30.1725405530R&D经费投入69.4330210290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0.61.551.31.12从成果转让效应看,我省极为落后。2005年,我省技术市场成交额10.38亿元,排在全国第23位,比江苏(100.83)、浙江(38.70)、山东(9
本文标题:建设创新型河北的关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25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