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金融学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货币和货币制度货币的起源什么是货币货币制度国际货币体系足值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第一节什么是货币一、货币形态的演进和发展附:中国的货币文化附:早期货币——贝第一节什么是货币1.足值货币又可称之为商品货币或实物货币,货币额定价值和它作为特殊商品的内在价值是一致的。典型的足值货币——贵金属本质:(1)足值货币本身是具有十足内在价值的商品;(2)足值货币是以其自身所包含的实际价值同商品世界的一切商品相交换;第一节什么是货币2.代用货币即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代替金属货币流通且承诺可随时兑现为金属货币的一种纸质符号。代用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中介性、过渡性的货币型态。典型代用货币——银行券特征:(1)银行券是由银行发行的可以随时兑现的代用货币,它是作为代替贵金属货币流通与支付的信用工具。(2)银行券的发行保证,一般分为黄金保证和信用保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3)早期银行券的发行是分散的,各家商业银行都可凭自己的信誉和能力发行,其前提是必须保证随时可按面额兑付金币、银币。第一节什么是货币3.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信用货币实际上是一种信用工具或债权债务凭证,本身没有十足的内在价值,也不能与足值货币按某种平价相兑换。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发行主体是银行,其发行程序是银行信贷程序,由国家赋予无限法偿能力,并强制流通。第一节什么是货币3.信用货币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存在的形式主要是现金和存款。1.现金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钞货币,主要流转于银行体系之外,流动性强,能立即形成购买力。但是,其本身没有收益性,而且还会因物价上涨而贬值。2.存款货币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1)活期存款可以直接用于转账结算,发挥货币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其流动性略次于现金。(2)定期存款是一种潜在购买力,因为它只有转化成活期存款或被提取现金后才成为现实的购买力,故又被称为“潜在货币”,其流动性低于活期存款。第一节什么是货币3.信用货币特征:(1)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是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的纸制本位货币,它是一种价值符号,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黄金基础也已经消失。(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3)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的特征(法定货币)。(4)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流通,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第一节什么是货币4.电子货币电子货币(ElectronicMoney)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用电磁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美国经济学界把电子货币称之为继金属货币、纸币以后的“第三代货币”,而实质上,电子货币是新型的信用货币形式,是高科技的信用货币。无论是花花绿绿的纸币、存款账户上的阿拉伯数字,还是互联网上的数字化信号,都是信用货币的不同存在形态。二、货币职能第一节什么是货币货币职能世界货币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贮藏手段货币职能(一)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大小的的职能。价格标准,即每一货币单位所内含的、用于测定一切商品价值的含金量。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具有观念性的特点,不需要实在的货币。货币职能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能够表现和衡量其他商品与劳务的价值量,但是却不能表现货币自身的价值大小。能够表现货币自身价值的是——货币购买力,即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所能购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之和。货币购买力的变动趋势与综合物价指数的变动成反比,货币购买力指数是综合物价指数的倒数。货币职能(二)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循环过程:商品——货币——商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价值尺度表现了商品的价值,而流通手段则是通过货币媒介来实现商品的价值。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的流通手段是转瞬即逝的,是交换的手段,而不是交换的目的。货币职能人们卖出商品、换回货币,关心的不是流通手段本身有无价值,而是能否换回自己需要的与卖出的商品同等价值的物品。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也可以是不足值的,也可以是无内在价值的价值符号。于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流通手段产生了纸币和现代意义上的电子货币。货币职能货币依附于商品存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有多少商品需要交换就需要多少货币。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交换次数称之为货币流通速度。如果一定时期内商品数量不变,货币的流通速度与所需货币量成反比关系。货币职能(三)贮藏手段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即储存未来的购买力,是一种超越时间的购买力的贮藏。货币相对于其他具有价值贮藏手段的资产,其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因而为避免或降低缺乏流动性时可能带来的损失,人们总会选择持有一定量的货币。但是,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价值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职能金属货币流通与纸币流通下货币贮藏的作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自发调节货币量的作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能否发挥贮藏手段职能关键在于纸币能否稳定地代表一定的价值量。货币职能(四)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着支付手段的职能。在商品赊销和延期支付的情况下,买卖行为完成后要经过若干时间,购买者才向销售者支付货币。在这之前,卖者成了债权人,而买者则成了债务人,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支付,以清偿债务,结束信用交易行为。货币职能因此,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时,等值的商品和货币在交换过程中的两极不再同时出现,货币不再是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补充交换行为的一个环节,作为交换价值的绝对存在,独立的结束商品交换的整个过程。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也促进了信用的发展。例:聚沙成塔、借鸡生蛋。货币职能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同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一样,都是处于流通过程中的现实货币。因此,所谓的“流通中的货币”,就是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和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的总和。货币职能(五)世界货币即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世界货币的作用主要是作为国际间的支付手段,以平衡国际贸易差额;作为国际间的购买手段,用于购买外国商品;作为国际间资本和一般财富转移的手段,用于投资、对外援助、战争赔款等。典型意义上的世界货币是原始的金银条块。而在黄金退出历史舞台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货币由于可自由兑换、币值较稳定,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乐于接受,就替代黄金来执行世界货币职能,如美元。货币职能(六)货币诸职能的相互关系1.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2.只有当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统一时,一种商品才能成为货币,它才成为价值的独立体现物,进而发挥贮藏手段的职能。3.支付手段的出现又是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为前提(货币在支付前必须首先对商品标价;商品的信用交易形式则完全建立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买卖交易形式发展的基础上;同样,货币贮藏产生于买卖链条的中断,进而才导致债权、债务关系的发展)。4.货币只有在各国国内已发挥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之后,才能突破国界,成为国际间的一般支付手段、一般购买手段和财富的一般转移手段,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第一节什么是货币三、货币层次的划分一般来说,货币层次的划分是根据资产的流动性来确定的。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在资产本来价值不受损失的前提下,将资产迅速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其现实购买力也越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即M0、M1和M2。第一节什么是货币M0(现钞),但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而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包括居民手中的现金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这部分货币可随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因而具有最强的购买力。M1(狭义货币),M1由M0加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构成。由于活期存款可以签发支票而成为直接的支付手段。M1作为现实的购买力,对社会经济有着最广泛而直接的影响,因而是各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第一节什么是货币M2(广义货币),M2由M1加准货币构成。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但由于它们在经过一定手续之后,能够较容易的转化为现实的货币,进而加大流通中的货币量,故称之为亚货币或近似货币。准货币一般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货币供应量调控的重点,就出现了由M1向M2转移的趋势。第一节什么是货币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狭义货币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现钞M0第一节什么是货币四、货币结构三个层次的货币量之比形成货币结构。货币结构,即流动性较高的货币与包含着流动性较低的货币的余额之间的比率。由于货币机构反映的是货币的流动性差异,因而也被称为货币的流动性结构。包括:M0/M2与M1/M2。这两个比率越高,表明货币的流动性越强,反之则较弱。第一节什么是货币五、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1.货币是商品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3.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4.货币是生产关系的反映第一节什么是货币马克思关于货币定义的启示:1.货币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它必然会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趋于消亡;2.货币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发产物,也不是任何人为的主观力量所能消除的,它只能是自然消亡;3.货币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范畴,它不能在一国范围内人为地废除;4.货币是商品经济社会中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矛盾的产物,只要这一矛盾没有消除,货币就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第二节货币制度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体系和货币流通结构及组织形式。第二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规定货币币材规定货币材料是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不同的金属充当货币材料,就构成了不同的货币本位。如金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等。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国家不规定单位货币的金属含量,纸币成为流通中商品价值的符号,纸币币值以流通中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即纸币本位制。第二节货币制度(二)确定货币单位货币制度要明确货币的单位及其划分。例如,英国的本位币单位为“镑”,镑以下为“便士”、“先令”等;我国人民币的单位为“元”,元以下为“角”、“分”。货币单位又被称为价格标准,是货币标示商品价格的基准。第二节货币制度(三)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及流通。1.本位币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法定的、基本的计价通货。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铸造的铸币,其面值与市场金属价值一致。在信用货币制度下,纸币只是流通中的商品价值符号,货币当局要尽力保证本位币代表的价值是稳定的。第二节货币制度特点:1.本位币自由铸造和熔毁的规定。即无论国家还是私人,都可将其持有的货币金属送铸币厂,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名称、单位和价格标准铸造成本位币。2.本位币“无限法偿”的规定。即,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还是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多少,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第二节货币制度3.本位币磨损公差的规定。所谓“磨损公差”,即法律规定流通中本位币的实际重量与法定重量之间一个可允许的最大差额。例如,1870年英国的铸币条例规定,1英镑金币的标准重量是123.27447格令,磨损后的铸币重量不得低于122.5格令,如果低于这一重量,可以请求政府兑换新币。第二节货币制度2.辅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专供零星支付使用。特点:1.辅币多用贱金属铸造,其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2.辅币可以和本位币自由兑换;3.辅币具有“有限法偿”效力;4.辅币只能由国家统一铸造,收入归国家所有,不准公民铸造。第二节货币制度(四)建立发行准备制度也称发行保证制度,即规定如何建立货币发行的准备金以维持货币价值的稳定。金本位制下的准备制度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储备,其作用主要是:⑴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⑵作为扩大和收缩国内货币流通的准备金;
本文标题: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金融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3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