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本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的主要业务第三节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第四节金融创新第五节存款保险制度第六节存款货币银行的管理理念学习目标: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们将对存款货币银行概念及其演变与发展、存款货币银行的起源、各种职能作用有明确的认识;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基本业务以及存款货币银行的一些基本管理方法和理念等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一节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一、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银行产生货币经营商出现货币保管业务出现货币兑换商出现贷款业务出现,货币经营商开始赚取存贷利差货币兑换商开出的收据演变成早期的“汇票”商人将自己的货币交给货币兑换商保管在商品贸易往来中需要对货币进行鉴别与衡量,并进行兑换二、存款货币银行名称的由来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中介机构,IMF把它们统称为存款货币银行。美国习惯把它们称为“商业银行”、“国民银行”,英国称之为“主要银行”、“存款银行”、“清算银行”,加拿大称之为“注册银行”,日本的“城市银行”。中国沿用了商业银行的称谓。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它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及财务公司等。三、现代银行的产生16世纪,从当时世界商业中心意大利开始,建立了威尼斯银行等早期银行。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它的正式贴现率一开始就规定为4.5%~6%,大大低于早期银行业的贷款利率。直到1845年在中国才出现第一家新式银行——英国人开设的丽如银行。随着产生和发展自身银行业的主要社会条件逐步形成,于1897年成立了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以后的几年,中国的私人银行业有一个发展较快的阶段。1927年以后,在国民党当政期间,系统地开始了官僚资本垄断全国金融事业的进程。四、存款货币银行的功能存款货币银行的功能支付功能信用创造功能政策调节功能服务性功能信用中介功能五、存款货币银行的组织制度(1)单元制,又称独家银行制,是指那种仅设立总行,业务活动完全由总行经营,下面不设立任何分支机构的存款货币银行的组织形式。(2)分支行制,又称总分支行制,就是在设立总行的同时,又在总行之下设立众多分支机构的存款货币银行制度。(3)银行持股公司制,是指以一家或多家存款货币银行的股票作为其资产的公司。(4)连锁银行制,也称“联合制存款货币银行”,是一种变相的分支行制,与银行持股公司的区别在于:它不设置银行持股公司,而是通过若干个存款货币银行之间相互持有对方的股票、相互成为对方的股东的方式结为连锁银行。(5)代理银行制,即存款货币银行之间根据合同的规定相互代理各种业务。六、西方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按资本所有权划分,可将商业银行分为私人的、股份的以及国家所有三种。按业务覆盖地域划分,可将商业银行分为地方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全国性银行和国际性银行。按经营模式可将商业银行分为职能分工型银行和全能型银行。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的存在,是由于对金融机构实施职能分工管理。职能分工管理的基本特点是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类,各有专司:有专营长期金融的,有专营短期金融的;有专营有价证券买卖的,有专营信托业务的,等等。全能型商业银行,又称综合型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和种类的存款与贷款以及全面的证券业务等。“金融百货公司”、“万能银行”职能分工型模式我们称之为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全能型模式则称之为混业经营、混业监管。七、存款货币银行的发展趋势银行业务综合化银行经营电子化银行发展国际化银行竞争白热化银行风险扩大化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的主要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银行卡业务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资产负债的基本等式为:资产=负债+资本(股东权益)1、负债业务负债业务是存款货币银行最基础、最主要的业务,是存款货币银行的资金来源。(1)存款负债存款负债是存款货币银行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汇存款存款业务的创新(2)借入负债借入负债是存款货币银行主动地通过金融市场或向中央银行融通的资金。一是再贴现,把自己办理贴现业务所买进的未到期票据,再转卖给中央银行;二是直接借款,用自己持有的有价证券作为抵押品向中央银行取得抵押贷款。(3)结算中的负债结算中的负债是指在存款货币银行的结算业务活动中,一些特设的结算方式所要求的临时负债。向中央银行借款回购协议境外借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2、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是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1)贴现购买票据的业务叫贴现;贴现实际上是信用业务。贴现业务的对象主要是商业票据和政府短期债券。天未到期天数年贴现率金额票据=付款额贴现3601(2)贷款是存款货币银行中占比最大的资产。活、短、中、长期工商业、农业、消费贷款抵押贷款和无抵押贷款贴现与贷款的区别?1)贷款利息后付,贴现利息先收。2)贷款有信用贷款,贴现一定有票据支撑。3)贷款是银行与借款人债权债务关系的建立,贴现是贴现票据债权债务人关系的转移--银行与票据债务人关系的开始。(3)证券投资是指商业银行以其资金持有各种有价证券的业务活动。我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对象主要是政府债券和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现金资产现金资产是银行资产中最富有流动性、属于无收益或低收益资产的部分。固定资产是指存款货币银行营业用的房地产、机器、设备等。汇差资金是存款货币银行在联行清算之前,代收代付款项差额所占用的资金,其数量可观,并有季节性变动规律,是存款货币银行头寸调剂中不可忽视的资金部分。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同业存款存款货币银行贷款风险的五级分类管理按照《贷款风险分类制导原则》,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关注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次级类贷款存款货币银行贷款不良贷款贷款审查的“6C原则品德(character)才能(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品(collateral)经营环境(condition)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①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①正常贷款:②关注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①正常贷款:②关注贷款:③次级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①正常贷款:②关注贷款:③次级贷款:④可疑贷款:①正常贷款:②关注贷款:③次级贷款:④可疑贷款:⑤损失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3、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凡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统称中间业务,中间业务也称做无风险业务。如汇兑、信用证、代收、代客买卖等。表外业务是指未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通常提及的表外业务专指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如互换、期权、期货等。广义的表外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商业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业务介绍:(1)结算类业务是利用一定的结算工具,以信用收付代替现金收付,通过收付款双方在存款货币银行开立的存款账户,将资金由付款方账户划至收款方账户。(2)代理类业务是存款货币银行按照客户的要求,以代理人的身份执行客户指令,来办理一些经双方议定好的经济事务的业务。(3)信息咨询类业务是存款货币银行利用其特殊地位,为客户提供有偿的信息咨询服务。(4)信用证信用证业务是由银行保证付款的业务。在异地采购,尤其是国际贸易中,得到广泛使用的是商品信用证。表外业务对于存款货币银行来说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带来巨大收益,也可以带来巨大风险……4、银行卡业务银行业务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银行卡的出现,给银行业务带来了新面貌。银行卡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如我国广泛使用的“借记卡”)、智能卡等。1986年由中国银行发行的长城卡是我国最早的银行卡。中国主要发卡金融机构及其银行卡品牌回本章第三节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并存时期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前,各国商业银行大都经营多种业务,属全能型、综合型银行。受大危机的影响,以美为首,日本、英国等国家相继改变了原来的混业经营制度,实行分业经营。与此同时,德国、奥地利、瑞士以及北欧等国则继续实行混业经营。于是开始了“分业”与“混业”并存的局面。美日的转变近十多年来,金融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不得不通过金融创新等方式从事各种更广泛的业务活动。同时,国家金融管理当局也逐步放宽了限制。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通过,标志着西方国家分业经营制度的最终结束。我国强调分业经营的背景与问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银行业务极为单纯,不存在分业、混业问题。改革开放,银行业务增多,但经营混乱。为了避免危害而于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确立了中国现阶段严格的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分业经营对银行业发展所与生俱来的桎梏以及加入WTO后面对的新挑战,均显而易见。突破分业经营界限的趋向已日益明显。第四节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趋势资产证券化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收入流的资产汇集起来,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通资金的过程。从70年代最早出现住房按揭支撑证券开始,到今天证券化资产已遍及租金、版权专利费、信用卡应收账、汽车贷款应收账、消费信贷、高速公路收费等广泛领域。技术进步推动的创新金融创新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泛应用作为依托的。技术进步引起了支付系统领域的创新;为技术要求日益复杂的金融工具创新提供了保障;并使金融交易快速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全球的交易主体联结在一个世界性的金融市场之上。规避行政管制的创新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规避不合理的、过时的金融行政管理法规,金融企业利用法规的漏洞,推出了种种新的业务形式。如自动转帐制度(ATS)、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MMF)、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等等。第五节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对存款人利益提供保护,以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美国是西方国家中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最早的国家。实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其具体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存款保险制度功能与问题这一制度的功能基本如其组建的目标:维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大半个世纪的实践也体现了设计的初衷。但是,这一制度也明显地促成了道德风险,不仅削弱市场规则在抑制银行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且使经营不善的投保金融机构继续存在。所以,在国外,对于存款保险制度有着极不相同的评价。第六节存款货币银行的管理理念一、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存款货币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尽量避免风险,保证信贷资金安全。安全性存款货币银行资产在无损的状态下迅速变现的能力。流动性存款货币银行获取利润的能力。盈利性安全性是前提和基础,流动性是条件和手段,盈利性是目的,但三者又是矛盾的。二、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1、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一)资产管理理论1、商业贷款理论(真实票据论)商业银行只适宜发放自偿性的短期商业贷款2、资产可转换理论商业银行可以将其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具备转让条件的证券上3、预期收入理论应以借款人可用于还款的预期收入为基础(二)负债管理理论在金融创新中发展起来的理论没有必要把资产管理作为银行保持流动性的唯一手段,银行完全可以在需要资金时进入市场借入资金负债管理开创了保持银行流动性的新途径(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对资产和负债的并重管理、综合性管理。(四)风险管理理论存款货币银行风险的种类风险种类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存款货币银行风险就是指存款货币银行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使存款货币银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外部风险政策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外部风险有可以进一步分为内部风险资本风险流动性风
本文标题:第七章存款货币银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5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