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问题和局限的几点个人思考(第二版)
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问题和局限的几点个人思考洪文豪(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上海)摘要: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曾是风行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种新闻理论观点。本文在理解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的内涵的基础上,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的区分新闻自由和滥用新闻自由的界限问题,理论空想性问题,以及传媒垄断的现实等提出自己的思考。关键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滥用自由;理论空想性;垄断西方报刊自由主义理论也称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产生于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斗争取得的成果,在西方各国反对封建集权主义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随着社会发展和新闻大众传媒现实的巨大变化,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的历史局限性暴露出来,像报刊是个人自由作为的领域、“意见的自由市场”和“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这些曾经辉煌的理论走向衰落。不久,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受到了有力颠覆。笔者认为报刊自由主义理论虽然具有历史进步作用,但其所倡导的新闻自由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空想的性质,且其毕竟是一个相对的、阶级的、历史的范畴,具有严重的局限性,容易导致滥用新闻,黄色、暴力、煽情等新闻泛滥,严重危害健康的社会道德规范,带来深刻的社会问题,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会使广告商和赞助商成为左右新闻传媒信息把关决策的一股势力,最终自由竞争被垄断取代。一、对报刊自由主义理论的全面认识报刊自由主义理论一提出,就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焦点,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舆论武器。报刊自由主义理论在政治上适应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济上适应自由贸易政策,思想上有利于“观点的自由市场”的建立,在对打破集权主义专制制度和等级支配观念,确立自由、平等和权利思想,促进社会进步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报刊自由主义理论其价值所在正是其自由传播中的启蒙精神。报刊自由主义理论冲破了“官报独占”的局面,使民报报刊合法,从而出现了新闻事业的繁荣景象。报刊自由主义理论确立后,“批评政府无罪”成了一个基本原则,并且成了新闻自由的“试金石”。这一原则首先于1649年在英国确立(“李尔本案”)1,接着,1735年在美国确立(“曾格案件”)2。报刊自由主义理论在制度上得已确立以后,西方各主要国家的新闻事业也得1顾昱唐浩淳.《李尔本案与不得自证有罪权利的起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36期2王晓榈.《浅析十八世纪美国新闻自由的确立和维护》.《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第9期以迅猛发展,成为各国最具活力、最有生气的新兴产业。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是资产阶级新闻学思想与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权力机制关系密切的新闻体制理论,促进了西方新闻传播事业的繁荣。它所提倡的“意见自由市场”对新闻传播理论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报刊自由主义理论不仅限定了新闻媒介的社会地位、活动空间,制约着新闻传播事业的体制、职能,也关系到新闻报道和言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个理论正是近代资产阶级新闻传播的思想基础,西方文明的指导原则。报刊自由主义理论影响巨大,在现代,虽然遇到种种矛盾和挑战,但迄今还被西方各国新闻界奉为圭臬,是众多新闻理论学者研究的重点。但西方的新闻自由有其局限性和固有的弊端,后来西方的报业发展历史证明了这一点。这一理论本身而言,就带有空想性,滥用新闻自由、绝对自由化又使得西方新闻界陷入一片混乱。应该说,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曾发生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由于理解混乱,自由主义迷失了自我,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也遇到了许多现实的困惑。媒介集中和垄断加剧使媒介越来越被少数人所控制,而大多数人则越来越失去表达自己意见的手段和机会;私有媒介的传播内容在营利动机的驱动下,越来越有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的倾向,严重危害了健康的社会道德规范,并带来了深刻的社会问题。第一,这一理论具有空想性。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新闻自由,各国的新闻媒体都会受到政府、资本以及基于国家利益、集团利益的影响和制约,从而使本国的新闻媒体和新闻报道呈现出“不自由”的一面。西方报刊自由主义理论认为报刊可以完全独立于政府而存在,这一理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空想性。美国是最标榜新闻自由的,声称新闻记者是公正的社会“法官”,媒体报道不受限制,且报道客观、公正。但是美国对新闻媒体的所有权、经营管理权、新闻内容、记者活动范围、新闻的社会影响等都有严格而明确的限制。以美国媒体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的报道为例:在伊拉克战争打响之前,五角大楼就宣布派出“采访兵团”:数百名报社记者、摄影师和电视台记者与作战部队捆绑在一起实行“嵌入式报道”。他们必须遵守美方定下的“三不准”规定。对一向“自由”的美英媒体记者,军方与政府严格控制,稍有不从者,就挥舞“爱国主义”和“国家安全”大棒进行封杀,完全凌驾于报刊自由主义理论之上。3第二,这一理论造成煽情主义新闻泛滥。从不择手段的相互攻讦到耸人听闻的煽情新闻泛滥,从漫无边际的谎言到煽动战争狂热......西方报刊自由主义理论所推崇的绝对自由化使得煽情主义新闻泛滥。自由竞争中,西方新闻界的价值趋向是:重视反常、意外,追求新鲜刺激。这是由新闻媒介的私有化和盈利动机决定的。西方传媒界至今还流传着传媒大王默多克的一句名言:“你想赚钱吗?那么请降低品味”。既然新闻是一种牟利企业,那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社会,其新闻的报道就应迎合读者心理,使新闻作品“商品化”。由于追求效果,3蓝翀.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透视美国“新闻自由”.中国科技信息,2005(18):195新闻报道者往往热衷于新闻的刺激性。所以很自然,事物的常态不是新闻,变态才是新闻;好消息不是新闻,坏消息才是新闻。一百几十年来,西方报刊的煽情新闻屡禁不止,原因就在于煽情新闻是西方大多数报刊刺激销路的必由之路。报刊要争取广告客户,其前提就是要有一定的销路(发行量),销路越大,广告收费也越高。为了扩大销路,争取读者,西方大多数的大众化通俗报纸开始大搞煽情新闻——绘声绘色的色情新闻,血淋淋的暴力新闻。这样势必给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第三,这一理论造成传播媒介的高度垄断。自由主义理论是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紧密联系的,当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进入到垄断经营后,传播媒介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垄断化的特点,传播资源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这主要还是由于自由主义理论谈论的对象是意见、观点或思想的自由,而没有考虑到作为私有企业营利活动的信息传播的性质和影响。换句话说,媒介集中和垄断的加剧使得媒介越来越被少数人所控制,而大多数人则失去表达自己意见的手段和机会。在美国,50个大企业几乎垄断了所有的日报,控制了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等一切销售的渠道;这种状况同样大量地存在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可想而知,媒介垄断导致没有一种行业仅仅拥有一家传播媒介,也很少有哪家规模可观的主要媒介不在一个大产业中拥有一家公司。“传播媒介与大企业、大银行、保险公司之间的连锁董事成为‘大公司的乱伦’,几乎所有的新闻传播媒介都有朋友,相互在新闻中得到关注,他们能够置身于令人困窘的消息之外,保证一个正面形象。”此外,铺天盖地的广告破坏了信息传播的自然结构。在美国,电视上尽量播出轻松的、非政治性节目,给观众制造“轻松的购买情境”,人们大都注意的是广告上的商品,新闻越来越少,社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社会代价之一是信息和思想丧失了多样性……报刊和广播电视上的内容越来越贫乏”,而在传媒单一内容(娱乐化、商业化)的影响下,公众被卷入商业化浪潮中,思考都由广告代理和大公司通过媒体授予了。大量近乎于“低幼”的娱乐节目使得受众失去了多种判断能力,丧失了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无法目睹社会的真正变化。这就是自由主义造成的媒介垄断对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第四,垄断扼杀了意见自由市场。意见自由市场是以报业多样化为基础的,报业多样化一直是报刊自由主义理论与体制所追求的基本目标。然而时至今日,报业的垄断和创办新报的困难,促使报业多样化的现状在动摇。报业多样化的动摇则意味着意见自由市场的解体。垄断扼杀了报刊自由主义理论所强调的“意见自由市场”原则,使一些反对的、不同的、非大众化的意见和观点,失去了传播的机会。在美国,有1600多家日报,但发行量均非常小,竞争非常激烈。“一城一报”的现象非常普通。“全美现在只有不到二十个城市有两家规模相当的报纸互相竞争,其余的都变成一家大垄断的情形。”在自由主义理论指导下,美国的大众传播媒介兼并、垄断、集中越来越严重,传播媒介已为少数垄断者所控制,“意见自由市场”已不复存在,传播者即少数垄断者与广大受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人们对自由主义的信任逐渐丧失。第五,自由主义理论没有涉及作为公众的受传者的权利。这一方面轻视了受众的权利,另一方面直接导致了后来“受众即市场”思想的诞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媒体把受众仅仅当成是获取利润的来源。“这样容易把传媒和受众的关系固定为‘卖方’和‘买方’的关系,媒介的着眼点只是受众的购买能力与消费特点相关的人口统计学属性,而不能反映受众内部更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二、西方报刊自由主义理论弊端的其解决途径报刊自由主义理论所面临的现实困惑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性的矛盾,在新闻事业中则表现为报刊的拥有者与读者利益、社会利益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个时候就需要对一些传播活动进行限制,不仅需要国家来规范,媒介也应当做到自律自觉。随着市场化的浪潮,媒体垄断使出版自由受到金钱的控制,充斥了富人等强势媒体的声音,弱势媒体的声音趋于“沉寂化”。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该充分干预,保护弱者,创造一个平等的发言环境,使每一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在一个民主高度发达的国家里,在国家对出版自由的干预不是为了压制人民的声音,而是为了保护人民,特别是处于弱势群体的人们的声音时,国家干预已经不同于约翰·弥尔顿时期的封建压制,而是具有了提供平等机会的意义。国家必须出台一些政策来保护弱者的言论自由权利,从而增进全社会的言论自由,绝对不能放任自流,公然地让金钱成为禁锢言论自由的枷锁。报刊自由主义理论坚决反对对传播活动实施的任何形式的限制,鼓吹让传播媒介随意报道任何事实,“无拘无束”的传播体制已经对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国家就应该颁布一些法律和条例,用来防止虚假广告、儿童色情内容和冒犯性语言。每当有新的媒介出现时,也都有必要决定该如何对它们进行规范。西方报刊自由主义理论上的绝对自由,使得一些大众传播媒介往往滥用新闻自由、言论自由,有时甚至达到放任的程度。煽情主义新闻的泛滥和不负责任的传播活动必然会损害社会其他权利主体的利益。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应当做到自律,用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媒介传播者。媒介必须承担起宣传和教育的责任,媒体必须以社会责任为规范,报道新闻应当正确而有意义。新闻自由必须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闻的真实性。媒介自律就要求媒介工作者意识到,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媒介的立身之本,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准确。因此,新闻自由权利的形式也必须以其真实性为原则和界限,记者不能随心所欲,想报道什么就报道什么,想怎么报道就怎么报道。报业自由的放任主义是有害的,报道新闻要正确而有意义,报刊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媒体报道新闻,表达意见,并不止于在法律的限制内说出事实真相,还应出于更良好的动机和更高尚的目的。良好的动机和高尚的目的就是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道德的要求,即新闻自由要受到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道德的限制。三、结语自由主义理论曾是风行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种新闻理论观点。它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判断的优越性,主张提供“思想的自由市场”,让公民个人凭着自己的理性去判断是非,接受真理。同时,它还强调政府要尊重公民的获知权利,不得干涉新闻采访、传递、出版和批评自由。这一理论有一流行说法:“报纸是一种私人企业,社会既没有给它任何特权,它对社会也不负任何义务。因此,它不受社会利益的影响。报纸很显然地是其业主的财产,报纸业主是自负盈亏地出售其产品……”进入二十世纪后,这种理论受到尖锐批评。首先,这一理论带有空想性;其次,其毕竟是一个相对的、阶级的、历史的范畴,具有严重的阶级局限性;再者,容易导致滥用新闻,黄色、暴力、煽情等新闻泛滥,严重危害健康的社会道德规范,带
本文标题: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问题和局限的几点个人思考(第二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71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