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当代政治与经济习题答案
1、谈谈你是如何看下列问题的钓鱼岛之争为何越演越烈?钓鱼岛虽然只是一个面积总共不到七平方公里的荒岛,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战略意义,一直是中日两国敏感和热点问题。(1)钓鱼岛的战略价值是重大的,它不仅在于岛屿本身七平方公里的主权标志,而且在于其潜在的经济与军事价值。从经济意义上讲,钓鱼岛之争是巨大的海底资源的争夺。就海底资源而言,钓鱼岛周围海域不仅海底石油储量巨大,而且其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来看,钓鱼列岛有着十分重要的军事价值。如果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全面复活,台湾和中国大陆的东部必将首先受到威胁,处在台湾东北一百二十海里,介于琉球群岛和中国大陆及台湾省之间的小小钓鱼岛,其潜在的军事价值不言而喻。日本为扩大经济和战略空间,眼睛一直盯着外海岛屿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利益及潜在的军事安全价值。因此,出于主权、经济、军事的重要战略意义,钓鱼岛一直是中日两国敏感和热点问题,争夺的焦点。(2)二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没有得到彻底清算,国内右翼极端倾向得以不断发展,钓鱼岛问题成为日本右翼势力挑起事端、干扰中日关系、博取国内民意的抓手。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严重挑衅行为,激化了事件的发展。2010年9月7日,日本出动海上保安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追逐拦截中国渔船,致使发生冲撞,并以此为由逮捕中国船长,扣留中国渔民和渔船,并妄图对中国公民罚款判刑,逼迫中国公民以道歉的形式承认钓鱼岛为日本领土。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在首相官邸召开阁僚会议,正式决定以20.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6亿元)的价格,从所谓“土地权所有者”手中买下钓鱼岛中的3个岛屿,将其“国有化”。而相对应地,中国民间的保钓行动兴起。双方僵持不下,两国的一举一动都在刺激着本来已经紧绷的神经。(3)美国因素使得本已复杂的钓鱼岛问题显得更加扑朔迷离。美国政府一方面声称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不持立场,一方面又多次宣称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美国的介入,使钓鱼岛问题进一步激化,中日关系更加雪上加霜。钓鱼岛问题的出路应是什么?早在1978年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日本时就提出把钓鱼岛这个问题暂时搁置的主张;后来中国外交部明确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都是出于合作的考量;2012年,习近平主席在清华大学的讲话中也突出强调“以合作求安全”。从日本方面权衡,到鱼岛队与日本最大的诱惑本是其潜在的经济价值,若为其付出太高代价也不符合其利益追求。并且,中日之间经济往来密切,中国已经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国,双方发生战争对日方经济而言是不堪承担的。此外,中日在战争实力上同属大国,一旦发起战争,结果虽难预料,但肯定的是,双方都会为此付出惨重代价。因此,中日两国都会尝试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从现实和前景看,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可以分三阶段确定策略和目标:近期,针锋相对与对话磋商并举,对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侵害中国主权的言行进行斗争并相应采取反制措施,同时坚持通过对话和磋商争取对争议进行管控;中期力争搁置争议,实现共同开发;远期解决主权归属问题,首选外交和平谈判方式,在和平解决无望时不排除非和平手段。钓鱼岛问题似乎一时变得无解,但并非没有出路。在我们探寻钓鱼岛问题的出路过程中,会遭遇各种挑战,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有一点十分清楚:日本占据钓鱼岛主权的企图是绝无可能得逞的,不断在钓鱼岛问题上搞小动作是绝没有出路的。在钓鱼岛问题得到解决之前,中国应着眼于自身,做到以下几点:1、中国政府要对钓鱼岛冲突高度重视,不仅要明确表明态度,更要有相应的行动,从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方面争取英对事态的主动权,并制定具体的战略战术及全面的应对措施。2、中国要加强对钓鱼岛归属权的历史和国际法研读,应对未来的日方挑衅,从理论和国际舆论方面战胜日方。3、大陆与台湾的合作是共同打破被动局势的必然选择。当前台湾地区没有任何国际形势的压力,可以说是不存在“保钓”的行动障碍。尽管台湾当局没有表示与大陆联手进行“保钓”,但是连杆行动上空前一致,并将大大提升“保钓”的成效。4、国家利益角逐的胜负最终决定于国家实力。中国当前的任务是发展、强大、等待时机,并以动态的眼光观察国际事态。钓鱼岛属于中国,中国的领土局部容许他国所侵占,对于所有华人来书,这事关们组尊严、无可退让。然而钓鱼岛争端错综复杂,中国必须要人正对待,冷静分析。不仅要有充足的理论及事实证据,还要有充分的战略战术准备。此外,中国更要有必胜的实力为基础,才能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害,中国应当继续剪除保稳定求发展的方针,同时等待解决争端的最佳时机。中日关系应当如何发展?1、在政治主权上,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双方政府能够比较具有“自主”权,达成“搁置争议、共同发展”(开发)的共识,并能够把此共识转化成为具体的政策,从而实现日本前首相鸠山所说的把东海变成“友情”之海。2、中日经济关系是一种竞合关系,既存在激烈竞争,又积极寻求合作,合作大于竞争,市场合作强于政府合作,良性竞争多于恶性竞争。由于两国资源禀赋不一样,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也不同,因而存在较强互补性,为双方寻求更大的共同利益奠定了经济基础和经济条件,同时,应加快自由贸易协定的缔结,进而促进东亚乃至太平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3、长久以来,中日两国人民都乐于看到两国实现真正长期稳定的关系,实现真正的和平友好。这种真诚的声音是无法被忽视的;4、中日两国已就构筑“战略互惠关系”达成共识,长期和平友好合作是双方唯一选择。双方决心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实现和平共处、时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因此,无论是从长远角度还是从近期角度看,中日谋求合作不仅对双方有利,有利于两国人民的感情发展,而且对周边地区乃至全世界都有利。2、什么是真实的中国?(1)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阶段,而是特指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有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3)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来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经济发展受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明显增大。我国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核心技术仍然大量依赖进口;中西部和广大农村的不少地方仍然相当落后,还有1.5亿人口生活在联合国设定的贫困线之下;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很大;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不公和贪污腐败等问题依然存在。(4)总之,中国现代化走到今天,先进落后并存,新旧矛盾交织,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这就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中国。中国的责任是什么?(1)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世界各国的重要责任,中国责无旁贷。(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不是世界和平的威胁,而且,恰恰相反,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3)中国主张,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4)中国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积极承担和中国国家实力相称的“责任”。3、什么是国家利益?钓鱼岛只是一个荒岛,为什么中日要争夺钓鱼岛?它与我国的国家利益有何关系?答:1、国家利益就是满足或能够满足国家以生存发展为基础的各方面需要并且对国家在整体上具有好处的事物。我国国家利益包括安全利益、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2、中日力争钓鱼岛的原因:(1)军事战略价值:一旦日本拥有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那么中国不仅丢失大量的海洋管辖区和海底资源,而且美日对中国的战略封堵线,也将向西推移。在战略意义上,该列岛可以为日本利用、作为日再次侵略台湾的桥梁或前进基地;也可以成为我保卫国家东海方向安全、遏制日本扩张势力南下的前哨。(2)经济价值:钓鱼岛附近水域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据我国有关科学家1982年估计,钓鱼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30~70亿吨。钓鱼岛是我国东海靖鱼场,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太平洋黑潮流经这里,带来了大批鱼群。3、钓鱼岛问题与我国国家利益的关系:(1)钓鱼岛自古以来便是我国的领土。而领土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根本,对于领土问题的寸步不让正是一个国家主权的底线。保卫钓鱼岛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利益的必要行动。(2)钓鱼岛若为日本侵占将不利于我国当代国家利益的核心——经济的发展建设。岛上渔业资源、海底石油资源被掠夺,将阻碍经济发展。(3)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平解决钓鱼岛问题将有利于我国国家利益的推进建设,利于我国政局稳定,继续采取和平外交政策4.什么是综合国力?试就日本于中国的综合国力进行对比后,分析中国未来应在哪些方面(至少分析两个方面)重点加强建设?为什么?1)综合国力是指内在的经济能力和政治的稳定能力和对外的影响力。2)经济:2011年,中国GPD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军事:如果考虑到核武器,那就大大超过日本;政治:中国政治要比日本稳定,近年来,日本首相更换频繁;对外的影响力:中国在对外影响力方面要强于日本,首先,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提升了中国的国际社会地位,也相应的有了国际话语权;其次,中国近年来一直在扶持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受到了大家的敬仰;最后,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日本不是。综上所述,中国的综合国力要强于日本,但日本仍在其他方面超过中国的。一,虽然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收入仍然比日本要少,所以中国仍需要加强经济建设,只有人均GDP上去了,中国的经济才能从内到外的强大。二,日本的技术创新能力要比中国强,日本经济很大程度上是靠技术创新,而中国却是靠人力,而非脑力,而在某个产品的总收入中,创新往往收益最大,人力制作却是收益最少,所以中国在技术创新能力上要加强建设。5、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一)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造成巨大的影响,显著地改变了它们各自的经济实力和相互之间的力量对比状况。美国凭借经济和综合国力方面的超强实力和突出优势,夺取了世界经济领域里的霸权,构建起了一套以它自己为核心、由它主导的世界经济的一元格局。(二)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其基本的态势是美国高开低走,而其他国家则急起直追。作为这种运行的结果,各国的经济实力对比也发展了变化,最终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告别一元走向多元。(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80年代末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集团化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美日欧三大区域经济中心的较量越来越激烈、复杂,直接推动了西欧、北美、亚太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了三大区域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其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矛盾斗争的新格局。有什么特点?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2.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3.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4.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5.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一些全球性经济问题6.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7.世界各国调整经济结构8.跨国公司的作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世界经济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2.“国际金融恐怖平衡”可能会被打破3.石油价格居高不下4.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以及大国内部社会动荡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6、从世界经济角度看,当前国际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如岛屿争端、地区动荡、恐怖活动、债务危机等出现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解决?1)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如岛屿争端、地区动荡、恐怖活动的根源,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看,就是为了抢夺资源以发展经济。例如,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之争,之所以如此激烈,是因为控制了钓鱼岛,可以获得其方圆20海里的管辖权,以及附近的矿产资源。中东局势紧张,虽然有宗
本文标题:当代政治与经济习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72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