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当前世界高职发展基本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河南科技学院发言人:刘慧英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理论与实践主要内容问题的提出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成效职教师资培训的经验与效果建立培养与培训相统一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存在的问题对两个问题的认识我院的前身是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承担着职业技术教育“一个基地,三个中心”的职责。一个基地: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及管理干部培养培训基地三个中心: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职业技术教育信息交流中心提出了四性相统一的特色定位: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学术性构建了“四双”工程的办学体系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一、问题的提出一是“人”的问题。二是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投入不足。三是我国法制化程度不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参与程度低。四是四是办学特色不突出,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五是培养培训模式脱节而造成的重复和浪费问题。一是“人”的问题。1.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着强烈的“普教情结”,职教生源质量相对较低。2.难以吸收“知识渊博、技能熟练”的高素质“培训者”。职业教育难以吸引既有相应的学历教育水平,又有相关工作经历和熟练技能的人才,造成职业学校师资的高要求与低素质之间的矛盾。二是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投入不足,造成了学校实验实习设施老化,实践教学环节弱化,技能培养滞后于生产实践,培养培训质量难以得到社会认可的局面。三是我国法制化程度不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参与程度低,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不能很好运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四是办学模式与普通高等院校、普通师范院校雷同,办学特色不突出,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使职技高师本身和毕业生缺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五是培养培训模式脱节而造成的重复和浪费问题。传统的教师培养与培训一直处于分离状态,培养环节是一种封闭型模式,教育教学活动安排都是借鉴普通师范院校的经验,忽视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特点,培养与培训缺少一种有机联系,造成了或者是知识和技能教育的重复,或者是知识和技能教育的“空白”,使得有限的培训资源没能发挥最佳的效益。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必须以构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和提高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质量为目标,以建立和完善培养培训项目为重点,努力建设功能齐全、管理规范、养训一体、特色鲜明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二、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成效(一)我院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探索学生培养要求“双师型”素质教学计划突出“双技能”训练成绩考核实行“双证书”制度实习场地采取“双基地”建设锐意改革、规范管理,确保“四双”工程落到实处(二)职教师资培养的成效(一)我院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探索提出并实施了具有创新性的“四双”工程1、学生培养要求“双师型”素质双师型素质即教师型和技师型素质,我院要求毕业生既要有从教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又要有工程师或技师的实践技能,这就要求专业理论教师技能化,实习指导教师理论化。我院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既强化必需的理论知识基础,又突出各项技能的训练,并使二者有机渗透、互为补充。我院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实验、实习及操作技能训练基本上占总学时的50%,师范技能训练四学年不断线。2、教学计划突出双技能训练“双技能”即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技能,是职业教育技术性的必然要求,是职技高师教学质量的综合表现。在专业技能训练体系的建设方面,全院43个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均在与理论教学密切结合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从多项专业技能中选择10-15项主要的、有代表性的、操作性强的技能项目作为必考技能,并制定出具体的训练方案和考核标准。在师范技能的训练上,我们一方面加强了师范性课程,开设了《职业教育学》《职业心理学》《农科教材教法》《职业学校管理》《普通话》及三笔字训练等课程,另一方面制定了《学生师范技能及考核办法》,对学生师范技能训练的目标、任务及措施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并建立了学生师范技能训练卡,分项训练和考核,要求普通话、三笔字、教学工作技能和班主任工作技能达到合格教师的水平。为了避免师范技能培养与专业技能培养争抢学时的矛盾,更好地体现师范特色,我们实行了各科教学的“示范性”建设,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教学风格。我院主编的《高等农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技能教程》(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填补了农业师范教育专业技能训练专著的空白,受到了同类院校的一致好评。3、成绩考核实行“双证书”制度实行“双证书”制度是双技能训练的直接成果,是职业教育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双证书即学历证书(含毕业证和学位证)和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我院在农学、园艺、植保、动物科学、烹饪、计算机、机电、应用电子技术等8个专业实行了“双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要选定一个工种达到劳动部门规定的中级工以上水平或者通过学院制定的技能等级认定方能毕业。4、实习场地采取双基地建设双基地是指校内外的专业实习基地和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学院在利用自身优势建立校内实习基地的同时,充分发挥校外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目前,我院建立了300亩农艺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操作农田,有饲料厂、牧场、实习工厂、实验餐厅等校内专业实习基地,建立了62处校外专业实习和教育教学实习基地,涉及工厂、企业、学校、村镇等,在达到人才培养目的的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5、锐意改革、规范管理,确保“四双”工程落到实处职教师资培养实行导师制,聘请有关院系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离退休老教师作为导师指导学生教育教学实习和技能训练;采取“高目标管理,高质量办学”,对对口生源学生实行“1+4”学制,采取直通车,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学,在教学管理上实行对比制和因材施教,与普通生源实行“五同”:同课表,同教材,同进度,同考卷,同管理;英语教学采取快慢班,实行分级教学,慢班“吃小灶”,快班“争四级”;在学籍管理上,实行重读制,允许4年制的学生3年或5年毕业,5年制的学生4年或6年毕业;在教师报酬上,实行课时津贴和奖励制,实行优质优价,确保“四双”工程落到实处。(二)职教师资培养的成效首先是对职技高师的性质、地位、作用、任务、培养目标规格与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初步探索出一条有职技高师特色的办学路子,办学特色日益突出,办学活力大大增强,有效地突出了我院在全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其次,通过对职技高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使我院培养人才的规格与素质结构更适应中、高等职业教育的需,专业设置更趋合理。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的硕士、本科、专科与成人教育、职业中专教育于一体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建立了理、工、农、管、文、经济、教育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符合河南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体系,基本上覆盖了中、高等职业学校所设的主干专业。第三,通过强化技能训练,使学生的专业践技能和师范技能有了显著提高。几年来,我院的毕业生基本上全部通过了劳动部门组织的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和学院的专业技术等级认定。第四,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培养出了大批优秀职教师资和专门人才。几年来我院学生在全省各类统考和比赛中均取得了好成绩。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居全省高校前列,普通话通过率居全省高师组前列。绝大多数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胜任教学工作,涌现了一大批以“全国十杰中青年教师”宋飞琼为代表的优秀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许多优秀毕业生已经走上了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岗位,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尤其是在河南省组织的全省应届大学毕业生公开招聘公务员考试中,我院毕业生成绩连续四年名列全省本科院校前列。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2002年为90.4%2003年为92.04%;2004年达96%,充分说了我院探索实施的职技高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1.教育部师范司编发的《工作简报》肯定了我院的“四双”工程“有推广价值,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特色”。2.1997年6月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职技高师改革座谈会在我院召开,“四双”工程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兴趣。3.1997年全国高师面向21世纪教改项目立项的210个项目中,职技高师项目仅有3项,我院承担了其中的2项4.1995年审定的全国职技高师27门课的统编教材中,我院主编5门,副主编8门,参编21门,居全国同类院校之首,为职技高师教育做出了贡献。《人民日报》以“走上讲台会讲课,下到地里能种田——河南职技师院强化实践教学”为报道了我院的实践教学成就;《光明日报》先后以““面向21世纪的教育创新实践——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实施‘四双’工程纪实””“改革发展,创新为先”、“魂系职教,力争一流”为题介绍我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国教育报》以“师范性、实践性、技术性——河南职技师院办学有特色”、“送劳力不如送科技——河南职技师院承包农户”等为题报道我院的办学特色;《中国共青团》《新乡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河南教育电台》《新乡电视台》等新闻单位也先后多次报道了我院的办学特色实践。三、职教师资培训的经验与效果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建立了“五开放,一优化”的职教师资培训模式。所谓“五开放”即:一是开放的课程设置。二是开放的师资资源。三是开放的教学主体资源。四是开放的课堂。五是开放的授课形式。“一优化”是指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一)开放的课程设置我们努力使课程设置具有较强的弹性,在保证教学重点的前提下,根据学员自身的需求设置选修课、自修课、讨论课等多种形式和内容的课程。(二)开放的师资资源我院坚持“内部选优、外部聘优、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原则,选用校内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教学效果好、热爱成教事业的教师任课,同时聘请校外知名的有关专家、教授来校讲课,实现培训院校之间师资的交流与合作。(三)开放的教学主体资源培训对象都是教学或管理一线人员,他们作为培训的主体,有相当丰富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这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培训资源。他们在培训的过程中与任课教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新理念的滋润下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四)开放的课堂新的培训课堂突破了传统教室的束缚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走向舞台。通过设计安排一系列具体活动,将新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有机地融合,把课堂向广处延伸,保证了与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的匹配。(五)开放的授课形式在培训工作中,我们采取了集中授课、学术讲座、专题讨论、案例评析、课例设计、微格教学及角色扮演等开放的授课形式,提高了培训对象的学习兴趣,使培训对象学会了导演、学会了设计、学会了“会诊”、学会了点评,并且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灵活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优化”是指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既包括在软、硬件投入上的优化,也包括教学氛围的优化,还包括充分尊重培训对象的个性,正确对待学员的差异。我们面向全体培训对象,实施差异性教学,使培训对象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主动探索,达到人人有收获、人人能提高的目的。几年来,我院先后举办了多期“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河南省职业中学校长岗位培训”“河南省乡镇成人学校校长岗位培训”“中等职业学校种植、养殖、机电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目前,我院的培训工作已从职业教育领域到普通教育领域,从国家、省、市级到县、校级,从职教管理干部培训、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到中小学教育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训,从初、高中教师岗位培训到县、乡、村级成人实用技术培训,形成了覆盖面广、内容新颖、实用性强、效益突出、全方位、多层次的基地培训网络,扩大了我院的影响,提高了我院的声誉。为了提高培养培训效率,我们按照“养训合一”的思路,建立了完善、科学、统一的培养培训管理体系。学院成立了以主抓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为组长的培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委员会,定期召开培养培训工作专题会议将教学、管理、后勤保障形成“一盘棋”,全心全意服务于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培养培训管理运行机制,学院制定了相关的政
本文标题:当前世界高职发展基本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73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