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及其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及其对策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是巨大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乐学”,在学习时专注投入,能自觉及时地总结学习的心得体会,学习效率高,学习效果好。相反,丧失学习兴趣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苦学”,学习消极被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差。因此,总结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消极因素,有的放矢地研究提高学习兴趣的措施和方法,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一、社会因素(一)“读书无用论”与“读书实用论”“读书无用论”的观念在许多人的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脑体倒挂”现象、文盲发财现象、工作分配和升职加薪等不靠能力靠后门等不正之风以及大学生反陪形势严峻,更成为“读书无用论”的有力佐证,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是深沉久远的、带本质的。“读书实用论”是“读书无用论”的变形。当前,新科技革命使一些实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得到人们的普遍认识,基础学科的地位失落,人文精神呈现颓势,学生在学习时带有太多的功利性思想,对当前可用、社会“吃香”的实用性和技能性强的知识趋之若骛,对基础知识则兴趣不强,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消极片面的用人观念和制度社会用人制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致于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不良的社会用人制度对社会公众的知识价值判断和学生学习观念的误导以及学习兴趣的挫伤都是严重的。当前社会用人制度存在着弊端,如权钱交易依然存在,高学历倾向、重文凭不重能力、重智不重德现象普遍,重男轻女也非常严重。因此社会用人制度已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在全社会形成重教育、重人才、重素质、重实际能力的良好氛围,必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三)精神家园的丢失当前,很多人片面强调对物质文明的追求并忽视对精神文明的渴望,这必将导致精神家园的失落和价值评价标准的异化,对人生幸福的追求被对金钱、权力的追求所取代,人生价值的“奉献”标准被“攫取”标准所取代,评价一个人的价值通常通过对其所占有的金钱和权力的衡量来实现。这种价值评价标准的异化与学校主流教育中科学人生观的原则产生了冲突,使学生在“为什么而学习”、“应该学些什么”等问题上产生了困惑。二、学校因素(一)应试教育模式在教育体制上,由于中国历史上历时久远的科举制度的深刻流毒,也由于高中和高等教育资源的严重匮乏,它必然使众多受教育者为争夺有限的教育资源而争先恐后地挤“独木桥”,使考试分数和升学率的重要性被过分强调。现在,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应试教育的最初弊端是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异化知识的获取手段和功能;其最终弊端则关系到国民素质和国运盛衰。因此,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根本肃清科举制度的流毒,通过发展社会办学、民办教育、成人教育等途径增加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落后的教育思想影响了教育者聪明才智的发挥,创新精神的培育和对教育成就的科学评价与积极追求,也势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我们要以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个统一”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不仅仅是要转变教育者的教育思想观念,更要转变包括受教育者在内的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思想观念。全民教育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二)简单的教育方法陈旧、简单、低效的教育方法严重制约了教育能量的发挥。当前,一些教师的授课方式仍是“一言堂”,缺乏必要的师生交流,也缺乏吸引学生参与交流的手段,许多教师仍满足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份教案”的教学方式,对现代教育手段知之不多;许多教师只满足于学生对授课内容无异议地全盘接受,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习惯,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知识技能的运动能力低下,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和益处。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都已成为教育资源竞争的主体,“减负”经常只能是美好的幻想。减了学校加给的负担,却减不了家长开出的“小灶”,减了作业、考试的负担,却减不去竞争带给学生的巨大的心理负担。面对繁重的学业负担,对于许多而言,学习已经从自我完善的需要异化成为被迫接受的令人痛苦的“差使”,学生经常只能被动地接受,疲于应付,体会不到学习乐趣。三、家庭因素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也好了,家长有‘望子成龙’的心情,希望子女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也是自然的。”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独生子女”社会,父母都在寻求如何把子女培养成材的途径。然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没有比父母在培养人时所用的智慧更复杂。”一方面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很高,另一方面是家长的教育知识严重缺乏,两者的矛盾冲突使家庭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出现严重异化,使家庭教育违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沦为制约,压抑乃至泯灭子女个性自由发展的“帮凶”,家长成为督促子女取得考试高分的“分数警察”,进一步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其学习成效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四、学生自身因素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等的忽视,学生理想信念淡漠,在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精神,自律能力弱,经常表现为:对未来没有想法,得过且过;对学习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对知识不求甚解,遇到疑难绕道走,不愿动脑子思考,也不愿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经常到同学那里一抄了事;学习上也是”饭来张口,一来伸手”,依赖心理严重,如果老师或家长疏于监督,就会“滥竽充数”。有的学生在学习上也算用功,学得也很辛苦,但由于效率观念差,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急于完成其他科目的作业,对老师讲授的内容不能很好的掌握;在自学时又在单科上用时过多,忽略了各科的交替学习,影响了学习效果。良好的同学关系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地提高。同学关系松散没,同学间缺少友情,甚至同学间存在矛盾、冲突,使一学生上学时心情不能平静,思想负担重,精力不能集中,甚至会产生逃学、辍学等念头。大量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日益冲突的心理问题已经引发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比如,中学生经常不能很好的对待性观念萌芽问题,在这些问题面前经常迷惘和痛苦,经常不知所措、难以自拔,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三观”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这对于提高其学习兴趣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正确认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就学习心理而言,可分为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和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通常把构成前者的心理因素统称为智力因素,把构成后者的心理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智力因素在实际发挥作用时,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发挥作用的;在智力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各自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并且各个因素发挥作用的水平也不一样。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执行者,是智力活动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调节者,是智力活动的动力系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既存在很大的差别,同时又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为条件、彼此促进的。学习活动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系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成绩是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发挥的结果。智力活动是主动而复杂的心理过程,不仅各智力因素互为联系和影响还和其他心理过程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内部状态系统,所以不能离开整个心理状态,孤立地研究智力发展。智力以外的许多心理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等等,虽然不能直接实现认识过程,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认识的过程和结果,影响智力的发展。许多追踪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不属于智力因素的个性心理品质,即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起着长效作用。专家们普遍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效果是其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智力因素占25%,非智力因素占75%,所以,本课题组择其精要,就培养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问题予以研究。(一)智力因素1、注意力。注意力是学生精力的集中和指向的能力。“注意”是心灵的惟一门户,生活中一切信息都必须通过“注意”这个门户才能进入意识,注意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保证。要想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力求其精力能有正确的投放。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使其做、学有收获。2、观察力。观察力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的能力。科学研究表明,人获得的各种信息中,来自眼睛的信息占83%,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可见观察对知识的获得是多么重要。3、记忆力。重视记忆力的培养,可以说是我国教育的一个传统。我们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取新的科学方法,是的学生记忆力得到长足的进步。培养记忆力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调动积极性、明确记忆目的和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4、思维力。思维力是认识事物本质及其发展的能力,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思维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的发学生展。5、想象力。知识力储备达到一定程度,再有一定的思维力,就会形成想象力。想象力具有无限的发展,可以说,离开了想象,就不会有创造。发展想象力的前提是丰富学生的生活,使其积累生活经验和知识,在确立远大理想的基础上加强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具有灵活、开阔和敢于创新的特点。(二)非智力因素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学习的动力系统中具有核心意义,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直接因素。2、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趋向某项活动,并会与积极的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他就会对该事物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大胆地探索,并去从事与此事有关的活动。它使人的认识优先地指向某种事物,并以渴望和愉快的心情去了解它和探究它。3、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所做出的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一种心理反映,是认知转化为信念、行为的必要条件。在任何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情感永远是联系双边的纽带。4、意志。意志是在实现预定目的时对自己克服困难的活动和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马克思曾有这样一段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段话讲了“不畏劳苦”和“达到光辉的顶点”之间的关系。所谓“不畏劳苦”,从心理学上说,即指坚强的意志力。意志坚强与否,是事业上能否取得成绩的首要因素。5、性格。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什么?学习成绩、智力高低、性格特征这三者的关系怎样?性格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这些问题历来为人们所关注。一个具有优良性格特征的学生,可以保证其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稳定的学习情绪、持久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意志,提高心智活动的水平,获得学习活动的圆满成功。坚守一方净土用爱谱写师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坚守一方净土用爱谱写师德》我是教师,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我要在知识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我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赞歌——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更加热爱!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来讴歌我的职业;也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来思考我的价值;更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来歌咏我的岗位。我们都知道,教师不是伟人,不能象伟人一样成为偶像,受人景仰;教师不是英雄,不能象英雄一样树碑立传,流芳千古;教师所做的一切,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那么琐碎!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如此敬业,舍身忘我?那就是教师对事业的这份执着的爱与追求!身为教师,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
本文标题: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及其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81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