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影响青海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222
影响青海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在政策的激励和鼓舞下,青海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了快速持续发展轨道,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从省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分析影响青海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其发展环境问题二是非公有制经济自身问题。在发展的环境问题中主要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即非公有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内因问题和影响非公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政策法规体制。1青海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因素1.1青海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外部环境1.1.1政策环境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这就从国家根本大法的角度明确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方针。近年来,青海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政策环境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下不断优化。先后出台《青海省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关于推进青海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框架及政策体系基本构成,并不断完善。这些法规及政策性文件的出台与实施,对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提供了政策法制环境。2007年9月,省委召开常委会议,研究发展壮大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会上,省委书记强卫强调“要着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切实把各方面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勇气、花更大的精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并指出要营造“五个环境”,即政策环境、舆论环境、金融环境、法制环境和服务环境1.1.2金融环境自2004年中央财政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以来,青海省共争取到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2220万元对省内35个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类项目和4户担保机构进行了扶持。其中,2007年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830万元,青海省14个项目得到国家资金支持。这些项目在地方优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先进技术科研成果转化、增加就业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36个固定资产投资类项目实现投资近6亿元,吸纳就业万余人。2005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非公企业发展推出的优惠政策之多,跨行业范围之广,是以往少有的。特别是在税收政策方面,非公企业在所得税、营业税和增值税三项上,均获得了相应的减免优惠政策。中小企业融资难似乎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中小企业实力弱,信用水平低,融资渠道窄,银行不敢放贷;另一方面,资金匮乏又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为此,我省根据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积极探索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目前,全省信用担保网络初步形成1.1.3法制环境2005年在《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针对长期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受到过多限制的现象。围绕《若干意见》我省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发展的若干政策》通过免税等政策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1.4服务环境青海省社会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业基地、技术服务平台、管理咨询等工作有序开展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业基地、技术服务平台、管理咨询等工作有序开展。针对青海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滞后的实际,通过整合现有服务资源,在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股份制形式的行使省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职能的青海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已于2006年3月30日正式运行。以“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创业促就业”为目标,把创业服务作为重点工作之一。青海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经过近两年的发展,截至2007年6月底,共入驻企业88家,生产性企业18家,非生产性企业70家,2006年度实现工业总产值1.2亿元,上缴税收630万元,技工贸销售收入5亿元,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创业发展趋势呈稳定增长状态;生物园区创业园3.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基本建成。积极引导有关机构开展创业、信用、管理咨询等服务,并组织相关单位积极争取国家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的支持,补助资金。青海银行业也提出了支持小企业金融服务公约08年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发出指导意见要求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面贯彻银监会“六项机制”建设要求,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发挥专业化经营优势,并根据近年来银行探索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实践经验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现提出指导意见银行参照本指导意见,要求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灵活有效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为小企业提供授信服务的专业化机构。1.1.5自然环境青海省是资源较为丰厚的省份且少数民族众多可大力发展民族特色优势产业,尤其是在青海玉树灾后重建过程中,青海提出以民族和地区特色为依托,以旅游业发展为契机,充分挖掘民族、民间传统制品工艺,鼓励民族类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民族产品制造业成为繁荣特色加工业、带动群众增收的新兴产业。1.1.6投资环境近年来,全省上下形成了优惠政策招商、宽松环境引商、热情服务留商、积极参与帮商的良好氛围,特别是省政府多次召开“青洽会”,引进项目、签订合同,为全国特别是沿海发达省份民间资本融入青海搭建了投资和发展平台。“青洽会”、“郁金香节”、“环湖赛”等几项大型活动的举办以及青藏铁路的开通,使得青海的知名度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外省投资的良好平台。1.2青海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制约因素1.2.1政策实施不彻底,执行难到位在不断完善的政策环境下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缺乏指导、协调、监督。青海省并没有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合力。有关部门之间缺乏分工协作和密切合作,缺乏与企业、地方的沟通。相关部门的管理和服务的职能作用未能得到有效的整合。行政切实服务少干预多。调查结果显示,部分企业表示不了解,认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没有引起上级机关的高度重视,这说明我省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宣传还不够到位,仍有死角。在具体落实政策过程中,企业认为政府出台政策较好、但落实不够;社会地位及当地投资环境不好,没有真正体现平等原则;有关职能部门没有真正履行为民营企业服务的职能,仍存在歧视刁难现象,水、电、汽、路不易畅通等问题。从管理权限和服务对象来看,工商部门在非公有制经济方面主要针对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经委中小企业局则按企业规模来确定服务对象,虽然绝大多数属民营经济,但其中也有其它经济成份或没有统计在内的民营经济,这为全面掌握非公有制经济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统计监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1.2..2融资难调查显示有66.6%的非公有制企业认为融资难是当前制约非公企业发展的第一难。青海省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一)融资成本较高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借款时,不仅无法享受优惠利率,而且还要支付比国有大中型企业借款多得多的浮动利息。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一般采取抵押和担保的方式,不仅手续繁杂,而且为寻求担保或抵押等,中小企业还要付出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等相关费用。融资渠道的狭窄和阻塞使得许多中小企业为求发展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从民间高利借贷。而这些,无形中都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负担,使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二)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青海省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分散、孤立、短寿命、行为不确定现象,而且以家族控制为主,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屋等抵押品不足,流动资产在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物质形态化,无形资产又难量化,因而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需要第三方提供保证,这就有赖于信用担保制度的健全完善。然而,我省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机构少。(三)融资成本高渠道单一青海省中小企业类型多,融资频率高,资金一次性需求量少,加大了融资的复杂性,也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代价。中小企业以多样化和小批量著称,资金需求的数额小、频率高,这使融资的单位成本相比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就大大提高了。从全省来看,除青海省西部矿业集团公司司发行6.7亿元短期融资券外,直接融资进展慢,渠道单一。(四)自身积累能力弱,财务制度不健全小企业自身的积累能力不强,积累较少。财务制度不健全。特别是近几年,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必须提供抵押、质押等担保物,信用贷款只在极少的场合对极少的企业适用。由于青海省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资金少、信用低等弱点,导致在寻求担保中遇到一系列不易解决的问题。(五)银行融资手续烦琐,耗时耗精力,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积极性金融部门为了安全起见,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融资手续,这就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简单快捷的要求。繁琐耗时耗力的融资手续,使无数有意融资的中小企业望而却步。银行防范风险的信贷偏好阻碍了中小企业融资。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确立了面向大城市、大企业的“两大”战略,逐渐从农村撤退,而政府又实行了“抓大放小”的战略和主办银行制度,使国有商业银行与大型国有企业的关系更加密切,这势必会导致中小企业的地位变得更加无足轻重,中小企业的融资之路也就更加坎坷不平了。由于以上原因许多非公有制企业从建厂至今没有争取到一分钱的贷款,企业发展只能靠自身的积累艰难缓慢地小步前进。虽然政府为解决企业贷款难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另有80%的企业认为“担保中心”贷款条件苛刻、手续复杂、费用太多、额度偏少,有的即使有担保也贷不出款;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局限性,致使民营企业贷款门槛过高。资金因素制约了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步伐,使一些很有发展前景的非公企业,包括一些高新项目难以迈步。1.2.3地区发展不平衡“十一五”期间将青海省经济区划分为东部地区、柴达木地区、环青海区和三江源区并提出“四区两带一线”。以西宁城四区、三县组成的东部地区设为综合经济区,柴达木区设为新型工业化基地为东部地区工业发展提供能源,环青海湖区设为生态旅游及现代畜牧业发展示范区为东部地区和柴达木地区提供优质畜牧产品,三江源地区主要作为生态保护区。然而在这样的规划下地区的发展表现出了极不平衡。地区间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也导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上,存在着较强的不平衡性青海省存在着依据中心城市发展的态势,经济发达的西宁、格尔木、德令哈等市和邻近西宁市的海东地区的几个县比重相对较高,而经济落后的市县比重则较低。其原因在于(一)地理位置影响经济发展地名面积(平方公里)人口(民族)海拔(米)西宁市7597.3183.37万人(汉、回)2250格尔木市12000011.1092万人(蒙、汉)2850海东地区(平安县)13707.97148.4896万人(汉)2114海南州(共和县)399839.5482万人(藏)2880海北州(海晏县)32569.0026.9581万人(藏)3000海西州(德令哈市)325785.0036.0326万人(蒙、藏)2980黄南州(同仁县)18823.0021.5113万人(藏)2480海东地区发作为发展海东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缺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人员水平有限,马铃薯、油菜等制种基地和富硒农产品基地刚刚起步发展没有响亮的品牌;缺少建设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规模和档次上缺乏大的突破。海北州主要发展畜牧业,大多数为游散型的藏族牧民,缺乏大型牧场难以集中发展,
本文标题:影响青海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22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84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