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征税和纳税 教学设计
1征税和纳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1、识记:税收的含义、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我国税收的种类、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含义、我国税收的性质。2、了解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区别偷税与骗税。3、理解增值税的作用,理解个人所得税的作用。4、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同时增强学生对税收征管和使用的监督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税收的性质2、难点:理解增值税的作用、个人所得税的作用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导入:1、财政收入的形式有哪些?答: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收费、罚款等)2、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地位?答: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老王酷爱买彩票,买彩票三年后终于中得20万大奖,当他到体彩中心领奖金时,只领到16万,4万元去哪里了?学生回答:4万缴纳了税收教师提问:那么税收到底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板书:一、税收及其种类1、税收的含义】教师提问:税收的主体?税收目的?依据?税收的地位?学生回答:主体是国家;目的是实现国家对内对外职能;依据是政治权力;地位是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设置情景:引出税收的特征老王酷爱买彩票,买彩票三年后终于中得20万大奖,当他到体彩中心领奖金时,只领到16万,工作人员告诉他还有4万元交了税。在体彩中心,老王心里有些困惑……1、我不缴4万元税行不行?2、缴了4万元税后,对我个人有没有直接的好处?3、我能不能与体彩中心领导协商一下,把税率降低点,少缴点税?学生回答: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板书:2、税收的特征及相互关系(1)税收的特征】教师: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税收的特征及相互关系。22、税收的特征及关系(1)税收的特征①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②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③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批准不能随意改变。(2)税收三个特征的相互关系【板书:(2)相互关系】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有固定性。情景二:通过老王的疑惑,引出个人所得税,分析个人所得税的含义、意义老王中奖20万元,在缴纳了4万元税后,很想知道缴纳的是什么税?猜一猜彩票中奖纳税是在缴纳_____税,税率为____,此种税率属于___税率。学生回答:个人所得税、20%、比例税率教师提问:个人所得税是一个税种,税收有哪五大类?学生回答: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教师提问:个人所得税属于哪类税?增值税属于哪类税?教师:个人所得税属于所得税、增值税属于流转税大类。【板书:3、税收的种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学生回答:增值税属于流转税,个人所得税属于所得税。【板书: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教师:特别注意工资薪金属于超额累进税率。3增值税(1)征税对象: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增值额(2)纳税人: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单位和个人(3)增值税的作用?情景一:(传统的商品劳务税)双林木材厂把加工过的木材卖给菱湖家具厂,获得销售收入100万元,税率17%,缴纳17万元税款;菱湖家具厂把这批木材加工成课桌,销售收入200万元,需缴纳34万元税款。两个生产环节合计缴纳税款51万元。菱湖家具厂纯利润多少?情景二:2010年后,菱湖家具厂自己开辟了林场,加工木材做成课桌,销售收入也是200万元,税率17%,纳税34万元。菱湖家具厂纯利润与情景一相比,多了还是少了?情景三:如果改为征收增值税呢?菱湖家具厂销售课桌收入200万元,减去购进的木材100万元,其增值额为100万元,按17%的税率计算,缴税17万元。连同木材厂已缴纳的17万元税款,共负担税款34万元。(增值税=销售收入×税率﹣前一环节纳税额)思考:情景一与情景三的征税方式哪种更合理?教师总结:第一,情景一的征税方式有明显的缺点,就是不同环节之间重复征税。木材厂卖出的木材交了税;木材做成课桌销售又全额征税。其中的木材价值部分就征了两次税,重复征税。显然,一个商品的生产、经营环节越多,重复征税的问题就越突出,商品的税收负担就越重。(避免重复征税)第二,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出: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税漏税;第三,情景二的菱湖家具厂自己开辟林场,生产一条龙,这不利于加强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和技术进步,不利于生产的专业化;第四,不管原料价格多高,原料部分不纳税,企业只要做好一个环节的最大增值,所以公平,公平竞争第五,有利于稳定财政收入。每个环节只要有增值因素,就征一道税。增值税的作用:①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②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产品生产一条龙,这不利于加强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和技术进步。不管原料价格多高,原料部分不纳税,企业只要做好一个环节的最大增值,所以公平。③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每个环节只要有增值因素,就征一道税。4视频过渡:引出违反税法的行为。视频内容:网店是否征税的态度尚不明朗之际,武汉率先拉开个人网店征税闸门,日前武汉市国税局对淘宝女装网店“我的百分之一征税430多万元,这是目前披露的国内首例对个人网店的征税案例,专家表示,网络交易也是商业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纳税呢是网商的法定义务,但是具体执行的过程当中,应该区别对待。提问:国家应不应该对网店征税?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板书: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违反税法行为】⑴应该:①网店不纳税对实体店不公平;②我国税收的性质角度: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职能角度:国家各种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保证。公民权利与义务角度: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纳税。③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积极纳税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京东、当当默认每单开发票,为此付出近亿的税。④网店纳税,消费者才有发票,发票是消费者的购物凭证,是维权的凭据。(2)不应该:①价格低是网购的最大优势,如果缴纳税收,这一优势将失去;②国家支持微小企业的发展,微小企业的发展可以扩大就业,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更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③网店的征税成本和难度比较大。教师总结:刚才我们讨论了网店应不应该纳税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第一,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网店店主应该积极地纳税;第二,增值税纳税应该区别对待,达到一定数额才缴纳增值税,国家提高了增值税起征点,不到起征点不用缴纳税收,国家区别对待的,看待问题不能一刀切。5教师过渡:经济生活中,有些企业或个人没有依法纳税,那么经济生活中有哪些违反税法的行为呢?教师:违反税法的手段或者方式怎样?判断属于哪种违反税法的行为?1.北京晓庆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1996年以来采取不列、少列收入多列支出、虚假申报等手段少缴税款1458.3万元,其行为是_______行为.2.张某的服装店生意红火,但拒不缴纳税款,还说:”谁来我这里收税,我就让他站着进来,横着出去”,其行为是_______行为。3.某服装厂厂长以贷款被骗为由,故意拖欠国家税款24.8万元,其行为是______行为.4.某企业通过虚报出口商品的价格等手段获得国家出口退税3000万元,其行为是_______行为.偷税与骗税区别共同点:方式都是欺骗;不同点:手段不同偷税: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骗税:虚列出口货物、虚报出口货物价格,骗出口退税;虚报自然灾害,骗取税收减免练习1:2010年初,某市地税局查处26家企业并依法追缴税款462万元,这些企业利用国家鼓励下岗和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政策,在企业聘用下岗和失业人员未达到国家规定的30%指标的情况下,采用伪造材料的方式,虚报安置就业人员数量以达到不缴纳税或少缴纳税的目的,这些企业的行为是(C)A.偷税行为B.欠税行为C.骗税行为D.抗税行为解析:学生对于偷税与骗税的区别比较模糊。一、税收及其种类1、税收的含义2、税收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1)税收的特征(2)税收特征的相互关系3、税收的种类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2、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作业布置:一、作业本P38《征税与纳税》做好;二、预习第九课市场配置资源6当堂练习:练习2:增值税的征税对象(B)A经营活动的营业额B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C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D企业所得解析:增值税是本框的难点练习3:个人所得税采取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下列张先生的各种收入中,不适用比例税率的是(B)A利息收入B工薪收入C税费收入D投资股票收入解析:考查个人所得税应税项目适用税率练习4: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为3500元。我国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可以(C)①增加财政支出②刺激中低收入居民消费③增加财政收入④促进公平分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个人所得税的作用是本框的难点练习5:自2011年起,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征收恢复10%的税率。以下对税收看法正确的是(C)①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②税收有无偿性、法制性、固定性三大特征③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④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因为税收的性质、税收的特征是本框的重点,所以设置本题,意在综合考查税收的性质、税收的含义、税收的特征的掌握程度
本文标题:征税和纳税 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87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