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硫磺島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硫磺島戰役作者瑞祥高中/高二六班/吳嘉瑋PDFcreatedwithpdfFactorytrialversion目錄壹●前言一、研究動機二、戰事序幕貳●正文一、硫磺島地理二、戰略價值三、日軍防禦四、美軍進攻五、雙方指揮官參●成敗分析肆●結論一、戰役結果影響二、研究心得伍●引註資料壹●前言一、研究動機前些日子有兩部好萊塢的電影,是柯林伊斯威特所執導的「硫磺島的英雄們」與「來自硫磺島的信」,特殊的是,將硫磺島這場戰役以兩方的觀點拍攝而且是獨立的兩部片。「來自硫磺島的信」以日本人角度拍攝並且在日本受到廣大迴響,於是對「硫磺島」這個名詞產生了興趣,何以這座小島如此有名呢?二、戰事序幕PDFcreatedwithpdfFactorytrialversion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爭」指美國和同盟國向日本宣戰後在太平洋發生的戰事。從1941年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美國珍珠港為開端,1945年日本投降為止。當時台灣為日本所佔領,而美軍發動的「跳島戰術」,跳過了台灣選中硫磺島,如果當時美軍選擇在台灣登陸作戰,就算台灣光復後短時間內也很難復原,一些建設的損壞,甚至將造成更多無辜的傷亡。在塞班島戰役過後,美軍的「跳島戰術」已在太平洋戰爭收到了很大的成效,眼見日本本土就在眼前,但不能如此輕率地登陸日本本土,而這個位居塞班島與日本本土中央的小島,成了美軍首要目標,可以為準備空襲日本本土的戰轟機群提供一個絕佳的補給基地。1944年4美國陸軍航空兵(即美國空軍的前身)司令阿諾德上將向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攻打硫磺島,會議隨即同意這一請求,太平洋戰區擔負此項作戰,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兼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上將為指揮,將其指揮部從珍珠港移至關島。同年10月,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參謀人員就將進攻硫磺島的計劃安排好了,參加作戰的地面部隊為第5兩棲軍,有海軍陸戰隊第3、4、5師,約6萬人,由霍蘭‧史密斯中將指揮;登陸編隊和支援編隊,由凱利‧特納中將指揮;米切爾中將指揮的第58特混編隊負責海空掩護;所有參戰登陸艦艇約500艘,軍艦約400艘,飛機約2000架,由第五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上將統一指揮。然而,日軍在失去了塞班島後,已經察覺到硫磺島的防禦地位日亦趨重。1944年馬里亞納群島失守後,3月底將4000餘陸軍部隊送上此島,5月將硫磺島的陸軍部隊整編為第109師團,由粟林中道中將擔任師團長。同年7月底,日軍將所有非戰鬥人員撤出硫磺島,從父島調來5000人,從塞班撤回的2700人都集中到硫磺島,同時日軍向硫磺島調送武器,駐紮在韓國釜山的第26坦克團28輛坦克和600士兵向硫磺島出發,雖然中途受到美國潛艇魚雷襲擊,仍然有22輛坦克到達。1945年2月,日軍在島上陸軍約15000人,海軍約7000人,共約23000人,飛機30幾架,由中將統一指揮,這場二戰中最慘烈的戰役已是箭在弦上,不發不能。貳●正文一、硫磺島地理硫磺島位於東京南方約1080公里,關島北方1130公里,是東京與塞班島之間火山島,因為島的表面多半是硫磺的蓄積物覆蓋,也常常煙霧瀰漫而得名,島最長的部分從東北到西南約八公里,最寬的地方有四公里,最窄的部分只有八百公尺,島的面積大約為22平方公里大小,最高的山是為處於南邊的摺缽山,一座尚未完全冷卻的死火山高度約為169公尺。終年噴發著霧氣,硫磺味彌漫全島,PDFcreatedwithpdfFactorytrialversion故此得名。折缽山以北有一片比較寬闊平整的高地,稱為中部高地,再往北,地形逐漸起伏,並有數座山峰,是為元山地區,島上大部分地區都覆蓋著厚厚的火山灰。二、戰略價值美軍1944年攻佔馬里亞納群島之後,長程攻擊的B—29轟炸機已經可以直接進行對日本本土的轟炸。B—29進行如此長距離的空襲,受航程的限制,只能攜帶3噸炸彈,只為其最大載彈量的30%,且這個距離對於護衛戰鬥機來說太遠,無法全程護航,毫無防衛的轟炸機容易被升空攔截的日軍軍機擊落,因此為了確保轟炸機的安全,達到「長距離轟炸」的效果,又能維持轟炸機的生還機率,硫磺島對美軍勢在必奪。硫磺島北距東京650海里,南距馬里亞納群島的塞班島630PDFcreatedwithpdfFactorytrialversion海里,幾乎正處於兩地正中間,島上的日軍不僅可以向東京發出警報,還可以出動戰鬥機進行攔截,甚至還不斷攻擊美軍在塞班島等地的機場,更是大大減少了美軍對日本土轟炸的成效。硫磺島上的日軍只要還存在一天,對美軍而言,簡直是心腹大患;如果美軍佔領硫磺島,戰情將有所逆轉:從硫磺島出動的B—29飛行距離減少一半,載彈量可增加一倍;戰鬥機自硫磺島起飛,可以為B—29提供全程護航,甚至連B—24中型轟炸機也能從硫磺島起飛空襲日本本土,更重要的是硫磺島還可作為B—29的備降機場,供受傷的B—29緊急降落或加油。三、日軍防禦(一)陸軍修築地下碉堡因為美軍迅速攻佔了馬里亞納群島,原本要運往馬里亞納群島的人員、裝備和物資都被就近運往硫磺島。日軍將所有非戰鬥人員撤出硫磺島後,修建了地下工事,將主要火力集中到山腳,射程覆蓋到灘頭。日軍的海、空軍主力在菲律賓戰役中遭到了嚴重的打擊,幾無餘力為硫磺島提供支援,將會準備用在本土的保衛戰,反登陸作戰是在幾乎沒有海空支援的情況下進行。粟林意識到面對美軍絕對海空優勢,灘頭作戰難以奏效,於是想憑藉折缽山和元山山地的地形,建築堅固的工事,實施縱深防御。當地的火山灰和水泥混合可以成為非常良好的混凝土,日軍用此建成許多非常堅固的地下工事,為了防止人員被圍困,一個地堡都有許多出口,四通八達,通風良好,大的暗堡甚至可以容下300到400人。日軍的防御工事多以地下坑道陣地為主,混凝土工事與天然岩洞結合,並有通道相互連接。炮兵陣地也大都建成半穴式,雖犧牲了射程,卻在猛烈轟炸之下保護了大炮。火炮和通訊都受到良好保護,摺缽山幾乎被掏空,日軍修築有數以千計的火力點,尤其是山頂的觀察哨,居高臨下俯瞰整個東海岸,能準確指引、校正炮火的射擊,對美軍威脅極大。(二)海軍的灘頭防禦雖然憑藉地形修築堅固的工事,但海軍守備隊仍堅持在灘頭迎敵。最後做出了折衷的方案,以縱深防御為主,灘頭防御為輔,海軍守備部隊沿海灘構築據點和灘頭堡,進行防御;陸軍主力則集中在摺缽山和元山地區,實施縱深防御。針對美軍的作戰特點,粟林在海灘縱深埋設了大量地雷,機槍、迫擊炮、反坦克炮構成綿密火網,所有武器配置與射擊目標都進行精確計算,既能隱蔽自己又能重重殺傷敵軍(三)美中不足PDFcreatedwithpdfFactorytrialversion公里長,當美軍進攻時只完成了七成,約18公里,而且摺缽山與元山之間也沒有坑道連接。且在粟林得知美軍突破了防線將日軍一分為二時,立即組織部隊進行反擊,他深諳美軍火力強,所以進行的是夜間滲透反擊。他命令部隊盡可能穿越美軍的防線,滲透到美軍後方重新打通兩翼聯繫。但日軍的反擊被徹底擊潰,傷亡至少一千人,徒勞無功,給以後的作戰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四)中將的號召粟林一改日軍在戰爭初期的死拼戰術,嚴禁自殺沖鋒,號召每一個士兵至少要殺死十個美軍。粟林的苦心經營,確實給美軍造成了巨大的阻礙,使硫磺島戰役成為太平洋上最慘烈的登陸戰役。3月24日美軍將日軍殘部逼退壓縮在島北部約2100平方米的狹小範圍內後,粟林在當晚焚毀了軍旗,發出了最後的訣別電報,然後銷毀密碼,準備實施最後的決死反擊。隔日,粟林派人設法通知島上每一個人,夜間攜帶武器在三號機場附近的山區集合。凌晨,粟林親自率領約350名日軍向二號機場的美軍發起最後反擊。天亮後,美軍組織掃蕩,四處追殺這批殘餘日軍,將這股日軍大部殲滅,粟林負傷後切腹自殺。四、美軍進攻(一)計畫的延宕因為參戰部隊中正在支援對呂宋島登陸作戰的很多,硫磺島戰役只能等呂宋島戰役結束後1945年1月才能開始,又因為呂宋島戰役進展緩慢,結束的日期從計劃的1944年12月20日延遲到了1945年1月9日,尼米茲再將硫磺島的作戰續延到1945年2月中。(二)海空聯合攻擊美軍對硫磺島的海空攻擊早已開始。從1944年8月起,在塞班島的美軍航空兵就開始對小笠原群島發動空襲,重點目標是硫磺島機場和為硫磺島進行物資補給的中繼站父島的港口。從8月到10月,共進行過將近50次的轟炸,但收效甚微。盡管美軍飛機、潛艇全力出擊,企圖切斷硫磺島的增援,但日軍以父島為中繼站,用小艇船運的方式,因此美軍的封鎖效果不如預期,也增加了日後攻島的難度。為壓制硫磺島的日軍飛機,1944年12月8日美軍組織了一次海空聯合攻擊,出PDFcreatedwithpdfFactorytrialversion架次,其中B—29重轟炸機62架次,B—24中型轟炸機102架次、重巡洋艦3艘、驅逐艦7艘,這樣猛烈的轟擊,卻未徹底摧毀硫磺島機場,僅僅起了短暫的壓制作用。至1945年2月初,美軍共出動艦載機、海岸基地航空兵、軍艦,總共投擲炸彈6800噸,發射大口徑艦炮2萬多發。美軍如此猛烈密集的火力轟擊,但日軍的防御工事異常堅固,效果十分有限,對島上兩個機場也無法徹底摧毀,日軍總能在空襲後迅速修復,而日軍初步了解美軍的火力,更加努力修築坑道為主要的防御工事。(三)艦艇的支援攻擊美軍的艦炮火力給了登陸部隊以極有力的支援,此次登陸,美軍登陸部隊每個營都配有艦炮火力控制組,能夠及時請求艦炮火力的支援,而空中的校射飛機也發揮了巨大作用,準確測定日軍炮火位置引導艦炮將其摧毀,在太平洋戰爭歷次登陸戰中,艦炮火力支援從沒有像硫磺島登陸戰那樣有效!在登陸前美軍原計劃對硫磺島進行十天的炮擊,因為軍艦無法攜帶十天炮擊的彈藥,只能進行三天的炮擊,但登陸編隊司令特納表示對面積僅二十平方公里的小島進行三天的炮擊已經足夠,炮火未能摧毀的防御將由登陸部隊來完成。2月16日到2月18日16日清晨火力支援編隊到達硫磺島海域,所有戰列艦、巡洋艦都被劃分了區域,對已查明的目標攻擊摧毀。但天氣不佳,島上又是硝煙彌漫,預定的750多個目標只摧毀了17個,炮擊效果很不盡人意。三天裡,美軍除了艦炮外,護航航母的艦載機也全力出擊,有的進行空中掩護、有的進行反潛警戒、有的觀測校正彈著點、有的向日軍陣地投擲燃燒彈,燒掉日軍陣地的偽裝,使之無所遁形,方便艦炮將其摧毀,塞班島的轟炸機也頻頻前來助陣。這三天中,硫磺島幾乎完全被美軍火力轟炸的硝煙所淹沒,日軍只能待在坑道無法活動。美軍在登陸前共消耗炮彈、炸彈24000多噸,硫磺島上平均每平方公里承受了1200噸,但日軍損失輕微。2月19日登陸編隊和航母編隊到達硫磺島海域,此時,硫磺島出現了少有的晴朗天氣。六時四十分,美軍艦炮支援編隊開始直接火力準備,航母編隊一邊空中掩護,一邊出動艦載機參加對硫磺島的航空火力進攻。這次攻擊,時間雖短,但因為天氣晴朗,目標清晰可見,效果理想。(四)登陸PDFcreatedwithpdfFactorytrialversion月,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參謀人員就將進攻硫磺島的計劃安排好了,參加作戰的地面部隊為第5兩棲軍,有海軍陸戰隊第3、4、5師,約6萬人1945年2月19日登陸部隊海軍陸戰隊三個師,以陸戰第四、第五師為一梯隊,陸戰三師為預備隊,登陸灘頭在硫磺島的東海灘,陸戰五師在南端的三個灘頭登陸,穿越島的最狹窄部分,孤立或攻佔島南部的摺缽山,陸戰四師則在北面的四個灘頭登陸,攻擊一號機場。九時,部隊開始登陸,美軍遇到的最大阻礙是海灘上的火山灰,土質鬆軟異常,履帶登陸車全部陷在火山灰中,難以前進,後面的登陸艇一波接一波上岸,卻被動彈不得的登陸車擋住,根本無法搶灘登陸,艇上的陸戰隊員只好涉水。日軍根據事先算計好的數據,炮火準確覆蓋了登陸灘頭,一時之間,美軍被完全壓制在灘頭,傷亡慘重,前進受阻。陸戰五師因為比陸戰四師晚
本文标题: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硫磺島戰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9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