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微课教学设计天山申遗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微课教学设计吉林省通化市教育学院(134001)赵丽欣一、微课基本信息(一)教材版本及知识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第三个问题“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二)时间长度:15分钟二、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对课标的解读:⑴核心概念: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⑵思维方式:分析⑶达成方式:运用地图3.学生学习目标⑴运用图表数据理解垂直地域分异的概念及其形成基础;⑵运用图表分析影响垂直地域分异的因素;⑶运用图表总结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三、设计思路:1.本教学设计以学科逻辑与学生学习逻辑为主线,以教师讲授与学生建构主义学习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旨在引导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2.学科逻辑的梳理本知识点的教学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展现学科知识过程:地理事实(各种图表及文字资料)-地理概念(要素识别)-建立联系(结构)-认知规律,梳理思维脉络,构建知识网架,引导学生形成学科逻辑,带领学生“上山”。(见右图)3.学生学习逻辑的梳理1.山地垂直自然带与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更替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1.山地垂直自然带与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2.垂直带谱的丰富程度取决于山地的相对海拔高度和纬度位置。2.垂直带谱的丰富程度取决于山地的相对海拔高度和纬度位置3.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有纬度与坡向。本知识点教学通过引入“天山申遗成功”这一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相关教学资源,尤其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图表数据资源,运用问题式教学策略,通过由小阶梯、化繁为简的问题组成的教学活动,突破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下山”。四、教学重点、难点: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五、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为主,教师的点拨讲授为铺。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展示:天山风光图片及文字:6月21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投票通过中国新疆天山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申报原因是“天山是垂直地带性规律的最佳典范”。设问:什么是垂直地带性规律?为什么说“天山是垂直地带性规律的最佳典范”?设计意图:利用热点问题及优美的景观图片吸引学生,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讲授新课:活动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课件展示:库车、巴音布鲁克、库尔德宁、博格达峰四地的风光图片及新疆地形图设问:1.根据四地景观图片,判断图中四地区的植被有何差异?2.根据四地植被差异,分析它们的气温与降水又有何不同?3.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什么是垂直地域分异?它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读四地图片与新疆地形图,自主学习教材P93,分组回答教师设问。教师点拨:天山地处我国内陆干旱地区,天山山麓地带是温带荒漠;天山由于海拔高,拦截了高空中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大量水汽,带来降水;山脉的海拔达到一定高度会引起水热组合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所以,垂直地域分异的形成基础为不同海拔水热组合状况不同。问题组设计意图:垂直地域分异的概念及成因是本部分知识学习的基础,利用景观图片,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及感性认识入手,由浅入深引导自主学习与理解。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展示:教材P93喜马拉雅山与博格达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见左图)设问:1.观察两山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的自然带名称,填写下表,并思考: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前面学习的哪种规律类似?为什么?地域分异规律分布特征主导因素根本原因典型地区延伸方向更替方向图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学生活动:读图分组填写表格,比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前面学习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异同。教师点拨:规律相似是因为成因相似。设计意图:沿用前面由“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的讲解思路,利用表格归纳,便于学生比较,由此及彼、知识迁移。2.读“博格达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新疆地形图”,找出博格达峰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大约)及经纬度,思考下列问题:⑴博格达峰山麓的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是什么关系?⑵假如博格达峰在赤道或两极,自然带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⑶假如博格达峰海拔只有2445米,自然带谱会剩下哪几个自然带?⑷假如博格达峰海拔高度不变,相对高度为500米,自然带谱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观察“针叶林”这一自然带⑴读博格达峰的“针叶林”在南北坡的宽度及海拔高度。⑵读喜马拉雅山“针叶林”在南北坡的宽度及海拔高度。⑶对比博格达峰与喜马拉雅山南坡的“针叶林”的海拔高度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读图分组讨论,回答2、3两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归纳:1.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③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2.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有: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低,阴坡高;迎风坡低,背风坡高。设计意图:这两组问题所指“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本节的重难点所在,依据课标,突破的方法是运用“博格达峰与喜马拉雅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通过喜马拉雅山与博格达峰两个案例,让“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一抽象的原理有了具体的依托,让学生的假设、比较等思维活动有足够的感资料的支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到一般,归纳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的一般规律。活动三:(教师讲授为主)雪线及其影响因素雪线: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为年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影响因素主要影响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雪线比背风坡低。阳坡和阴坡阳坡,热量丰富,消融量大于冰雪量,雪线高;反之阴坡雪线高。设计意图:“雪线”是与山地冰雪带相关的一个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应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通过表格引导学生回答。(三)课堂小结:总结评价各组答题情况,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本知识点的知识网络。(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设问:通过本节学习我们知道:山地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则垂直带谱就越复杂。而天山既不是海拔最高的也不是纬度最低的,且位于全球最大的干旱区――亚欧大陆的腹地,但是天山为什么能成为“垂直地带性规律的最佳典范”呢?课件展示:库车、巴音布鲁克、博格达峰、库尔德宁四地的风光图片及《中国国家地理》天山背景资料:天山长达2500公里、平均宽度300多公里的庞大山系,中国境内的新疆天山长达1700多公里。南天山平均海拔约4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7443米;中天山海拔约3000米,最高峰4835米;北天山海拔超过5000米的山峰在20多座,最高峰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学生活动:阅读资料,分组讨论。学生总结,教师补充:1.天山海拔高,拦截了高空中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大量水汽,带来降水;2.天山海拔高,大部分山脊线都超过了雪线才形成了完整的垂直地带性;3.天山的垂直自然带在景观上东西延伸达千里,壮观;4.天山的垂直自然带景观上过渡是一上一下两个草原带夹着一条森林带,独特;5.南北有两个盆地作为观景台,视线好,可以将天山的垂直地域分异一览无余。设计意图:1.解答新课导入部分的设问,首尾呼应;2.“天山为什么能成为‘垂直地带性规律的最佳典范’”这个问题涉及到的地理知识由课内延伸至课外,认识天山垂直地带性的特殊性,让学生体会地理的区域性,让学生的思维经历由具体到一般之后,再由一般到具体,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并从中体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参考文献:单之蔷.只有一个天山.《中国国家地理》,2013(7):21-22,23-29注:“博格达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为作者根据“只有一个天山”文中插图重绘。
本文标题:微课教学设计天山申遗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14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