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必修1实验实验1-1粗盐的提纯【复习回顾】1.过滤——适于固液混合物的分离(1)主要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等。(2)简易装置图(3)在进行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过滤时,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水,使滤纸紧贴漏斗边缘。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的三层滤纸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烧杯相接触。以上就是平常所说的“一贴”“二低”“三靠”。2.蒸发蒸发——适于分离溶于溶剂中的溶质(1)主要仪器:蒸发皿、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图(3)在进行蒸发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a.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受热不均造成液滴飞溅;b.加热到蒸发皿中剩余少量液体时(出现较多晶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c.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子取下,不能直接放在桌上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遇上引起蒸发皿破裂。如果确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垫在石棉网上。【实验探究】步骤现象①溶解:称取约4g粗盐加到约12g水中,用搅拌,直至完全溶解为止。固体食盐逐渐溶解,食盐水略呈浑浊。②过滤: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若烧杯中的溶液,再过滤一次不溶物留在滤纸,液体沿漏斗流入另一烧杯中③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待出现较多固体时时停止加热。水分蒸发逐渐析出固体【思考讨论】1.粗盐水过滤后,滤液仍浑浊,请分析可能的原因?下一步如何操作?22.整个过滤蒸发过程中,几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什么?两次,引流和搅拌实验1-2SO42-的检验1.试剂:HCl、BaCl2溶液2.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3.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4.问题探讨:(1)在试样中是否含有某种物质时,每次应取少量进行检验,而不能将检测试剂一次全部加入到待检测的试样溶液中,为什么?防止将原试剂污染(2)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方案检验某试液中是否含有SO42-,评价下列两个方案是否严密?并说明理由。乙严密甲:试液加BaCl2白色沉淀稀盐酸白色沉淀不溶解,结论:试液中有SO42-。乙:试液稀盐酸无明显现象BaCl2白色沉淀,结论:试液中有SO42-。5.结论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取少量溶液试样,先滴加几滴稀盐酸,再加几滴BaCl2,若看到有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离子。加盐酸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排除Ag+的干扰;二是排除CO32-的干扰。思考与交流——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1.粗盐的成分:主要为NaCl、并有CaCl2、MgCl2以及Na2SO4等。2.除杂试剂及反应原理。阅读课本中的溶解性表,填写下列空格加入试剂杂质化学方程式NaOH溶液MgCl2MgCl2+NaOH=BaCl2溶液Na2SO4Na2SO4+BaCl2=Na2CO3溶液BaCl2、CaCl2Na2CO3+BaCl2=Na2CO3+CaCl2=盐酸NaOH、Na2CO3NaOH+HCl=Na2CO3+HCl=3.问题讨论(1)除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能否改用硝酸钡溶液?除MgCl2时能否用KOH?除CaCl2时能否用K2CO3溶液?不能,因为NO3-在酸性环境下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把SO32-氧化成SO42-,从而造成误检。不能,会引入K+(2)为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所加试剂应是过量的,过量的氯化钡是怎样除去的?加入碳酸钠除去的(3)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又是怎样除去的?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3用适量的盐酸除去的(4)过滤操作是在哪一个环节进行?第三个环节4.结论:根据溶解性表,除去SO42-一般用Ba2+,使之生成沉淀而除去,根据食盐的成分,应选择作BaCl2试剂;除去Mg2+一般选择OH-,使之生成Mg(OH)2沉淀而除去,根据除杂而又不引入新杂质的原则,应选用NaOH除Mg2+;除Ca2+应用CO32-作除杂剂,使之生成CaCO3沉淀而除去,根据除杂原则应用Na2CO3。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所加入的试剂往往是过量的,而过量的试剂又引入了新的杂质离子,这就要求除杂剂在除去杂质离子的同时,又要除去新引入的杂质离子,故试剂的加入具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在本次实验中,加入除杂剂的顺序应满足在之前,操作应放在加之前的条件。滴加试剂的顺序可以是.(1)NaOH溶液;(2)BaCl2溶液;(3)Na2CO3溶液和HCl。实验1-3蒸馏1.概念:蒸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用加热的方法除去液体混合物中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2.装置:[实验1—3]填表实验现象1.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2.在100mL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加热烧瓶,弃取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3.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硝酸和AgNO3溶液(得到的液体中还含有Cl-吗?)无明显现象43.蒸馏注意事项: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沸石(或碎瓷片)以防爆沸。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蒸馏烧瓶的支管位于同一水平线上。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4.分馏:它与蒸馏原理和装置是相同的,二者区别在于蒸馏常用于(一次气化、一次冷凝)而分馏则常用于(多次气化、多次冷凝)。例如石油的分馏。实验1-4萃取1.概念: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2.仪器:分液漏斗分液漏斗(梨形)操作3.萃取剂选择的原则(1)与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2)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3)该溶剂不与溶质反应。4.萃取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5(1)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盖好塞子。(2)振荡:右手食指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颠倒用力振荡。(3)静止:将分液漏斗放在铁圈上,静止。(4)分液:(分液是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一般分液都是与萃取操作配使用的)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使塞子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实验1-5100mL1.0mol·L-1NaCl溶液的配制容量瓶容量瓶是一种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容量瓶是一种精确的仪器,有大小各种规格,常用的容量瓶有50mL、100mL、150mL、200mL、250mL、500mL、1000mL等。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例如,要配制450mL、1mol/L的氯化钠溶液,就要选用与其容积相近的500mL容量瓶来配制。(1)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检验程序是:加水→塞瓶塞→倒立→查漏→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查漏。(2)容量瓶不能用来溶解物质,不能将玻璃棒伸入容量瓶中进行搅拌。(3)不能将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更不能将容量瓶加热。(4)观察所加溶液是否达到容量瓶的刻度线一定要平视,使液体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平。(5)容量瓶不能久贮溶液,因此配制好的溶液要及时转入试剂瓶,并贴好标签。(1)计算需要NaCl固体的质量:c.V.Mg。(2)根据计算结果,称量NaCl固体5.8g。(3)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4)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轻轻晃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5)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体凹面与刻度线相切,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2、误差分析①浓度误差的判断方法是将称量(或量取)误差和定容误差纳入公式cB=VnB=)]([)()(aqBVBMBm,由m(B)和V[B(aq)]判断误差。6ⅠV一定。nB偏大,cB偏大;nB偏小,cB偏小。ⅡnB一定。V偏小,cB偏大;V偏大,cB偏小。②定容误差的判断方法:定容的目标是容量瓶的容积,相关主要方法是以平视式。以容量瓶的刻度线为目标、观察液面与刻度的位置关系,标准是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齐平时,液体体积恰好等于容量瓶的容积。Ⅰ仰视式观察,溶液体积偏大。Ⅱ俯视式观察,溶液体积偏小。③几种常见的操作误差(填“偏大”、“偏小”)科学探究Fe(OH)3胶体制备实验实验步骤:取一个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实验现象:烧杯中溶液呈红褐色,化学方程式:Fe3++3H2O沸水=Fe(OH)3胶体+3H+。注意事项:加热时间不宜太长。Fe(OH)3胶体性质实验性质实验1: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光束照射时的现象结论Fe(OH)3胶体有一条光的通路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CuSO4溶液无光的通路性质实验2: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过滤后的现象结论Fe(OH)3胶体滤液呈红褐色溶液和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的空隙,浊液的分散质不能。泥水滤液澄清配制步骤错误操作nBVcB称量少量NaCl沾在滤纸上偏小不变偏小溶解部分氯化钠末溶解,留在烧杯底部偏小不变偏小转移不小心溶液洒在容量瓶外面偏小不变偏小洗涤未洗涤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偏小不变偏小定容仰视不变偏大偏小俯视不变偏小偏大超过刻度线,吸出一部分水偏小不变偏小摇匀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不变偏大偏小7思考:胶体与其它分散系本质的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胶体与其它分散系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区别;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而其它分散系不具备这种性质。
本文标题:必修1的12章实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3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