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
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山东肥城市第六中学韩爱丽一、教学目标:1.设想:(1)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宗旨,围绕“问题探究法”逐步展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学习变成师生互动、自主探索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2)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领会史料对历史学习重要性、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3)强调以史为鉴,注意与现实联系(改革、开放、创新、禁毒、国防教育)。2.知识目标:(1)鸦片战争的背景;(2)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3)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和影响。3.能力目标:(1)通过对鸦片战争相关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提高辨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2)通过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相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到史料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紧跟历史潮流,强化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以增强世界意识进而参与国际竞争的自觉性。(2)通过感悟与体验,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尤其是学习同仇敌忾、英勇斗争的爱国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重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难点)。三、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屏幕展示)投影:“烂苹果的启示”。学生假设情境:如果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就像这个腐烂了的苹果,同学们能想到它衰败的原因有哪些?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从而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观察、思考,导入新课。师生互动(板书)一、鸦片战争的起因(提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阅读与思考”材料题,思考:19世纪上半叶,主要的航海工具是帆船,当时,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4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是由什么引发的?(播放视频资料)纪录片《晚清悲歌》有关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概况的介绍。(设计意图)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没有详尽的介绍,留给学生一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通过播放相关资料片,创设情境,烘托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问)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鸦片战争的中英双方的概况如何?根据课前的布置,请中英两个调查小组的代表发言,介绍搜集的相关资料,着眼于中英双方国情的综合性比较,进一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深刻背景。(小组发言讨论)中英两国的概况国别中国英国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军事力量对外政策中英贸易综合国力(活动)巧填数字游戏:阅读教材,将下列选项①虎门销烟②倾销鸦片,烟毒肆虐③吏治腐败,军备废弛④“驰禁论”与“严禁论”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填写至图表内的空格内,填写时宜细心组织整个过程。扭转逆差借口(设计意图)用有效地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将原本枯燥的历史通过游戏的形式,经过推理、分析、判断,最后得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打开中国市场。(提问)在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过程中,中国有位著名的人物,领导了一件功载史册的事,他是谁?领导了什么事?我们怎样评价他?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历史人物小档案)出示林则徐图片,让学生看书后共同完成其简单的个人档案。要突出民族英雄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建立生活化的“历史人物小档案”,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培养学习的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问)在禁烟运动中,作为中国人,你最感到扬眉吐气的事情是什么?(承转)虎门销烟在当时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时间允许,可以播放一段虎门销烟的影像,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问)英国对于虎门销烟这个正义之举,采取了什么举措?(回答)发动侵略战争(设疑)有人说,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也许不会爆发;如果林则徐不被革职,中国或许会取胜这场战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设计意图)“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通过影像资料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置争议问题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思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板书)二、鸦片战争的进程(活动:考考你的眼力)以下是电影《鸦片战争》的几个片段,你熟悉这些场面吗?你可以将它们按一定的顺序准确排列吗?(设计意图)教材并未详细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但它又是揭示中国战败原因的铺垫,利用同学熟悉的看电影的形式,让学生在排列电影场景顺序中回忆初中学过的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动:对号入座)展示《鸦片战争形势图》,请同学指出图中A、B、C、D、E、F、G分别代表什么地点?在这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设计意图)演示动态地图,巩固刚才学过的知识,尤其是鸦片战争两个阶段英军进攻路线和几个主要战场位置,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承转)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板书)三、鸦片战争的结果及中国战败的原因(提问)有人说:鸦片战争的惨败,使昔日的“天朝上国”被打回了原形,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国已经变成弱不禁风的纸老虎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设疑引思,过渡到下一个问题)(合作探究)展示漫画,下图是19世纪中叶英国报章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从人物的服饰、发型、手中所持的武器等方面,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学生自由发言,突破重点)(参考答案)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没落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材料为载体,可以更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清政府的腐朽和列强的残暴,体会“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借助动态图示小结)鸦片战争引发了近代中国的生存危机,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思想观念、清朝政局等方面开始发生全方位的变化。为下一节《鸦片战争的影响》埋设伏笔,承上启下。作业设计在鸦片战争中,与清政府动摇不定、屈辱求和不同,一些爱国将领奋起抵抗、壮烈捐躯,如关天培、陈化成等(参见课后列表)。假如现在政府准备为这些民族英雄建立一座纪念碑,你将会撰写怎样的碑文呢?碑文字数:100──150字内容:纪念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清朝爱国将领。《音乐与美术》教学案例一、课标解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运用的灵活多样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结合这节课的特点,应全面发挥历史教育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启学生的智慧。本课题的课标要求:1.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2.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二、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以来,音乐和美术领域硕果累累,贝多芬、莫奈、德彪西、塞尚、毕加索等艺术大师名家辈出,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这一节可让学生了解:艺术空前繁荣的时间、流派、作用以及艺术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对人类文明的伟大作用等内容,每种艺术形式,呈现的不同流派,都是特定社会历史现实的反映。三、学情分析本节专业性强,必须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较好地把握教材,现在的高中生有相当部分学生因其在文学、音乐、美术诸方面都具备一定的常识,有些还获得了相当高的资格,因此感性认识较强,但发散思维、知识连贯性、学科迁移能力不够。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鉴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与美术作品,了解这些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2)通过分析世界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培养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音乐与美术史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中,发展学生在社会中学习、网络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2)通过上网了解艺术大师及分析鉴赏其各类美术、音乐作品,感受其艺术价值。(3)思维方法:学会知识迁移,在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中,提高分析理解问题能力。学会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音乐和美术作品的分析鉴赏,不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审美取向,而且可让学生感受人类优秀遗产的魅力,达到一种情感的体验与创新,增强学生的国际文化交流意识。(2)认识人类艺术的多样性,感受艺术大师立足社会现实、献身事业、开拓创新的可贵精神,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本课教学重点:结合历史背景欣赏19世纪以来的音乐与美术作品2.本课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与音乐、美术怎样反映社会历史变迁。3.本课教学重点、难点突破:①由于高中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可预先给学生准备学案,学生围绕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利于学生发现重点和难点,为课堂教学作准备。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紧扣19世纪以来所出现的音乐与美术杰出的艺术大师及其代表作这一主线,围绕近现代世界艺术发展历程、成果及其反映的社会历史变迁等系列问题来展开教学,授课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知识点如何学,方法如何掌握,问题如何解决,还会产生什么新问题,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性,突出重难点,试图达到“教得轻松,学得有劲”的效果!六、教学方法1.情境式导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问题式导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学为主,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3.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突破重难点。4.探究讨论法──激发兴趣,合作探究;七、教学资源、手段和课时1.教材(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四单元第19课)、学案和多媒体课件2.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音乐插曲及其有关印象派的FLASH等3.学生课前浏览“音乐与美术”有关的网址和网页:://ccd.zjonline.com.cn/xfhh/01.htm.课时安排为1课时八、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图:自学园地:学生课前自学,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课堂教学资料,或者进行学习活动,如: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介绍“我最喜爱的艺术家(或艺术作品)”,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举办艺术作品欣赏会或贝多芬(德彪西)音乐欣赏会,从历史的视野赏析艺术作品。课堂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用幻灯片投影,教师播放音乐《命运交响曲》,以震撼人心的旋律打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随即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听贝多芬的音乐。接着提出问题:从贝多芬身上什么最能触动你的心弦?说说你的理由。导入新课。在解答导入新课问题的答案上不必拘泥统一答案,让学生自由的发挥,各抒己见。2.讲授新课:导入新课后,用问题式导学,结合多媒体演示,使抽象内容直观化,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边掌握教材边探究和解决问题,教师随堂指导。或者让学生围绕导学提纲中设计的问题(如果学生还能自己提出问题最好)来展开交流、讨论,教师边调控课堂边参与学生的探讨、交流。(1)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授课时间为10分钟左右):(幻灯片投影1),给出贝多芬雕像,提出问题:从旁边的图中,再结合课本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回答)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进步和自由,献身音乐。(幻灯片投影2)给出一段材料:他自称是“强硬的民主主义者”。1797年,拿破仑率领大军直逼维也纳,他是拿破仑当时建立伟大共和国的英雄人物,并为拿破仑谱写了一首交响曲
本文标题: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33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