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共3页)1学案10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学习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课前自主预习】二、预习内容1、萨顿的假说(1).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的分离极为相似;(2)现象:a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b在体细胞中基因__________存在,染色体也是________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___________,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___________。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一个来自。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___________的。推论:基因位于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性。(3).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摩尔根及实验材料:果蝇的优点是:(2).实验及结果分析:观察图2—8(3).摩尔根的假设:观察图2—9a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用表示)在染色体上,而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b观察图2—10,写出遗传图解:(4).测交实验验证(写出遗传图解):(5).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对遗传因子就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就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a.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b.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共3页)2【教学目标】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性状分离比(D:应用)。2.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C:理解)教学重点: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学目标达成过程】1.基因型和表现型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明确什么是基因型,什么是表现型,它们的关系怎样?思考:基因型相同,表现型是否就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又如何呢?2.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小麦抗锈病的抗性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在F2中,表现为抗锈病植株的基因型是什么?能否在生产中应用?若不能,怎么办?(2)如果双亲表现正常(均为杂合子,那么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思考:如果双亲均患并指(均为杂合子),那么后代患并指的概率是多少?3.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棋盘法【教学目标巩固】1.小李患白化病,但小李的父母及妹妹的表现型正常,问:(1)小李的妹妹携带白化病基因的可能性是多少?(2)如果小李的妹妹与一位白化病患者婚配,出生病孩的概率是多少?2.—般人对苯硫脲感觉苦味是由基因B控制的,对其无味觉是由b控制的,称为味盲。有三对夫妇,他们子女中味盲的比例各是25%、50%、100%,则这三对夫妇的基因型最可能是①BB×BB②bb×bb③BB×bb④Bb×Bb⑤Bb×bb⑥BB×BbA.④⑤⑥B.④②⑤C.④⑤②D.①②③总结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掌握孟德尔分离定律中子代的基因组合及性状分离比,以及用来验证分离现象的测交试验,掌握分离定律的实质,理解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等概念。学案4第1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目标】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A:知道)。2.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B:识记)教学重点: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教学难点: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学生讨论:(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2)Fl代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F2代的表现型是什么?比值是多少?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4)分析每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共3页)3(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学生讨论(1)孟德尔研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2)孟德尔假设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纯种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推出Fl代的基因型是什么?(3)F1代在产生配子时,两对等位基因如何分配到配子中?产生几种配子类型?(4)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各是什么?数量比为多少?【教学目标巩固】1.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A.2种和1种B.4种和4种C.4种和1种D.2种和2种2.在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实验中,F2代里能稳定遗传和重组型个体所占比例是()A.9/16和l/2B.1/16和3/16C.1/8和l/4D.1/4和3/8总结应该掌握子二代出现新性状是由于遗传过程中不同对基因之间发生了组合。应该对子二代中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的规律进行理解记忆,以便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直接运用。学案5第1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目标】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分离比例(B:识记)。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C:理解)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C:理解)教学重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教学难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学生仿照分离定律的测交验证模式,写出测交及其结果的遗传图解律?(二)归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患者(由显性致病基因P控制),母亲表现正常,他们婚后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先天聋哑的孩子(由隐性致病基因d控制,基因型为dd),问: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孩子,又是怎样的情况呢?出现的可能性多大?(四)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教学目标巩固】1.思考: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什么?2.对某植株进行测交,得到后代的基因型为Rrbb、RrBb,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RRBbB.RrBbC.rrbbD.Rrbb3.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后,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接近于A.9∶3∶3∶1B.3∶3∶1∶1C.1∶2∶1D.3∶1总结通过学习应理解在生物遗传的过程中,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及不同基因类型的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造成基因的重新组合,从而使后代的性状也发生重组,出现了新的类型,这种变异的原因就是基因重组。学案6第1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目标】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例题分析)。【教学目标达成过程】1.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红花(C)对白花(c)是显性。推算亲本DdCc与DdCc杂交后,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它们各自的数量比是多少?教师讲解方法:1.先推出每对性状后代的比例:Dd×Dd→1DD∶2Dd∶ldd;Cc×Cc→1CC∶2Cc∶1cc2.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是各对性状的比(共3页)4值相乘。举例说明1.某个生物体细胞内有3对同源染色体,其中A、B、C来自父方,A/、B/、C/来自母方,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同时含有三个父方(或母方)染色体的配子占所有配子的()A.1/2B.1/4C.1/8D.1/162.人类中男人的秃头(S)对非秃头(s)是显性,女人在S基因为纯合时才为秃头。褐眼(B)对蓝眼(b)为显性,现有秃头褐眼的男人和蓝眼非秃头的女人婚配,生下一个蓝眼秃头的女儿和一个非秃头褐眼的儿子。(1)这对夫妇的基因分别是,。(2)他们若生下一个非秃头褐眼的女儿基因型可能是。(3)他们新生的儿子与父亲,女儿与母亲具有相同基因型的几率分别是和。(4)这个非秃头褐眼的儿子将来与一个蓝眼秃头的女子婚配,他们新生的子女可能的表现型分别是。若生一个秃头褐眼的儿子的几率是。若连续生三个都是非秃头蓝眼的女儿的几率是。答案:(1)SsBbSsbb(2)SsBb或ssBb(3)1/41/4(4)褐秃(儿)、蓝秃(儿)、褐非秃(女)、蓝非秃(女)1/41/64总结对家系中两种遗传病同时发病的情况进行分析,并且能推断出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它们出现的概率,它的理论基础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本文标题:必修2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36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