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少儿常见传染病的特点与预防.
小儿传染病防治知识济源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毕红梅此次培训主要就几种较常见的传染病的防治知识进行讲解,使大家对这些疾病有进一步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在疾病早期及时发现异常,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为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水痘流行病学依据: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变皮肤粘膜组织,疱疹液及血液中,可由鼻咽分泌物排出体外,出疹前1天至疱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患水痘学生应在结痂脱落后才返校上课)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患病学生较集中时可采取该班级停课)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水痘主要在儿童,病后免疫力持久,一般不再发生水痘。水痘临床表现: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前驱期:发病较急,前驱期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进入皮疹期。出疹期:皮疹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的丘疹,再经数小时后发展为疱疹。疱疹直径3—5mm,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瘙痒。1—2天后疱疹从中间开始结痂,数日后脱落,一般不留疤痕。皮疹分批出现,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水痘水痘水痘的皮肤表面水痘水痘的放大图片治疗和处理:◆患者不能上学(在家隔离)。◆大量喝水,休息。◆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局部或全身使用止痒镇静剂;◆不要压挤水痘,否則结痂后会留下小点,持续2~3年。水痘可完全痊癒,一般不会留下疤痕。水痘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手足口病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幼儿发病最多。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发病早期有点像感冒,急性起病,发热,一般为38℃左右,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同时或1~2日后手掌或脚掌处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有时也会出现在臀部或膝盖处。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壁厚,疱内液体较少。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手足口病一般表现:感染手足口病后,多以发热起病,在患者手、足、口腔、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手足口病手部病症手足口病臀部病症手足口病四肢病症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预防手足口病只是一种轻度的传染病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不可怕腮腺炎的防治•腮腺炎•唾液腺有3对,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腮腺。小儿得了腮腺炎后,面部就像打肿脸的胖子。因为腮腺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腮腺炎时肿大的腮腺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故腮腺炎在民间称为大嘴巴。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腮腺的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多侵犯儿童,预后良好,病死率很低,但成人患者易并发睾丸炎或卵巢炎,儿童患者易并发脑膜炎,感染后绝大多数可获得持久免疫。[流行病学]•(一)传染源•受感染的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包括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患者自腮腺肿胀前6日至肿胀后9日均可在唾液中检出病毒,此时具有高度传染性。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可忽视。•(二)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是病毒通过唾液、鼻咽分泌物等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病儿唾液污染的食物、食具和玩具传播,在短时间内接触易感者的口腔亦能引发感染。•(三)人群易感染性•人群普遍易感,显性及隐性感染均可获牢固免疫力。流行特征•(四)流行特征•好发年龄为1~15岁,儿童期患者性别上无明显差异,青春期后男性多于女性。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最多。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易爆发流行。[临床表现]•(一)临床表现潜伏期8~30日,平均18日。•前驱期较短或缺无,有畏寒、倦怠等。•腺肿期多以腮腺肿痛为最早症状,多数先由一侧腮腺肿胀,1~2日或3~7日后对侧才肿胀,自觉腮腺肿痛,感觉过敏,张口、咀嚼、进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腮腺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成人更重,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发热,但不发红,轻度触痛,有弹性感,重者可使面部变形。肿胀腮腺导管口早期可见红肿,起初唾液分泌增加,以后减少。腮腺肿胀多于1~3日达高峰,持续4~5日渐消退,恢复正常,整个病程约10~14日,个别病人无腮腺肿胀,仅有其它腺体或器官受侵犯。预防•六、流行性腮腺炎怎样预防?•1、管理传染源: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应当隔离至腮肿消退为止。学校开展晨检制度,发现有发热、腮腺肿大的学生要及时隔离治疗;•2、切断传播途径。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的学校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放学后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流行期间不宜举行大型集体活动。•3、保护易感人群。可通过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用于预防。学校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增强体质猩红热是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后脱屑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并发症链球菌感染后的不同表现:咽峡炎、丹毒、猩红热(对红疹毒素不具有免疫力者发生皮疹)猩红热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M蛋白—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具有免疫毒性作用脂壁酸(LTA)—亲和力、粘附于人的上皮细胞红疹毒素和酶类引起发热红疹病原学猩红热流行病学特点:发病季节: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多见。好发年龄:2—15岁儿童(易感人群)传染原:病人和带菌者猩红热传染途径1、呼吸道飞沫传播2、皮肤传播,经伤口传播(外科型猩红热)3、经口传播(细菌污染的食物、玩具、生活用具)感染后可获得较长久的抗菌和抗红疹毒素能力,红疹毒素有型特异性,型间无交叉免疫,故可再次患本病。猩红热A组溶血链球菌侵入咽峡炎菌血症猩红热皮肤化脓感染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淋巴结炎脑膜炎.迁徙脓肿.肺炎风湿热肾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猩红热临床表现:•潜伏期:2-3天(1-7天)•特征性表现:三主症1、发热中毒症状2、咽峡炎3、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后脱屑猩红热•发热:持续性,伴有一般中毒症状,发热的高低及热程于皮疹的多寡及其消长相一致•咽峡炎:咽痛、局部充血、脓性渗出物。可先于皮疹出现猩红热猩红热猩红热出疹时间:发热第2天开始发疹出疹顺序:耳后、颈、上胸部24小时内蔓及全身典型皮疹: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皮疹的特点猩红热线状疹(Pastia线):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或摩擦出血粟粒疹:带有白色脓头,不易破溃出血性皮疹:严重病例口周苍白圈:颜面部充血,无皮疹,口周充血不明显皮疹特点猩红热皮疹特征:48小时达高峰退疹顺序:依出疹顺序消退退疹时间:2-3天内退尽,重者可持续1周疹退后皮肤脱屑:皮疹越多越密脱屑越明显,片状脱皮猩红热杨梅舌:病初舌被覆白苔,3~4天后白苔脱落,舌乳头红肿突起。出疹期猩红热杨梅舌:病初舌被覆白苔,3~4天后白苔脱落,舌乳头红肿突起。出疹期口周苍白圈口周苍白圈线状疹皮疹实验室检查猩红热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常在80%以上。尿常规:注意尿蛋白、红细胞及管型。细菌学检查: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有β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免疫荧光法快速诊断猩红热诊断流行病学资料:流行情况,接触史临床表现:发热、第2日出疹,典型皮疹,疹退脱屑,咽峡炎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阳性红疹毒素试验:发病早期阳性,恢复期转阴治疗猩红热病原治疗:早期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首选药物:青霉素疗程:5-7天。用药24小时后可退热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并发症治疗:对变态反应性并发症也要抗生素病原治疗猩红热预后一般早发现、早治疗,多可恢复。恢复期可出现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或肾炎,3-4周后检查尿常规并发症猩红热•早期应用抗生素,并发症少见•化脓性并发症:化脓性淋巴结炎、中耳炎。中毒性并发症;中毒性心肌炎、中毒型肝炎•变态反应性并发症:病程2-3周。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猩红热控制传染源----猩红热病人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咽拭子细菌培养3次阴性,接触人员隔离7-12天。切断传播途径----对病人的分泌物及污染物要及时消毒处理,接触病人应戴口罩。流行期间小儿勿去公共场所。保护易感儿童----对密切接触病人的易感儿童,可服用板蓝根等清热解毒中药煎剂或成药。预防和调护猩红热(1)一般护理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清淡易消化的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海产品。高热时可给物理或药物降温,中毒症状明显者,可用小剂量激素治疗。发病早期给抗菌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护理--•(2)皮疹护理出疹期皮肤瘙痒时,忌用肥皂水擦洗,给剪短指甲,穿纯棉、宽大、柔软内衣,勤换洗,勿搔抓,以防抓伤皮肤。大快脱皮时,用消毒剪刀修剪,不要用手撕剥,以免撕破皮肤引起感染。猩红热护理护理猩红热病程2~3周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心悸、气短、眼睑水肿、血尿及关节肿痛等症状,一旦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猩红热皮疹:48小时达高峰退疹顺序:依出疹顺序消退退疹时间:2-3天内退尽,重者可持续1周疹退后皮肤脱屑:皮疹越多越密脱屑越明显,片状脱皮猩红热
本文标题:少儿常见传染病的特点与预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51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