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一语文《史记》选读第1课《廉颇与蔺相如》导学案1鲁人版
1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一语文《史记》选读第1课《廉颇与蔺相如》导学案1鲁人版【学习目标】1、继续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2、学会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重点难点】积累文言常用词,体会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教学模式:“三五五”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多媒体【学情调查情境导入】1、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字,夏阳(今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史记》原名。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分、、、、表等五种体裁。列传,用以记述帝王以外的人物的事迹,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列传中的一篇代表作。3、《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先生赞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问题展示合作探究】阅读课文第1至2段。1、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看,文章以记述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介绍人物履历将廉颇置于蔺相如之前?2、“为宦者令缪贤舍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求人可使报秦者”,有何作用?4、写赵国君臣议而不决,有什么用意?5、叙史贵简。从这个原则出发,能不能将缪贤推荐蔺相如的话改写为“于是缪贤荐蔺相如,王许之”?原文对表现蔺相如有什么作用?6、将蔺相如的对策语连贯起来朗读一遍,分析表现了蔺相如什么特点。7、联系上文说说在安排主要人物出场上的特点。【达标检测巩固提升】A、基础积累(一)通假字①可予不②臣愿奉璧西入秦(二)词类活用①完璧归赵②宁许以负秦曲(三)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21、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2、①何以知之②君何以知燕王.3、求人可使报秦者4、①而君幸于赵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四)一词多义幸①而君幸于赵王②则幸得脱矣③而君亦幸赦臣B句子翻译【知识梳理归纳总结】【预习指导新课链接】《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课时)3课题:《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2、了解作者司马迁和《史记》及“合传”3、学会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学习重难点:积累文言常用词,体会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学习过程:【学情调查情境导入】1、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字子长,夏阳(今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列传,用以记述帝王以外的人物的事迹,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列传中的一篇代表作。3、《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鲁迅先生赞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4、给下列单字或加点字注音:蔺(lìn)袒(tǎn)瑕(xiá)睨(nì)镬(huó)渑(miǎn)缶(fǒu)驽(nú)刎(wěn)倨(jùn)佯狂(yáng)列观(guàng)臣愿奉璧往使(pěng)缪贤舍人(mīào)使其从者衣褐(yì)引车避匿(nì)臣等不肖(xiào)卒相与欢(xiāng)【问题展示合作探究】(一)通读全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几件事?按时间顺序写了三件事: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廉蔺交欢。(二)、.阅读课文第1至2段。①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看,文章以记述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介绍人物履历将廉颇置于蔺相如之前?廉颇拜为上卿时,而蔺相如为”舍人”,地位相差悬殊。补充:传的后半部叙谦颇事迹较多。有提挈全文的作用。②“为宦者令缪贤舍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舍人地位低微,况为宦者令舍人乎!又,为蔺相如被荐使秦设伏。③“求人可使报秦者”为本段关键句,有何作用?为相如出场作铺垫④写赵国君臣议而不决,有什么用意?烘托相如胆识⑤叙史贵简。从这个原则出发,能不能将缪贤推荐蔺相如的话改写为“于是缪贤荐蔺相如,王许之”?原文对表现蔺相如有什么作用?挺身而出,亦有胆识,先虚写一笔。⑥将蔺相如的对策语连贯起来朗读一遍,分析表现了蔺相如什么特点。见事深刻、决断明确_真乃快人快语;对奉使一事,早已成竹在胸。⑦联系上文说说在安排主要人物出场上的特点。设伏、陪衬、虚写、出场便不同凡响带着问题获取知识【达标训练巩固提升】4A、基础积累(一)通假字⑴可予不(不=否,表疑问语气)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捧,用手捧)(三)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使……完整②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四)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2、倒装句①宾语前置的倒装句:何以知之君何以知燕王.②定语后置的倒装句:求人可使报秦者3、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五)一词多义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②则幸得脱矣(侥幸)③而君亦幸赦臣(幸而,幸好)(三)句子翻译1、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2、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4、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当堂训练趁热打铁【知识梳理归纳总结】反思总结【预习指导新课链接】
本文标题: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一语文《史记》选读第1课《廉颇与蔺相如》导学案1鲁人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84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