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简析我国轻工行业产业集群
1简析我国轻工行业产业集群2010年是落实《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键的一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是实现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重要内容。多年来,轻工产业集群建设已经取得了丰富成果,在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发展潜力,在“保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轻工业是国内较早开展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的行业。改革开放后,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区域优势,促进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制定了《关于授予中国轻工业行业特色区域荣誉称号的行业规范》等管理办法,有组织地开展了培育和推进轻工特色区域活动,将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纳入科学规范管理的轨道,形成了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产业集群内企业三方共建、动态管理、目标考核、定期评定验收的创建模式,不仅重视特色区域命名前的培育,同时强调命名后的产业提升,形成了工作常态化,发展可持续的良好局面。行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推进产业有序转移中,各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发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升级中的作用,通过深化科学发展理念,创新工作形式和内容,不2断提升和量化创建指标,将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推向了更高的阶段。一、我国轻工行业产业集群发展概况目前,已命名的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数量达到182个,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约1.4万亿元,占轻工业总产值的14%左右,实现就业达1000万人。涉及皮革、家具、食品、制笔、家电、照明、塑料、陶瓷、搪瓷、日用玻璃、五金、礼品、眼镜、文体、文房四宝、羽绒、工美、缝制机械、乐器、日杂、少数民族用品、珠宝、包装等20个行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山东、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四川、吉林等省市地区。近年来,在国家宏观政策的作用下,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轻工产业集群快速崛起,不仅优化了区域产业结构,而且优化了轻工业的区域分布,变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促进了轻工业的协调发展。这些地区产业集群都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有的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占当地财政收入的50%以上;有的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相当的份额,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不少地区在特色区域建设中,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把特色区域建设与地方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相结合,创新发展模式,许多已命名的特色区域已成为这个区域对外宣传的名片和重要的旅游资源,带动了区域社会、经济3和文化协调发展。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可以分为创建阶段和提升阶段。就某个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而言,两个阶段的划分基本上可以以命名后的再次复审为时点,普遍表现出规划目标更高、更科学的特点;就全行业而言,国际金融危机后,特别是《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出台了《关于共建和授予中国轻工行业特色区域称号的行业规范》,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成为特色区域和产业集区建设的着力点。二、目前我国轻工行业产业集群的基本类型在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创建中,由于形成的过程和构成要素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类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分析其差异和特征,对总结内在发展规律,推进分类指导,都有十分现实的意义。轻工行业产业集群有以下几个基本类型:1、企业集结聚合型企业集结聚合型是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然的衍生过程,在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模式。特点是区域内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数量多,但个体不强;虽然区域集中,但生产分散,区域优势主要靠众多企业堆积形成,具有鲜明4的“块状”特点。这种产业集群模式是目前轻工产业集群的主体。企业集结聚合型模式在发展中不断演变,一些企业异军突起,逐步确立了区域中的领军地位,从而带动了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2、政府主导型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功能重新定位),以及大量新兴城镇建设中,地方政府根据城镇的发展规划,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而形成的产业集群模式。特点是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形成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不仅设置了产业准入门槛,而且园区统一规划建设、集中生产、集中治污,一般都具有发展起点高、企业规模大、配套设施齐全、生产布局合理等特点。如中国新型制革基地辽宁阜新、中国西部鞋都重庆璧山等。3、特色文化积淀型特色文化积淀型产业集群以传统地方特色产品为依托,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长期的文化积淀,一般都具有传统的生产工艺和特殊的传承方式,其发展往往与承载的文化现象的传播与发展密切相关,虽然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但发展空间受到市场的限制。如中国毛笔之都浙江湖州、中国玉都广东揭阳等。4、地域优势辐射型地域优势辐射型产业集群是沿海地区依附有利的地理位置,在5对外开放中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由众多企业集聚而成的产业集群模式。特点是劳动密集、加工贸易型特征突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强,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受到严重冲击。如中国玩具生产基地广东汕头等。5、资源优势推动型资源优势推动型是以地方丰富的矿产等物质资源为依托、产业聚集而形成的产业集群模式,多数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其特点是对资源依赖性强,产业规模不仅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也受到资源和环境承受能力的限制,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如中国陶瓷名都广东佛山等。6、航母企业引领型航母企业引领型是由一个或数个航母企业为核心,吸引众多的配套企业在区域内聚集而形成的产业集群模式。其特点是航母企业的规模、品牌影响力大,在业内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其自身的发展决定了产业集群的地位和发展的进程。如中国家电产业基地山东青岛等。上述分类方法,主要考虑了不同类型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形成的主导因素,现实中很多产业集群同时表现出上面所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特征,但不妨碍对不同类型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分析6与判断。三、轻工行业不同类型产业集群的分析我国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表现出勃勃生机。但就整体而言,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同质化和过度的价格竞争,浪费了宝贵的社会资源,削弱了集群优势,成为发展的主要障碍。轻工业是最早市场化的行业,基本上是靠市场积累手段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比重都在95%以上。轻工业不同行业间的关联度低、发展也不够平衡。不同类型的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现状,基本上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水平。共同的特征:一是区域集结效应突出,产业规模优势明显,多数产业集群形成了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专业化市场,成为全国或跨区域的产品集散地,产业集群和专业化市场相互促进,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两翼。二是“块状经济”特征突出,多数产业集群虽然实现了企业聚集,但个体特点和竞争优势并不突出,同质现象严重,竞争大于合作,按产业链配置资源和社会化分工协作的水平还不高。7三是产业集群内部的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刚刚起步,资源利用效果有待提高。根据轻工行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现状、特点,综合行业发展要求,可以对上述几个基本类型做出以下基本分析:——航母企业引领型产业集群,以航母企业为核心,企业按产业链配置,呈放射分布,企业间分工协作关系密切,满足集约化生产的要求,适合大规模、集团化、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特色文化积淀型产业集群,源于历史文化积淀,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集群建设注重产品与承载文化的结合,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突出产品工艺特点、传承方式的独特性,追求市场的独享性。虽然产业集群基础比较稳固,但拓展空间有限。——地域优势辐射型产业集群,随着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一些地区劳动密集、加工贸易的优势丧失,在严峻的市场面前,面临着产业升级或产业转移的艰难抉择,集群优势正在逐渐弱化。——资源优势推动型产业集群,普遍面临资源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一些地区由于资源枯竭或受到环境保护的影响,出现了产业集群萎缩或转移的现象。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8用率、提高产品档次、优化产业结构的任务繁重。——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了产业升级。在政府的主导下,集群建设坚持集中治污、先治污后生产,按产业链配置生产资源等原则统筹区域规划和建设,起点高、起步快,特点突出,优势明显,是新一轮产业集群建设的有效实现形式。——企业集结聚合型产业集群,涉及行业多、覆盖面广,产业集群之间发展水平差异大,难以对其进行全面准确的描述。其基本特征是“块状经济”,共性问题是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产能过剩的矛盾突出,就整体而言,没有摆脱粗放型发展模式的束缚,转变发展观念,整合区域资源,实现产业升级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企业集结聚合型是构成轻工产业集群的主体,占有绝对比重,它的发展将决定轻工产业集群的整体水平,是推进产业集群建设的重点。目前各地在促进轻工产业集群发展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速集群内部资源整合,按产业链配置资源,重点培育龙头品牌企业,发挥品牌企业的辐射作用,吸引中小企业向龙头品牌企业周围聚集,推进社会化分工协作;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通过兼并或相互参股等形式,扩大企业规模,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明确差异化产品研发方向,避免过度的市场竞争。二是加速培育区域品牌,通过扩大区域品牌的影响力,促进中9小企业从分散的个体生产经营向品牌联合经营的方向发展,统一生产规范和经营管理,为实现产业资源深度整合创造条件。三是加速产业园区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特别是一些环境污染型行业,通过园区建设,推进了集中治污、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进程。四是加速与文化产业的结合,通过引进文化产业,融入时尚文化要素,创新传统产业发展理念。五是加速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利用国际金融危机中产业重组的机会,引进和利用国外优质资源,拓展国外营销渠道,提升产业竞争力。六是加速集群企业技术改造,通过调整区域产业政策、落实配套资金扶持措施等手段,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七是加速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集群内部管理模式,发挥企业在产业集群建设中的作用,特别是在规范标准化管理、强化产品质量监督、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效果比较突出。四、我国轻工行业产业集群建设的基本经验1、培育与提升相结合,实行动态管理在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中,创造了培育与提升相结10合,实行动态管理的创建模式,保证了创建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目前,已命名的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将陆续进入新一轮的审查验收期,认真总结前阶段的创建成果,明确下阶段的工作目标,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发展指标,对推动产业集群升级至关重要。在这方面,不少轻工行业协会结合本行业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特点,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和科学的考核指标,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2、创新与特色相结合,实行分类指导在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中,各轻工行业协会结合行业特点,创造了不少好的创建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根据不同行业产业集群特点,总结和推广成功的经验,实行分类指导,有利于突出行业特色,突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任务与责任相结合,明确共建职责在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中,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密切协作,把命名后的产业提升作为产业集群建设的重点,通过建立协商机制,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量化工作指标,落实目标责任。双方共同参与产业集群的规划和建设,地方政府负责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的软硬环境,行业协会提供业务指导,争取产业政策支持。4、培养核心竞争能力,强化品牌建设11在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中,地方政府、行业协会把培养核心竞争能力,强化品牌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这一点在行业协会与地方政府签订的共建目标责任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五、我国轻工行业产业集群建设中的几点建议1、建立和完善退出机制建立和完善退出机制,是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已命名的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发展不平衡,受到区域发展环境变化的影响,一些产业集群的区域优势弱化。同时,一些新兴区域不断发展壮大,后来者居上,成为接力赛中的佼佼者
本文标题:简析我国轻工行业产业集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9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