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理论文章 > 巴渝文化第四次平时作业答案
第1页共6页巴渝文化概论第4次平时作业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巴渝先民沿水而居,善于驾驭江水,考古学家在巫山即发掘出了新石器晚期的石锚,在冬笋坝亦发掘出了战国时期的船棺。2.三峡纤夫用人力之驱挑战激流险滩,抒写人与自然抗争的悲壮的图画3.大宁河栈道,连绵三百里,江岸悬崖有6888个栈道石孔,全是在悬崖山岩中凿成,为大宁河盐业的重要通道。4.1908年,官商合办的“川江行轮有限公司”创立,次年,它的第一艘商轮“蜀都”号开通。这是巴渝人在川江航运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5.1926年,重庆合川人卢作孚在重庆创办了民生公司。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夕,民生公司的轮船已达46艘,1.8万余吨位,职工3991人,承担起长江上游70%以上的运输业务,开拓了近3000公里的内河航线,成为最大的民族资本航运企业。6.民国以后,重庆交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公路、铁路的修建。7.1936年,由成都经重庆到达贵阳的川黔路路全线通车,全长979公里,这是四川第一条对外交通干线。8.1927年,重庆开始修建第一条公路,由七星岗至曾家岩,全长3.5公里。9.1930年1月,北川铁路公司建成修筑北川铁路水岚垭至文星场段。10.2003年12月26日,“八小时重庆”工程全面通车。11.到2010年,重庆将成为国内铁路枢纽,那时有8条铁路穿过我市,形成“一环八射”的铁路网络得分教师签名得分批改人第2页共6页12.石宝寨是世界上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古建筑之一,被称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13.规模最大的湖广会馆位于渝中区下半城白象街、东水门一带。14.新重庆的又一重要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物——朝天门广场,体现了重庆人“朝天扬帆”的精神特征。15.川剧腔调来源广泛,兼收并蓄,成为我国地方戏曲中惟一无二的五种声腔并存的地方戏曲。16.1987年,英国皇家建筑学会与伦敦大学编印出版的《比较建筑史》第19版精装本,首次介绍了1949年后建成的新中国著名建筑43项,其中重庆人民大礼堂列在第2位。17.巴渝人利用自然的山势,因山为垒,因险建寨、筑城,在抗元战争中,在今重庆地区总共建有17座山城。最为著名的是钓鱼城。18.1999年12月1日,在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马拉喀什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大足石刻申报列入世界《世界遗产名录》顺利通过,成为继莫高窟之后我国第二处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石窟。19.1097年,大理学家程颐谪居于涪陵北岩,标点并注释《易经》,完成《伊川易传》一书,遂使涪陵易学突兀而起。涪陵成为宋代易学的研究中心。20.1938年,陶行知归国来到重庆,于次年自筹经费,在合川县草街子古圣寺创办了一所新型的学校——育才学校。21.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对南开狂轰滥炸,南开高等学府化为灰烬,其中学部师生流亡到重庆,改南渝中学为重庆南开中学,张伯苓亲任校长,严守南开“公允公能”的校训,将南开中学办成抗战时期全国5大重点中学之一。22.抗战时期是重庆高等教育的鼎盛时期,连同原有和新办的20余所高等院校和专科学校,重庆共有高等院校和专科学校60余所。23.《新华日报》是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惟一的共产党机关报,是宣传抗日、争取进步的战斗堡垒.24.1952年8月5日《重庆日报》创刊,社址位于解放西路66号,时任西南局首脑的邓小平为其题写了报头。25.重庆出版的《电脑报》期发行量高达70万份,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科技和科普类报纸。第3页共6页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世本》载:“廪君名务相一姓巴氏,与樊氏、瞫氏、相氏、郑氏、凡五姓争神,以土为船,雕文画之而浮水中,其船浮者神以为君。他姓船不能浮,独君能浮因立为君。”由此可见,巴人在选举头领时,十分重视((A、浮舟)。A.浮舟B.武力C.掷剑水平D.造船2.巴渝人在异常艰辛的情况,开发和利用(B、长江)水系,带动了巴渝经济的发展。A.嘉陵江B.长江C.合江D.乌江3.(A、瞿塘峡)栈道堪称中国最完整的凹槽式栈道遗址。A.瞿塘峡B.大宁河C.金佛山D.巫峡4.重庆最早的机场为1929年建起的(A、广阳坝)机场。A.广阳坝B.白市驿C.珊瑚坝D.江北5.抗战爆发后,战时中国的航空中心是(D、重庆)。A.上海B.武汉C.昆明D.重庆6.最富有巴渝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是(B、吊脚楼)。A.四合院B.吊脚楼C.山寨D.会馆7.杜甫夔州诗,最为有名的是七言律诗(A、《登高》)。A.《登高》B.《瞿塘两崖》C.《白帝》D.《秋风》8.1897年11月,维新人士宋育仁在重庆创办了重庆的第一家报纸是(A、《渝报》)。A.《渝报》B.《广益丛报》C.《重庆日报》D.《新蜀报》9.重庆开埠以后重庆人自办的一家宣扬民主革命的报纸是(A、《重庆日报》)。得分批改人第4页共6页A.《重庆日报》B.《广益丛报》C.《重庆商会公报》D.《新蜀报》10.1996年正式列入国家“211工程”和“九五”建设规划,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的高校之一的是(A.重庆大学)。A.重庆大学B.西南师范大学C.西南农业大学D.西南政法大学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巴渝之地河川纵横,峡谷交织,巴渝先民们依据自然走势,建造的廊桥有(ABCD)。A.秀山县客寨桥B.秀山县枷挡河桥C.石柱县廊桥D.南川廊桥2.与巴渝地区山高水险、山路狭窄,与石板路相应的运输工具有(ABC)。A.背兜B.轿子C.滑杆D.独轮车3.抗战时期,重庆的航运企业则得到很大发展。除了民生公司以外,另有哪些航运企业?(ABCD)A.合众轮船公司B.强华轮船公司C.轮船招商局D.三北公司4.巴渝人在丘陵起伏的山岗上,利用自然的山势,雕凿大佛佛象。其中10米以上的大佛就有(ABC)多座。A.潼南卧佛B.大足卧佛C.合川大佛D.潼南大佛5.重庆是抗战时期的全国教育中心。除成都的华西坝外,被誉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四坝”中是的(ABC)都在重庆,A.沙坪坝B.江津白沙坝C.北碚夏坝D.广阳坝得分批改人第5页共6页6.集传说、水文、书法艺术于一体的枯水题刻是长江上的一大人文景观。主要有(ABC)等。A.朝天门义熙丰年碑B.涪陵的白鹤梁C.云阳的龙脊石D.瞿塘峡题刻7.在1919年到1920年的留法勤工俭学热潮中,中国有1579名学生赴法,其中重庆地区有129名爱国青年曾三批集体赴法。其中有(ABCD)。A.聂荣臻B.邓希贤C.温少鹤D.张雅南8.民国时期巴渝人创办的公立高等学校有(ABCD)。A.四川省立重庆大学B.四川乡村建设学校C.省立陶业专科学校D.世界佛学院汉藏教理院9.2000年5月31日,由哪几所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ABC)。A.重庆大学B.重庆建筑大学C.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D.重庆医科大学10.如今,重庆拥有出版社有(ABC)。A.重庆出版社B.重庆大学出版社C.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D.青年出版社四、简述题(20分)1.明清巴渝书院的兴盛,对于巴渝文化的发展具有的意义。①明清巴渝书院的兴盛推动了巴渝教育的发展,传播了文化,为巴渝地区创办了很好的文化教育氛围。②明清巴渝书院受政府和科举的影响小于官学,因而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学术天地,涌现了许多热心教育的官绅和卓有眼光的教育家。③巴渝的书院还为搜集和保存文化典籍作出了重要贡献。巴渝书院藏书甚多,为提高教育质量,繁荣学术提供了条件。④书院的兴盛,促进了重庆教育的发展。宋朝,重庆府所辖州县先后中进士208人,元朝不重科举,统治近百年间,重庆府中进士仅9人。明朝一代,重庆府科举中进士318人,举人1295人。得分批改人第6页共6页清朝二百年间,重庆府中进士98人,举人1117人,中武进士20人,武举人336人。2.简述吊脚楼民居的特点。①重庆先民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创造出独树一帜的建筑手法和风格,并巧妙利用“错层、错位、吊层、吊脚、挑层、抬基、贴岩(坎)”等建筑手法,创造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的吊脚楼民居群。②整个建筑充分利用巴渝地区的杉木,楠竹等廉价建筑材料,在花费不多的情况下,建筑的上下左右,各个楼层悬收自如。阳台凹廊里出外进,屋檐及挑檐互相参差。③吊脚楼民居建筑古朴素雅、屋宇重叠、柱脚下吊、廊台上挑,古道盘旋、榕树蔽荫,增强了山地建筑特有的空间层次感。五、分析题(20分)巴渝文化与蜀文化的比较。巴渝文化与蜀文化同属一种文化系统。蜀文化渊源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巴文化渊源于长江三峡地区新石器晚期的季家湖文化(类型)。尽管巴渝文化与蜀文化各自独立,但是,从大的地缘角度看,巴蜀属于一个大的文化区。①这一点首先可以从考古发现找到证据;②其次,从文化间的相互影响角度看,巴蜀两地地域紧邻,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这也是俗常将巴蜀合称的一个原因。巴渝文化与蜀文化的区别:①蜀文化重商,民风尚文;巴渝文化崇武,民风强悍②巴渝文化受楚文化的影响较大,蜀文化受秦陇文化的影响较深。得分批改人
本文标题:巴渝文化第四次平时作业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85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