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欲速则不达——注意脚下(一)平常的上班、下班,平常的走路、上楼,但五年中,却发生了7起事故,占全部事故的70%:1、2006年12月31日,胡××,从办公室去宿舍楼时,在办公楼东面往南下台阶时不慎滑倒摔伤。造成腰部轻扭伤。事故分析:不安全行为:当时事情紧急,需要赶时间,且当事人高度近视。不安全状态:现场不存在不安全的环境因素,天气、路面正常。结论:本案为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主要原因是当事人在心情较急的情况下,忘记了做为一个高度近视的人走路时需要格外小心。2、2007年3月15日,14点,陈××。上楼办事,不慎右脚踩空,造成右脚踝骨骨折。事故分析:不安全行为:陈有近视,事情较急,加之地面反光,没有看清有水。2不安全状态:当时办公楼地面有水、光滑。结论:这是一起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为行共同作用而发生的事故。路面的水及时清除,当事人能够时时想到自身的状况,注意脚下。3、2007年9月27日下午3点10分,晴天。仓库保管员王××,骑自行车到作业现场送材料,不慎骑车摔倒,右臂骨折。事故分析:不安全行为:心急,骑车速度快。不安全状态:路面及周围环境正常。结论:这是一起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当时路面、环境较好,当时要材料较急,王本人骑车速度较快摔倒。培养一个终身受益的安全习惯3以上三起事故,共同特点,就是当事人的情绪波动,求快心急,注意力不集中,即走路时心不在焉,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戒急戒躁。古曰:“欲速则不达”,越是去强调速度,越是不好达到目标。要在“稳”中求进,“稳”中求胜。理论解释,由于注意力的转移造成局面的失控,极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当设想如果每个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先告戒自己,不要急,安全第一。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一个有益于安全的习惯,终身受益。4、2006年3月1日9点15分,程××,在去生产车间查看设备检修情况时,因雪后路面结冰,摔倒。造成左手腕部COLLESS骨折。事故分析:4不安全行为:看见了路面结冰,知道自己腿不方便,仍没有采取防护措施。安全意识差。不安全状态:雪后路面结冰,存在严重不安全因素。结论:未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事故发生。第一,应绕开结冰路面;第二,出门前当班人员应相互提醒安全注意事项;第三,考虑到陈腿不方便,在这种环境下,应换其他同事去完成此项工作。(图片一幅)5、2006年9月27日16点30分。劳资管理员谢××,去市区办理财务手续,因美菱大道拓宽,过沟时受伤。左脚趾骨(第五)骨折。事故分析:不安全行为:对强行过沟可能出现的后果没有考虑。安全意识差。不安全状态:道路周围环境不良,有一个一米多长的沟。结论:绕道走,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安全意识差,没有考虑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6、2008年11月235日16点,30分,庞××,在上班路上,货车占道行驶,被货车撞伤,造成左手腕骨折。事故分析:不安全行为:庞本人骑自行车与货车发生碰撞。庞某看到货车在这条道路上行驶,且路面又窄,却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安全意识差。不安全状态:道路周围环境不良。当时的现场是在单行道上,货车反方向行驶(交警部门认定)。结论:如果绕道走或下自行车,就会避免事故的发生。虽然货车占道,但从安全行为来分析,人的安全意识差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安全无小事以上三起事故的共同点,就是员工安全意识差,自我防护意识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是确保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员工自我防护意识不够,防护知识欠缺是目前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即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不敏感,安全两个字在许多时候、特别是在一些日常小事上,根本想不起。要6通过坚持不懈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培养,形成员工遇事必想安全,对安全有极高敏锐性以及对排除隐患有足够的能力和迅速的行动。想好了安全,才开始行动。总结6起事故,得出以下感受:最缺乏的是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安全意识。第二:员工对环境中不安全因素较为麻木,视而不见。如雨天走路要注意、骑车不能打伞等等。第三:要通过各种方式,激活员工的安全敏感,形成对安全的敏感。关注环境的每一点变化,关注人情绪的每一点波动,安全要延伸至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大家一起努力,培养安全意识,事事处处想到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需要氛围,同事、亲人的一问提醒,出门前的一句关照,多一分体谅与关心,多一份思考虑与协作,就多一分安全与保障。7麻痹的危害——注意脚下(二)再熟悉不过的环境,重复了无数次的动作,意外却在不经意间发生:1、2007年7月19日7点20分,徐××,在生产作业区巡视时,不慎踩在一根钢管上,左脚踝关节扭伤。事故分析:不安全行为:工作巡视时,不注意观察现场环境,忽视安全。不安全状态:生产场地周围环境不良。钢管放在了不该放的位置。结论:主要原因是本人没有注意工作现场环境。属麻痹大意造成的自我伤害。反思:第一,每一个人都应保持标准作业状态。如钢管使用完了,应该放回正确的位置。第二,不要奢望环境永远处于安全的理想状态。要时刻保持8警惕,安全靠我们自己。第三,一个钢管出现在不合理的位置上,说明安全监管不细致,没有及时发现问题。2、2011年4月12日,9点。赵××,负责焊接操作平台。焊接作业结束时不慎从平台滑落,造成右脚后骨骨折。事故分析:不安全行为:太熟悉了,已经没有了安全的概念。不安全状态:生产场地环境不良—平台狭窄,钢梯光滑。结论:对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熟视无睹,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反思:工作场所环境狭窄,又是钢梯且光滑,客观存在着安全隐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安全教育,安全防范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安装警示牌。第二,作业前的安全提示,第三,劳动保护品的针对性92起事故,让我们感到,人的麻痹思想,是安全的一大隐患。由于麻痹,就会无视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在一些时候,作业环境中的不安全状态是客观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完善的完全防护措施应是第一位的。同时,保持高度的安全警惕性。然而从心理上分析,一些单调、重复性的劳动会让人出现感觉和视觉上的麻痹,形成了最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安全教育、宣传、管理形式的针对性显得尤其重要。敬畏规程——违章的代价有时为了快点,有时为了省点事,或许已经许久,什么也没有发生……侥幸的心理,让事故由偶然变成了必然。101、2008年7月26日11点10分,车工徐××,在加工备件时,就用手去扳动加工备件,因误操作,启动开关。造成徐某右手无名指端趾骨脱落,中指远端皮肉脱离。机械伤害。事故分析:不安全行为:忽视安全。机器运转时用手去扳动加工备件。不安全状态:设备处在不安全状态。(1)主要原因是受伤者违章。用手扳动备件,应该停机,并且手扳动的方法不正确。(2)作业人员没有确认能否开机,就启动开关。结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存在,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2、2006年4月10日8点10分。张××,在调整组合梳刀床时,主电源没有切断,电机自动启动导致左手受伤。11事故分析:不安全行为:操作错误、忽视安全。不安全状态:设备存在缺陷。(1)在调整组合梳刀时,应切断主电源。(2)导致电机自动启动原因是导电粉尘进入控制器内,误启动。(3)设备日常维护存在缺陷结论:调整梳刀时,没有切断主电源,属违章操作,引发事故。在各种安全事故的原因构成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将近占到95%左右。实践证明,当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一定时空发生交叉时,就是安全事故的触发点。12第一,要敬畏规程,不图一时方便,不存一丝侥幸。无以数计的安全事故印证:习惯违章是安全工作的头号大敌,也是各类事故的罪魁祸首。每一项安全规程都是血的教训,规程记在心中,重在执行。第二、在保持设备的完好状态上下功夫,完善制度。认真分析造成设备故障没有及时发现的原因,加强设备隐患的排查的技术能力和管理制度。
本文标题:安全事故成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1239 .html